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法國所經歷的宗教、戰爭等事件都給法國這個民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選取節日這個切入點,通過講述這些節日起源的“冰山一角”,來向大家展示宗教與歷史對法國的巨大影響力。本文主要講述了法國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節日、世俗節日及其起源。
【關鍵詞】:法國;宗教節日;世俗節日;起源
提起法國,我們總會說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似乎法國人生來就帶有浪漫的細胞。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法國的另外一個特色,即法國也是一個節日非常多的國家,作為一個同樣歷史悠久的國家,宗教、戰爭等等事件都給法國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體現在節日上就是法國有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節假日。法國的節日大致分為宗教節日和世俗節日。宗教節日基本上都與耶穌有關,這也與西方宗教的影響有一定關系。世俗性節日中有幾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其余的都是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節日。可以說,法國的節日與中國一樣,基本上都是各自國家歷史與宗教影響的見證。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一下法國主要的宗教節日與世俗性節日。
法國主要的宗教節日
由于圣誕節廣為人知,而且國內也越來越多的開始過圣誕節,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就不再贅述了,我們在這里主要講一下法國其它非常著名的宗教節日,其中的復活節甚至比圣誕節還要重要,文中出現的別的宗教節日也占據有重要地位,而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跟耶穌有關,通過這些節日,可以簡單勾勒出耶穌在塵世的重要時刻。
第一個要講的宗教節日是“主顯節”(l’Epiphanie),這個節日是一個重要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節日,時間一般為每年新年之后的第一個周日。“主顯”在希臘語中意為“出現”,主要是為了紀念東方三博士朝拜耶穌現身而設立。從19世紀開始,主顯節又被稱為三王來朝節。這是繼紀念耶穌誕生的“圣誕節”之后的一個重要宗教節日。
根據《圣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誕生的時候,三位博士在東方看見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個大星,于是便跟著它來到了耶穌的誕生地,朝拜了耶穌,獻上了黃金、乳香和歿藥。這三位“博士”跟咱們今天所說的博士當然不是同一個含義,也有稱他們為三賢士、三國王或是三智者的,甚至根據有些記載,他們有可能是古波斯祭司。
在法國,主顯節當天,人們會分吃一種裹有蠶豆的薄餅,稱為國王餅,這可能是跟東方三國王的說法有關吧。在法國北部,人們會吃一種圓形多層薄餅,里面會含有杏仁奶油,因為他們覺得薄餅象征著冬季結束,陽光重新照耀這個大地。而在法國南部,西南部和普羅旺斯地區,薄餅的形狀更似一種王冠形狀的蛋糕,內有果脯餡。
接下來一個比較重要的宗教節日應該就是復活節前四十天的“懺悔星期二”(Mardi-gras),也可直譯為“油膩星期二”。這是封齋之前狂歡節的最后一天。封齋期是基督徒緬懷當年耶穌在沙漠里禁食、禱告40天后遇難、升天,因此在這段時間他們需要放棄一些享樂,一來以示不忘耶穌受過的苦難,二來也可以檢驗他們本身的自律。既然封齋期要過的十分清苦,那么作為封齋之前的最后一天,“油膩星期二”一般是充滿了各種傳統美食的,可以大吃大喝一番。
“懺悔星期二”之后,主要的宗教節日還有“圣枝主日”(le dimanche des Rameaux),這是復活節前七天,也是圣周的開始,主要是為了紀念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從這一天開始,這一周在宗教歷史上可以說鼎鼎有名,幾乎每一天都是非常神圣的。圣周四發生了著名的“最后的晚餐”,還有耶穌耶穌受難的圣周五,這是耶穌的受難日,被處死。耶穌死后第三天復活,就是我們所說的“復活節”。
“復活節”(Paques)是為了紀念耶穌復活而出現的節日,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它的重要性甚至還超過了紀念耶穌誕生而設立的“圣誕節”。復活節的日期并不確定,但是一定是一個周日,而且是每年春分月圓之后的第一個周日,大概在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所以每年教會都會計算當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時間。
在法國,復活節也是他們家庭聚會和休閑放松的日子,因為復活節期間,法國學校通常會有兩周的假期,而且復活節后的周一也是法國的法定假日,這給了大家聚會的好機會。此外,在復活節那天,還有各式各樣美味的巧克力彩蛋,孩子們也非常熱衷于找復活節彩蛋。
“復活節”之后,在法國比較重要的宗教節日有“耶穌升天節”(l’Ascension),時間是復活節之后的第40天,具體日期不定,但是一個周四,是為了紀念耶穌死后升天,隱入云中,這也意味著耶穌與塵世的訣別。在法國,“耶穌升天節”是法國的法定假日,這意味著法國人有了一個“相當長”的周末,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不得不說說法國的“搭橋”傳統了。如果法國的法定假日發生在周四或者周二,那么法國人就會傾向于把周五和周一也一起放了,跟周末連成4天,形成一個大周末。
“復活節”之后第50天,也就是“耶穌升天節”之后的第10天,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教節日:“圣靈降臨節”(Pentec?te)。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耶穌賜予他的使徒們“圣靈”。據《圣經》記載,耶穌復活后第50天差遣圣靈降臨,門徒們領受圣靈后開始向世界各地傳布福音,這也是耶穌最后一次在人前展示神跡。在這一天,教堂會舉行大型的彌撒。這一天也是法國的法定假日。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宗教節日,這個節日的時間比較固定,每年的8月15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圣母升天節”(l’Assomption)。這是為了紀念圣母瑪利亞死后升天,肉體和靈體一起被接進天堂。在這一天,教堂同樣會舉行大型的彌撒,而這一天,同樣也是法國的法定假日。
最后,我們將介紹一下法國的“諸圣節”(Toussain),這個節日可以說是法國的“清明節”了,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是紀念諸神的節日。為什么說它是法國的清明節呢,這是因為在這一天,法國人也會去墓地祭祀自己家族逝去的親人,在他們墓前獻上鮮花。而這一天也是法國的法定假日。
法國主要的世俗性節日
在講完了法國主要的宗教性節日后,我們現在可以一起看看法國主要的世俗性節日。這些節日大部分都跟法國的歷史息息相關,我們挑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進行簡要的介紹。
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法國的“國慶節”(la Fête nationale),之所以選定這一天為法國的國慶節,主要是為了紀念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眾經過激戰,攻克了象征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從而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使得法國結束了封建統治,進入了共和國時期。由于這一事件具有重大意義,對于法國人而言,象征著自由和革命,所以從1880年7月14日正式開始,法國議會通過法令,將這一天定為法國的國慶節,并沿用至今。
國慶節可以說是法國最隆重的世俗節日,這一天也是法國的法定假日,雖然不像咱們國家國慶節有長達7天的假期,但是每年7月14日,法國都要在香榭麗舍大道上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此外還有狂歡、煙火表演及舞會等種種慶祝活動。
還有兩個重要的世俗節日需要重點提一下:“一戰停戰日”(l’Armistice de 1918)和“二戰勝利日”(la Victoire de 1945),這兩個節日放在一起講是因為它們存在一定的共性:首先它們都是法國為了紀念戰爭勝利,促使法國人民牢記戰爭歷史而設立的法定節假日,其次在這一天都會有一些紀念在戰爭中死去士兵的活動:降半旗致哀、宣讀烈士名單、一分鐘鳴笛默哀,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在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墓前獻花的舉動。
“一戰紀念日”是每年的11月11日,這一天標志著德國投降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從1922年開始,這個節日在法國被正式確立下來。
“二戰勝利日”是每年的5月8日,這一天標志著納粹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結束,從1953年開始,這個節日在法國被正式確立下來。
以上幾個節日對法國人來說非常的重要,同時也充滿了歷史厚重感。但是法國既然號稱“浪漫”的國度,又怎會沒有一些溫馨愉悅的節日呢。
第一個是法國的“元旦”(le nouvel an),也就是法國的新年,每年的第一天,1月1日。這個有點相當于咱們國家的春節,因為這段時間也是法國的假期,全家都會聚在一起,用榭寄生裝飾屋子,因為它象征著幸福。人民也會在午夜的時候互相擁抱,祝福彼此新年快樂。
除此之外,法國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充滿了活力、也相對比較年輕的節日,這就是每年6月21的“音樂節”(la Fête de la musique)。這個節日被稱為“全球唯一一個跨越國界、語言和文字障礙的節日”。每年的6月21日是法國宣布夏季開始的日子,1981年,當時擔任法國文化部長的賈克朗決定在這一天舉辦一個真正屬于全民的音樂節日。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21日,所有專業、非專業的音樂人或團體都會走上街頭,盡情高歌。一些著名歌星、音樂家也會在音樂節上免費唱歌。目前這個節日的影響力已經覆蓋歐洲,成為法國最受大眾喜歡的節日之一了。
結語
每個國家的節日都是本國歷史的見證者,就如同咱們國家的“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國慶節”一樣,而在法國這種深受宗教影響的國家,更是多了許多重要的宗教節日。法國的宗教節日基本上都與耶穌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復活節,因為從我們的介紹可以看出,其它許多主要的宗教節日都是根據復活節的日子推測而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它的重要性。從這些節日我們可以看出宗教對法國的深遠影響。除此之外,我們還介紹了法國的一些重要的世俗節日,這些或與法國重要的歷史時刻有關,或與溫馨的家庭生活有關。當然,由于篇幅有限,還有一些節日我們沒有介紹到,但是也很建議大家下去了解了解,因為通過這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法國的文化,而且這些節日背后的故事也都是頗具法國特色,而且十分有意思的:圣卡特琳娜節、愚人節、圣女貞德日等等。
參考文獻:
[1]王秀麗.法國概況[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羅斯·斯蒂爾.法國文化漸進(中級)[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葉欣欣(1988.03—),女,漢族,河南省開封市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法語教研室在職教師,研究方向:法國歷史、文化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