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傳統民居下的民宿不斷發展,這種改造形式為鄉村及周邊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見解,“動態保護”要比“靜態保護”更能延續傳統建筑的生命。但傳統民居向民宿的轉化中必然會遇到矛盾與問題,不當的改造方式也會造成民居的破壞,本文將對傳統民居向民宿轉化過程中內部空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傳統民居;民宿;內部空間;問題探討
一、傳統民居向民宿轉化的背景與意義
1.1傳統民居向民宿轉化的背景
20世紀初隨著我國社會財富的增加和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旅游模式也悄然發生著的變化,人們的旅游目標不再只局限于“風景觀賞式”,開始向地域特色濃厚、富有文化內涵的“體驗式”旅游傾斜,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聚落旅游業的發展。為了保護大量存在且難以“靜態保護”的民居從而令其可持續發展,同時塑造個性化、人性化,并為游客提供體驗地域風土人情和悠閑生活方式的場所,民宿的出現是一種必然。
1.2傳統民居向民宿轉化的意義
傳統民居向民宿轉化,其成本遠小于新建新的獨立建筑,在注重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舊的建筑更新再利用十分必要。同時對于傳統民居所在的區域與村落的更新是對舊的建筑資源的再利用,不僅發揮了建筑的功效,也給業主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另外建筑行業在全球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建筑的建造、維護、拆除過程,都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通過對傳統建筑的更新,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可以減少建筑的消耗,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傳統民居向民宿轉化的內部空間的問題研究
2.1對于傳統民居內部空間的保護的問題
對于傳統民居的保護尺度方面可以在盡量不改變外貌、不損害其歷史價值的基礎上,給傳統民居配備現代設備,改動內部使其適應現代功能和生活用途。以整體性保護為主盡力做到建筑的“原真性”保護。
建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物理退化、功能退化和經濟退化。大多數的傳統民居為木結構,耐久性差,經過長期的自然侵蝕或人為損害,原建筑構件或結構局部有多所損毀。并且存在整體空間尺度小巧,住戶居住面積有限,室內缺乏衛生設施,更無采暖和給排水等現代設施等問題。對傳統民居進行改造和再發展就必須從這些條件出發,因地制宜,在保護原有風貌和格局的前提下,在轉換過程中傳統民居的改造中心應放在建筑內部。對于一些重點文物及特色建筑要全面保護和修復,保持其原貌;對己年久修的民居,則可充分考慮其修復和發展的可能性,進行整修再利用。根據新的使用要求和建筑現有條件,對功能和形式加以調整和更新,使其能滿足現代居住功能的要求。使得傳統民居不但可以在保護性開發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而且可以從對建筑文化的保護中獲取十分難得的社會效益。可以說,為了達到保護和發展的目的,這種改造性再利用是較有效的方法。這對于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利用開發是不無借鑒意義的。
2.2對于傳統民居內部空間的改造的問題
由于使用時間的增加以及缺少維護和改造,傳統民居在內部空間改造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主要體現在建筑的老化、空間尺度調整以及私密與開放把握等方面。
傳統民居建筑老化基本可分為物質老化與功能老化。其中物質老化是指:結構、設備的衰敗或建筑的主體的損壞,使該建筑無法承擔原有的功能。常見的原因是常年缺乏維護,或受自然災害和天氣的影響。傳統民居一般都是以木結構為主要承重結構的,非常容易損壞。
傳統民居功能上的老化:是指建筑不滿足功能的需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由于建筑物質上的老化導致不符合原來設計的功能要求;另外則是功能需求的發展,導致老的建筑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體現在傳統民居上則是人們對居住要求的提高和新的建筑功能的出現,使其無法滿足需要。
建筑的尺度對于使用者來說是滿足使用功能和營造心理感受的必要條件,對于向民宿轉化的傳統民居,空間尺度問題是非常重要也是最為突出問題。傳統民居與民宿在尺度上的矛盾可以從兩方面討論,第一是室內層高的矛盾,第二是面積不適宜帶來的矛盾,即面寬和進深的矛盾。一般來說,民居的層高應從室內地坪到屋脊的高度算起,往往比現代居住空間要高不少。這樣一來在改造成民宿時,可能會顯得房間上方過于空曠或者造成視覺上的不適,在民居的改造中可以通過對豎向空間“化整為零”的策略來解決這個矛盾。
民宿作為供游客體憩休閑、體驗的公共建筑,為了體現個性化、人性化的理念,對開敞明亮易于溝通的公共空間和舒適宜人保證私密的客房空間有很高要求,這和傳統民居的功能和空間意象上產生了一定矛盾。私密性主要體現在客房空間改造而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于公共空間的重新設計,能夠擴充與整合公共空間加強游客的交流與體驗。這對單調、一成不變民居的內部空間是一個不小的矛盾點,需要建筑設計師認真思考。
結語
民宿之所以能夠與傳統民居融合的一個重要前提在于功能的類似性和空間的重合性。但在這種類似性與重合性的同時,二者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建筑的類別,空間的尺度等等,使得二者在使用上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為了更好的向民宿轉化,這要求設計者在保護傳統民居風貌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對建筑進行更新改造,使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解決了二者在融合中的問題,又能令二者相互補充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趙嘯月.傳統民居形態下的風情客棧設計研究[Z].2014.
[2]雍振華.論傳統民居的保護[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