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語音教程》與《漢語正音教程》是兩本專門介紹語音的對外漢語教材,本文通過對兩本教材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其共同點和差異性,以期使用者在選擇時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快速準確地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教材,進而促進對外漢語教學。
【關鍵詞】:漢語語音教程;漢語正音教程;共同點;差異性。
如今,對外漢語教學蓬勃發展,對外漢語教材頁隨之不斷更新。但是語音部分一直是各個教材中的薄弱環節。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語音教程》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正音教程》同屬語音方面的專業教材,因此對其二者進行對比分析。
一、共同點
《漢語語音教程》2002年出版,《漢語正音教程》2005年出版,因此兩本教材在各個方面存在許多共同點,如都是請林燾先生寫的序言等,下面針對各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知識講解:圖文并茂,生動準確。
在介紹語音時配有圖片,比如《漢語語音教程》介紹韻母時,每個單元音韻母講解結束后都會有唇、舌、顎位圖,《漢語正音教程》韻母一節在“語音說明”中也配有口腔舌位圖和口型圖,使學習者更好地掌握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2.練習部分:重視相似語音間的分辨練習。
仍以韻母一節為例,《漢語語音教程》聽辨練習一項中列舉了“si-shi-xi”等練習小組,《漢語正音教程》中列舉了“zi-ci-si”等練習體驗。其次,練習具有層級性,《漢語語音教程》中的練習分為“聽辨練習”、“朗讀詞語和句子”、“填空并朗讀”、“背誦詩歌”、“朗讀語段”、“繞口令”以及最后一項語音知識的考察等,練習難度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漢語正音教程》練習分為“語音體驗”、“聽音辨音”、“朗讀詞語”、“朗讀成語”、“朗讀句子”、“跟讀背誦”、“讀繞口令”、“朗讀詩歌”、“簡單對話”、“電影對白模仿練習”以及“實踐檢驗”等部分;另外,兩本教材在練習數量上的設計都非常多。
3.對新成果的吸收和運用
《漢語語音教程》作為2002年出版的語音教材,“突破了過去語音教學的舊框框。例如‘聲調’一節根據近年來的漢語聲調研究成果,突破了長期以來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的教學傳統,適當借鑒區別特征理論,指明各聲調的音高都有一定的靈活性,并把上聲從【214】改為平【211】。”《漢語正音教程》也沿用了這一新成果,在第一節“漢語拼音基本知識”介紹聲調時指出第三聲的聲調為211。然而在第三節“變調”的講解中,該書說到“單獨讀一個第三聲音節,或第三聲音節在句尾,需要特別強調時讀214”。
二、差異性
兩本相似的教材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
1.編寫目的(適用對象)
《漢語語音教程》的適用對象是已經有一定漢語水平的外國學生進一步漢語語音。因此這本教材更重視的是介紹更深入更系統的知識。《漢語正音教程》的適用對象是已經學習過一些漢語,但是漢語發音還不準確或不太標準,并希望改變語音狀況的二語學習者。這本教材編寫時便假定學習者發音方面存在問題或偏誤,因此出發點是為學習者正音。
2.編寫體例
由于編寫目的不同,兩本教材體例上也存在一定差異。如《漢語語音教程》體例上是知識的鋪排,如介紹“國際音標和語音的分類”,在“普通話音節系統”中先后介紹聲母、塞音聲母擦音聲母等。《漢語語音教程》編寫時除了對學習者語音實踐有要求外,對語音知識也是有要求的。如教材48頁考察用語音術語描寫聲母,56頁提問濁聲母,考察發音部位等。《漢語正音教程》則更多的從實際出發,注重訓練學習者的發音技能,有很強的針對性,比如教材開始有關于學習者的語音狀況調查,以期對癥下藥。強調理解和自省,注重比較,如教材第一頁用不同語言進行比較。同時教材的體例設計上層級十分清晰,每個章節都分為“語音說明”、“常見偏誤”、“糾正方法”以及后面的各種練習幾個部分。從體例上來看也證明并體現著該書“正音糾錯”的編寫目的。
另外,《漢語語音教程》一書具有基礎性與理論性相結合的特點。語言力求淺白,盡量避開不必要的與語言、語音關系不十分緊密的術語,比如在介紹“聲音”的部分,作者只是單純地描述振動及其他產生聲音的現象,并沒有出現“振幅、介質”等術語。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學習者應該掌握的專業術語,教材中也會立刻給出注釋,如教材136頁“仄聲在古代包括上去入三個聲調,在普通話中指的是第三聲、第四聲。”但正如《北京語言大學對我漢語教學名師訪談錄 鐘梫卷》中鐘梫先生所說:“語音教學中適當的理論視很有必要的。”《漢語語音教程》作為一本介紹語音知識的專業教材,在知識的講解時也會適當使用專業術語,如聲調中“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漢語正音教程》則只用“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代替,因此具有理論性與基礎性相結合的特點。同時,該書在介紹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注意讓學生親生體驗或操練,在書中以“試一試”的形式出現。如第七頁介紹語音后,插入“拿一張薄紙放在嘴的前面,先小聲地說‘酷’,再大聲地說‘酷’,結果有什么不同。”這本教材的練習是非常及時的,如“聲母”一節講解“塞音聲母”這一小類之后立刻練習,而不是等到一節結束后再統一練習,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另外,在《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名師訪談錄 李景蕙傳》中李老師強調語音材料要集中練習,這本教材做到了這一點,比如聲調練習中發聲調相同的字或組合放在一起,如練習二“朗讀詞語”中,前27個四字成語都是按照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順序,如“飛禽走獸、山鳴谷應”等。
但是沒有一無是處的教材,也沒有滿分的教材。這本教材在使用中還是發現一些問題,比如一些知識介紹地過細,如教材17頁介紹元音,一些元音只在漢語方言中出現,且發音較難,出現頻率極低,收入教材后只會加深學習者的畏懼。另外,與《漢語正音教程》相比,《漢語語音教程》缺少實踐性的任務型練習,不利于學生將正確的語音運用到實際交際中去。
參考文獻:
[1]漢語語音教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2]漢語正音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崔希亮.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名師訪談錄.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