【摘要】:《園冶》誕生于明崇禎甲戌年,是我國古代唯一的園林專著,全書共三卷,闡述了中國古典文人園林的審美理想和藝術特征,總結了造園經(jīng)驗,提出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理念,成為后世造園的主要理論依據(jù)之一。本文從歷史背景、營造觀念以及思想啟迪三個方面,闡述《園冶》對后世造園理論和環(huán)境設計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園冶;計成;美學研究
一、《園冶》計成
明崇禎四年(1631)秋,計成完成《園牧》一書的初撰工作,后經(jīng)曹元甫提議,改“牧”為“冶”,史稱“園冶”。三年后計成結交了明末大臣阮大鋮,得其賞識資助,《園冶》出版問世。全書約一萬四千字,插圖235張,卷一為阮大鋮的序、鄭元勛的題詞和計成的自序,以及興造論、園說、相地、立基、屋宇、裝折的文字描述,并配有風窗、門扇等73幅圖樣;卷二總結欄桿的設計經(jīng)驗;卷三共六篇,包括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
阮大鋮在《園冶》冶序中說,“無否人最質直,臆絕靈奇,儂氣客習,對之而盡。所為詩畫,甚如其人,宜乎元甫深嗜之。”,高度評價了計成為人非常質樸爽直,聰穎靈秀,毫無世俗客套等習氣,就連書畫,也像他的人一樣,超凡脫俗,難怪曹元甫如此喜愛這個友人。鄭元勛在《園冶》題詞中也言之“此計無否之變化,從心不從法,為不可及;而更能指揮運斤,使頑者巧、滯者通,尤足快也。”意指計成主持造園能夠隨機應變,掌握規(guī)律而不拘泥于成法,這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他更擅長現(xiàn)場指揮,有很高的實踐技巧,能使頑石變巧,使郁塞的空間變得流動通暢起來。鄭元勛更是不惜以拙鳩自嘲,來肯定計成造園技法的高超,充分體現(xiàn)出計成在古典園林中超凡的造園能力和審美情趣。
計成編寫《園冶》不同于文筆單薄的園林散文,而是將文學筆意與造園實踐相結合,充分的描述了他多年的造園經(jīng)驗和營造理論。計成在《園冶》中所涉及的夾議夾敘的敘述方式,將景觀與意境相結合,打造優(yōu)美的園林意境。
二、《園冶》的營造觀念
2.1巧于因借,精與體宜
《園冶》卷一興造論中提出“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愈非匠作可為。”,肯定了“能主之人”的作用,強調(diào)專業(yè)人才在造園中的地位。其“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即為要尊重和順應客觀規(guī)律,又要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客觀條件,它作為基本原則,是貫穿全書的造園理念,也是后文介紹建造技巧和方法的指導思想。
江南私家園林的空間、規(guī)模和造景元素有限,為彌補缺陷,構思不拘泥于定制,計成提出了“巧于因借”的營造手法。“因”取根據(jù)、依靠之意,即憑借地形、地勢,順勢造園,充分的利用現(xiàn)有的地理條件,以造出“宛自天開”的舒適宜居,《園冶》中:“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就是因地制宜的體現(xiàn),大致意思是,適合建亭的地方就建亭,適合造榭的地方就造榭,合理利用自然要素。“借”指借景、漏景之用,即借它處景色為我所用,“極目所至,俗則屏之,不分町畽”,計成的意思是,凡是眼睛看到的地方,遇到庸俗的場景則屏蔽、遮擋,遇到美好的景色,則收入園林中,有漏窗借景、漏景之功效。
2.2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計成在《園冶》卷一園說中,提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觀點,認為園林雖由人造,但景色應如天然形成一般,是《園冶》造園理論的核心和宗旨。“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大意是指屋宇高爽,窗戶敞亮,窗外美景通過花窗奔進園內(nèi),能夠接納千里汪洋的水景,收攬四季爛漫的華信。
園林規(guī)劃是以園林的自然景觀作為基礎,需要造園師再選擇和再規(guī)劃,這時介于園林景觀追求“神韻天成,妙造自然”的營造觀念,以人作手段描摹大自然的精致秀麗,融于自然,避免造作而生硬的人工雕琢痕跡,追求含蓄質樸的自然之美,打造一派“自然天成”的景象。
2.3從雅遵時,令人欣賞
計成指出文人園林的審美品格是“雅”,計成在《園冶》卷三墻垣中,提出“如內(nèi)、花端、水次、夾徑、環(huán)山之垣,或宜石宜磚,宜漏宜磨,各有所制。從雅遵時,令人欣賞,園林之佳境也”,意思是如果在園內(nèi),花前、水邊、路旁和環(huán)山建造圍墻,或宜石壘,或宜磚砌,或宜開辟漏窗,或宜貼磨磚,做法各有不同,但樣式一定要雅致時髦,明確把“雅”作為基本藝術格調(diào)。
“遵雅”審美原則的提出,充分彰顯了計成與文人園林的血脈聯(lián)系,園林房屋的規(guī)劃與設計,也是結合著文人的園居生活來敘述的。《園冶》中的涼亭、暖閣和園林書屋的刻畫,夏天可以在園中涼亭里納涼、喝酒,竹林樹木似乎生起陣陣涼風;冬天在暖閣圍爐取暖,爐上融雪煮茶,消渴解煩,計成考慮到了文人的生活習慣及其對環(huán)境的使用需求,在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過程中,結合文人的生活實景,塑造出一幅幅優(yōu)雅的園居場景,傳達著明末文人的人生觀和生活追求。
三、《園冶》宜居營造觀念的啟迪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以意志去改變自然,但可以通過主觀意識對自然做選擇,這是人與自然共同進步,且實現(xiàn)宜居環(huán)境的前提。《園冶》在打造古典園林的過程中,始終以保護自然為前提,遵守節(jié)約與高效的原則,他在《園冶》卷一,相地中提出“斯謂雕棟飛檻構易,槐蔭挺玉成難”,認為要盡可能地保留地基上原有的古木大樹,當建筑與古樹發(fā)生矛盾時,要盡力保護樹木,平衡生態(tài)環(huán)境。
文獻綜述:
[1]李世葵.劉金鵬.園冶[M].中華書局,2013.03
[2]熊偉.《園冶》新讀——兼論晚明時期江南園林營造特點[D].南京藝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