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釗(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陜西 西安710000)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音樂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良好的音樂素養不僅能夠豐富青少年的興趣及生活,還能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感知與審美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主要從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相關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
音樂、人、社會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著音樂教育的物質條件,社會的制度影響和制約著音樂教育思想、方針的貫徹執行,而良好的社會音樂教育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又發揮出它獨特的功能。社會音樂教育與人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發展社會音樂教育既要適應人和社會的需求,又要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音樂教育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能激發青少年的情感,培養和發展青少年的想象力、智力,提高審美素質,發展形象思維,啟迪創新精神。本文主要以青少年為對象,通過對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探索,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一、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概念
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是指學校以外的文藝單位、團體或個人對青少年所進行的音樂教育活活動。如電臺、電視、互聯網、文化館站、群藝館、青少年宮、音樂廳等通過一定方式如播放單曲、教學、演出等活動所進行的音樂教育。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廣義地理解包括社會音樂輔導、教學和組織,以及音樂表演。狹義地理解,特指社會音樂文化活動的組織、教學與輔導。青少年受社會音樂教育的影響非常大,并非只依靠學校音樂教育就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使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必須引起我們社會的高度重視。
二、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現狀
(一)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市場比較混亂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音樂教育市場空前繁榮。社會上的音樂教育機構門檻低,音樂教育機構越來越多,這些音樂教育機構招聘的音樂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層次混亂。因為收費標準的不統一,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的授課費用也在跟著水漲船高,在功利化大潮的沖擊下,各個音樂教育機構的價格標準往往參照同行業的標準來制定,這就給社會音樂教育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混亂。而一些私人家庭音樂教師的存在使得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分布更廣與隱秘性更強,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二)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追求功利性
音樂本身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文化,它既要求技術,更要求對音樂本身所蘊的思想、情感、文化的感知能力。但在功利化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和社會音樂機構重視的是青少年的技術培養。主辦業余音樂考級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使得多家音樂教育機構爭辦考級,拉考生現象、亂發證現象頻頻發生,而很多家長不會重視青少年的興趣,為了他們掌握一門技術而強迫他們在業余時間學習樂器并考級,音樂教育機構為了學生通過考級,會應試布置兩到四首樂曲讓學生反復進行技巧練習,這種現狀違背了社會音樂教育的意義。
(三)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中人文教育欠缺
音樂教育以使人們獲得音樂感知力、音樂鑒賞力、音樂審美力以及音樂文化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目標。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和家長、學生的思想存在一些偏差,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輕修養,重知識輕感受,歸根結底是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機構教學定位的偏差,觀念的轉變與采取好的措施,是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
(四)網絡媒體對青少年音樂教育帶來了沖擊
網絡與媒體的發展是把雙刃劍,它們一方面傳播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一方面傳播的一些消極音樂作品影響了部分青少年。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他們對音樂的審美存在極大的主觀性,尤其是網絡上的音樂良莠不齊,總有一些不良音樂進行傳播,例如網上流傳的自殺音樂、口水歌,像一顆毒瘤潛伏在音樂中,一旦被某些青少年內化,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發展的建議
(一)在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中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政府的市場調節是社會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增加所帶來的混亂問題,證明政府對其調控和管理引導的力度、方法、效果都不夠。政府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市場的變化。政府更應該制訂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政策,對社會音樂教育市場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
(二)改變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的發展策略,提升核心競爭力
社會音樂教育機構應不斷完善、發展及提升教師隊伍水平保證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質量。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社會音樂教師隊伍。社會音樂機構提高音樂教師進入機構的考核標準。機構的音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這個素質主要包含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兩個方面。以達到社會音樂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目標。
(三)社會音樂機構與家長的觀念要轉變
社會音樂教育機構與家長不可一味地追求音樂的技術,培養青少年學習音樂首先要重視青少年的個性發展,激勵、發揚孩子對藝術不斷追求進取的精神。拓展青少年的視野,重視青少年的審美感知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真正發揮出音樂教化的功能,使青少年全面發展。
(四)加大監管力度,凈化網絡與媒體的音樂傳播
網絡與媒體應堅決杜絕不良音樂,政府應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不良音樂的創作者與傳播者進行懲治,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機構、家長要積極配合好,健康地引導青少年。
(五)立足民族音樂,鼓勵多元音樂文化的發展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是社會音樂教育的重要職能,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強化這種職能更為重要。在社會音樂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其導向作用,鼓勵青少年學習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開拓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優秀的音樂文化。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切合實際地對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幾點重要的建議。相信隨著我國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青少年社會音樂教育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作者簡介:張卓然,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研究生;
梁 釗,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