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校是培養黨員和領導干部的主陣地,它的發展水平對黨員干部的素質形成產生重要影響。新形勢下,發揚實干精神,積極推進基層黨校教學改革創新以強化黨性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是踐行“黨校姓黨”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教學創新;思想創新;課程;方法手段
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建設一流基層黨校,為服務地方發展培養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基層黨校的職責所在。新形勢下,對黨校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是培養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的重要保證。為此,筆者就教學改革創新談一些看法。
一、與時俱進,注重教學觀念創新
(一)堅持“黨校姓黨”是觀念創新的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姓黨,就是要堅持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都堅持黨性原則、遵循黨的政治路線,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校為黨的事業奮斗,不忘黨之宗旨,堅持一切為了黨,這是新形勢下黨校教學工作觀念創新的根本遵循。
(二)堅持“與時俱進”是觀念創新的客觀要求。新形勢下,黨校教師需改變觀念,部分教師仍固守傳統教學思想,使教學缺乏深度。黨校不是一般學校,黨校教育培訓對象不是一般學生,這樣的“不一般”對黨校師資的要求也不一般,黨校培訓的對象思維敏捷,實踐經驗豐富,有的還擁有高學歷和高職稱。如果教師墨守成規、可能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黨校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積累新知識并及時了解時政,適度參與政治、經濟活動,只有增加知識的厚度,提升政治的高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讓學員信服,正如先哲們所說傾其師,才能信其道。
(三)注重學員主體地位是觀念創新的重要體現。尊重學員主體地位實現教學環節中的良性互動也很重要。理論來源于實踐而最終要服務于實踐,教師具有一定理論優勢,但其實踐經驗是無法與來自基層一線黨員干部相比。同時,學員是黨校的培訓對象,也是黨校存在的目的。為此,須結合各方優勢,一方面發揮教師的理論優勢,一方面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通過探討和情景模擬來實施課堂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它可以把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學員的實踐經驗有機融合,既能讓學員學到相應的知識以更好指導今后的實踐,也能夠讓教師通過互動了解基層的最新情況,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二、除舊布新,注重教學方法創新
(一)注重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普遍應用到當前教學活動中。音樂、視頻、PPT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傳統黑板教學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部分老師仍沿襲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法,使本身就抽象的理論教學顯得較枯燥,有些學員聽得一知半解。因此,我們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用它為教學服務。
(二)掌握較高水平的教學技巧。教師在教學技巧上也要創新。黨校的絕大部分課程涉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有很強的理論性。提高教學技巧把深刻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將抽象理論具象化,對教師是一個挑戰。最近我看過一篇題為“供給側怎么改?一個包子就說清了”的文章,很受啟發,大家都知道供給側,但客觀的說除了從事專門研究這項政策的者、專家們,真正能夠把國家這項重大的改革舉措從政策出臺的背景、采取的手段以及產生的重大意義弄明白的人可能不是很多。那怎樣把它講明白呢,文章以“張三包子鋪”的變遷(開張一段時間銷量下降,促銷刺激需求,銷量回升一段時間,擴店銷量再次下降,再次瘋狂促銷無起色,面臨倒閉,改造升級,需求回升,良性發展)來說明中國產業發展的變革歷史和當前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任務,文章在后續中講到,張三雖然通過升級改造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但仍面臨挑戰,比如物價上漲、房租、稅收、貸款利息問題。降低成本、抵御經營風險是張三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以敘事的方式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補”道理闡述得非常清楚,其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表達方法值得學習和探究。
(三)要注重教學環節的設置。一套科學的培訓方法首先應該是要明確培訓目標,既不能一廂情愿的給學員上一道“滿漢全席”,也不能漫無目的“淺嘗輒止”,而應制定一個定位精準,層次清晰的培訓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效果,其次要精心組織教學環節,今年三月,我有幸參加了市委黨校在復旦大學組織的全市黨校系統骨干教師綜合素能提升培訓,復旦大學的培訓讓我感受頗深的一點就是專家們匠心獨到的教學環節設置,或舉例、或討論、或觀摩……每一個環節都鑲嵌的恰如其分,毫無違和感。正是因為在組織教學上用盡匠心,才產生了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效果。另外要充分應用(理論+實踐+模擬推演+觀摩+調研+討論+體驗+微課)“八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性。
三、改革發展,重視教學實踐創新
(一)教學實踐應與時代背景緊密聯系。一國之綜合國力體現于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唯有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方可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的強大離不開基層的發展和長治久安,而基層黨員干部是基層的中堅力量,因長期服務基層,對服務區域的各類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但對于國情、世界局勢,甚至服務區域之外的其他地方可能一知半解,同時,可能因疲于應對各類問題,忽略黨史、黨的理論研習,理論支撐稍微欠缺。因此必須把教學實踐與時代背景結合。
(二)堅持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說過,“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黨校教師不僅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也對各種理論有著一定的研究,再通過教學實踐的探索、創新,補足短板,可以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誠然,論及處理問題的實戰能力,黨校教師次于廣大一線的黨員干部,但對于黨的理論研究、解讀、傳遞,黨校教師較之則具有優勢。為此,黨校應當適度改革傳統教學,加重實踐教學比例,注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的統一。
(三)教學實踐創新需要豐富教學模式。我國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課堂宣講,學生配合為主,實踐教學相對不足。如何架起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讓廣大一線黨員干部能體會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直觀課程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涉及黨史的課程,可通過走訪紅色基地,結合黨的歷史,邊講課邊參觀,既可讓學員直觀感受歷史的足跡,有身臨其境之感,也可增加課程的生動性、可接受性。涉及經濟建設的課程,結合我校已有的特色課程,融入資深一線黨員干部經歷,深入研究地方發展成功案例,進行情景式探索,總結得失。涉及法治課程,可走進法院,旁聽公開審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了解我國法治境況,加深課堂認識,從而讓學員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等等。
四、結語
“黨校是一筆寶貴的資源,是我們黨的家業,也是我們的重要陣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給予黨校的崇高評價。作為黨校人,應該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但同時也必須感受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重大使命和艱巨任務。因此,只有在工作中充分發揚頑強拼搏,開拓進取的精神做好每一項工作才能無愧黨的信任和重托!
參考文獻:
[1]陳啟華.黨校政治理論專題教學方式的創新.中國科教創刊.2013(3)。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重印),1991.6:第662~711頁。
[3]王東京.做“黨校姓黨”的忠實行者.學習時報.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