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對草木染進行了概述,同時基于草木染中植物敲擊染這一細分類進行了教學探索,尤其是在特色課程中進行實踐,從而讓學生了解草木染,并嘗試操作,感受不同的制作方式,總結植物的色彩等,并在設計作品中進行創新運用。
【關鍵詞】:草木染;敲擊染;教學
草木染也稱植物染色,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給紡織品上色的方法。在化學合成染料未取代其之前,草木染是流傳最久的織物染色方式之一。但在工業化的當今社會,由于成本高、上色率低、拼色性和固色性較差等原因,大批量的草木染已經不復存在,目前中國一些少數民族、日本沖繩縣和印度等地仍堅持延續著這項傳統手工藝。
草木染利用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來煮汁使紗線或布料染色,其材料可循環可降解,不添加化學成分,成品有自然清香,部分有藥用功效,其中藥物會隨同與色素成分一起被織物吸收,植物對于人體皮膚基本無過敏性和致癌性「1」,具有環保概念,是很有價值的傳統手工藝。在草木染這個大類中,有一種獨特的染布方式,利用自然中的花、草、莖葉等植物進行敲擊和拓染,被稱為植物敲擊染,是最自然、材料最易得、操作最簡單的染布方式之一。
草木敲擊染延續了草木染不需要化學藥劑加持的優勢,又不用和傳統草木染一樣進行費時的熬煮和萃取,只需要一把槌或者一顆石頭作為敲擊的工具,加上隨手可得的花花草草就可以完成一件件原形原色的作品。不同的顏色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植物語匯,當把植物在布上敲染出來時,大部分會以其原始顏色呈現,亦有一些會出現轉色的現象,這是手工藝不可復制性的獨特體驗。草木敲擊染的另一個特色在于葉拓工藝,適當的敲擊能讓植物的輪廓優雅地呈現在每一塊布或紙上,也將植物最美的一刻留在了布上,復制了其生命的影像,再通過這些布或紙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裝飾物、日常家居用品、書籍等等。
在制作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年四季中有哪些植物可以用來染色,并掌握各種不同染色植物的生長期,從而指導我們在合適的時間采集并進行制作。一旦錯過最佳采集時間,植物產生的色彩也會有所不同。除了當季花草以外,有些干燥花草可以不分季節進行染色。一般常用的草木染植物如下:
四季都可染色的如紅豆、檳榔、紫草、蘇木、五倍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是植物染料選材最多的來源。絕大多數的中藥材都可以用來做植物染料,并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功效。當然,根據性價比的原則來挑選材料才是最合理的。由于原材料的產地不同,收購或采集時間的不同,色素會有很大的不同,提取的時間,方法都有不同,結果會有較大的差異。
在我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特色課程《西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我準備了植物敲擊染的特色體驗,方法如下:
一、材料準備:
白棉布兩片、鵝卵石一顆、鹽水適量、電磁爐一個、鍋一個、熨斗一個、采集來的植物(本次選擇的葉型為香椿,旱金蓮葉,三葉草,紫蘇,花型為牽牛,旱金蓮。)
二、制作步驟:
a對葉型,花型和花色的研究
b對面料的選擇
選用白棉布,利用上色與固色。
c面料預處理
將白色棉布進行過鹽預處理,即放入鹽水中煮沸,撈起晾干并熨燙平整。
d在面料上構思如何構圖
除了考慮花與葉的關系與位置等,還可以利用面料的折疊形成諸如對稱、對角等關系,類似剪紙的構思方式,需要在制作前有完整的構思。
e后期制作
將采集來的植物葉放在兩層白布的中間夾住,用鵝卵石敲擊,依照“先敲粗莖再敲細莖”,“先敲葉脈再敲葉肉”的原則,色素便會慢慢地轉移到布上。
f處理與整燙
將敲染好的作品過泡鹽水,然后洗凈、晾干、燙平,顏色就能維持較長時間。
g綜合運用
可以將制作好的作品進一步完善,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裝飾物、日常家居用品、書籍等。
三、注意事項:
1. 敲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能把植物色素敲出來即可;
2.敲染一定要用新鮮的葉子,蔫了的葉子敲不出顏色來;
3. 植物用多少采多少,否則就會浪費。
四、學生作品展示:
在多次實踐后,本文總結了在草木敲擊染中花瓣敲擊染的色彩
九重葛——粉紅
萬壽菊——黃
子母蓮——紫
裂瓣朱槿——紫〈轉色〉
金露花——紫
.葉子敲染
非洲紅——朱紅
牽牛花——綠
鳳仙花——黃〈轉色〉
柚木——紅
羊蹄甲——綠
三角西番蓮——深綠
.鐵刀木·羽葉——淺綠
葉下珠·羽
苦楝·羽葉——深綠
馬六甲合歡·羽葉——綠
各種蕨類植物特別形狀的羽葉——深綠到淺綠
吉貝木棉·小葉——紅褐〈轉色〉
南天竹·幼葉——紅
希望在以后的課程中,可以進一步總結植物敲擊染的方法和特點,積累不同的染色植物特性,做出更具有特色的物品,將此傳統手工藝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魏玉娟,柴爽連.天然染料的性質及其應用[J].染料與染色,2006(6):43.
[2]吳愛峰.中國傳統草木染藝術的發展現狀及缺失問題分析[J].大眾文藝,2011(3).
[3]山崎青樹.草木染日本色名事典[M].美術出版社,1989-7-16.
[4]谷雨,郭大澤.戀戀植物染[M].廣西美術出版社.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