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創意扶貧在市場進化過程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通過視覺傳達設計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中,從創新、價值、技術三個層面進行分析,找出視覺傳達設計從標志設計和包裝設計兩個方面對文化創意扶貧的影響,分析文化創意扶貧中對標志和包裝設計的應用,得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文化創意扶貧;視覺傳達設計;價值
一 文化創意扶貧的內涵
文化創意扶貧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和扶貧開發計劃。兩者結合相輔相成,形成利益最大化。簡稱文化創意扶貧。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性產業,創新文化走出去,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綜合國力。文化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創意產業是指科學和專利產業之類的,而文化創意產業加入了人文精神和市場規律兩個維度的衡量。文化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的劃分也就是取決于人們對文化的認知度。文化創意產業實質就是通過文化創意對產品進行設計和開發,將文化元素轉化為經濟效益的一種新興產業。
扶貧開發寓意幫助貧困的地區脫貧致富,可以定義為:以脫貧致富為目的,以對扶貧開發的對象自身的經濟價值提升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政府的主導下針對扶貧開發對象的實施措施,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和依賴。扶貧開發在運行過程中具有規范性、有效性、依存性。扶貧開發是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的歷史任務。“十一五”規劃中強調高度重視農村中的問題,以提高貧農牧農的自我發展能力為主要目標,不斷加強農村建設投入,實施多種形式的扶貧、幫農、惠農的開發項目。
二 視覺傳達設計對文化創意扶貧的理論分析
如果產品生產出來,以原始的形態進行出售,所創造的價值將是最廉價的。若附加上設計師的系統識別系統和精美產品包裝,從而提高產品的檔位,實現商品利益的最大化。視覺傳達設計即平面設計,在產品的應用上主要體現在標志設計、包裝設計。
從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意角度,創意離不開經濟價值的實現,加入人文精神的文化創意同樣是為了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從而實現創意的有效性。文化創意的基本特征是知識型、高附加值、整合型。文化創意產業以文化作為原始的內容平臺,并且意在使文化高端化、經濟化、規整化。文化創意用于扶貧開發項目更加速了脫貧致富的步伐。兩者結合,既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文化創意產業和扶貧開發需要構建公共服務平臺,將文化創意應用到創意農業的扶貧項目的發展上面。全國政協委員厲無畏和王慧敏提出,發展創意農業的前提是搭建中介平臺,將文化創作、文化資源、文化積累產品化。通過平臺的創建實現扶貧計劃的廣闊化、通俗化、惠民化。
從視覺傳達設計的價值角度,文化創意具有知識價值,產業具有經濟價值,這正是突出了人文精神和社會精神的價值含義。設計中加入人文因素,從而使產品更易被消費群體接受。文化扶貧和物質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兩者相輔相成。物質扶貧是扶貧的根基,文化扶貧是物質扶貧的延展和進步,并為物質扶貧提供良好的條件。產業的發展帶動社會的進步,同樣,文化創意的平臺帶動扶貧項目的價值最大化。扶貧開發的啟動,會起到縮小了貧富差距的作用,影響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文化創意扶貧開發,會使產品、市場、消費者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從技術角度,堅持以政府為導向,全社會集體參與。各個部門、組織、團體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創新為主,團結合作走出一條文化創意扶貧之路。在文化創意扶貧的道路上,對文化的選取中要揚長避短,加以引導和修正。在視覺傳達設計方面,一定的技術手段會彰顯文化扶貧的再創造性。采用的公共服務平臺在應用和實踐上要科技化,大眾化和效率化。公益平臺的搭建為了服務多個貧困項目的有序進行,更大更快捷的惠及人民。公益扶貧是針對弘揚正能量文化的項目加以支持和幫助,使其走上規模化的宣傳指導的幫助。
三 視覺傳達設計對文化創意扶貧的應用分析
高科技快速發展的效應,市場需求的結果都要求文化創意開啟跟隨時代的大門。創意的設計結合文化的元素逐步走上時代的領頭。響應黨的政策文化創意扶貧項目離不開設計的傾入。
據《記者觀察》報道河北省辛集市文化館創作室主任寒北星,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文化創意扶貧開發項目。“天下第一州”的山川文化,矗立在黃河三角洲的東營市,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為河北平山縣制作香港回歸的巨型“歸”字,開發了旅游項目;為野三坡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奧運紀念碑林;為懷來縣策劃完成了“中華歸一園”……他執著于祖國的山川文化策劃,用文化創意的開發實現了扶貧項目的目標。他用標志的識別性吸引游客,以當地特色發展經濟。通過視覺傳達的效應對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引導,借助文化創意產生的無形財產形成巨大的號召力,提升自身的價值,以此來吸引眾多游客聞名而來,拉動本城市的產業經濟鏈。
另一典范代表青海大舞臺演藝服飾有限公司董市長王笑波,民間剪紙藝術進入市場,大多是獨立的小個體,以粗糙的形式進行售賣。他積極跑省文化廳、省工藝美術協會爭取扶貧基金,并自己捐款兩千萬,使浙江義烏的專業廠家制作了精美的剪紙包裝冊,讓中國的優秀剪紙藝術以精裝、規模、藝術的形式走向全國各地。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持把文化創意扶貧開發項目進行下去,通過不同的形式實現文化的傳承和扶貧的利益最大化。他用精美的包裝設計提升了價值,文化元素的應用表現出技術層面的高度一致性。對外宣傳自身的特色是視覺傳達設計的一種傳播媒介,從包裝的產品的自身性質、地域來分析,用合適的創意和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繼而展示出文化創意扶貧的魅力。用早期的眼光看到了未來時代的發展要求,走在時代的前沿,并用自己的行動引領了社會的進步。
文化創意扶貧通過視覺傳達設計的有效途徑,借助各種媒介來達到消費者認同的標志符號,是文化創意扶貧的形象識別的有效載體。文化創意扶貧更好的傳達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文化、價值、創新等元素中提取營養,用高科技的手段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視覺傳達設計要恰如其分的應用在文化創意扶貧上,才能實現項目的成功和利益最大化,造福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 總結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標志設計和包裝設計為文化創意扶貧項目的有序進行做了鋪墊,準確的信息傳達、系統的識別系統讓產品增值,更容易被大眾所承認。文化創意扶貧的政策服務了廣大的人民群眾,惠及了千萬家。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來輔助實行黨中央的惠民政策,將是時代的潮流,人民的選擇。立足國情,弘揚中國文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國家的文化綜合國力,讓中國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之巔。
參考文獻:
[1]朱自強、張樹武.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及形態辨析. [J].東北: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張波.文化創意產業群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研究. [J].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3]許云杰.文化創意產業傳播路徑研究---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為例. [J].蘭州大學.2013
[4]高紅巖.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創新內涵研究. [J].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5]孫希章. 中國扶貧開發機制創新研究. [M].山東農業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丹丹,1990年7月,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