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意識到語言錯誤的存在并及時糾正至關重要。英語教師也需要注意不斷修正、改進課堂糾錯策略,以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點,促進自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本文筆者運用課堂觀察法與訪談法,調查了三名初中英語在職教師與三名職前教師的課堂糾錯行為,探究其在教師糾錯態度、糾錯時機、糾錯主題、糾錯內容等方面的差異,并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在職教師;職前教師;初中英語;糾正策略
一、前言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情緒較容易波動,因此較容易在課堂上犯錯誤。由于英語學科為一門外語,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課堂糾錯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作為知識的教授者與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應當端正面對課堂上學生犯錯誤的態度,探究錯誤的來源并且幫助學生解決錯誤,尋求科學的合適糾錯方式,以促進教學和學生的整體發展,同時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本文首先回顧一些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了解本課題的研究現狀,然后以南寧市第十中學三名初中英語教師與廣西師范學院的三位職前教師的初中英語課堂實錄與兩名教師的訪談記錄作為研究材料,對在職教師與職前教師在課堂糾錯分類、糾錯時間、糾錯內容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析,并根據得出的研究提出相關的建議。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課堂糾錯發生在課堂環境下,課堂糾錯策略一直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具體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獨特性,因此,英語課堂糾錯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中國知網找了許多文獻,國內外許多專家與學者都對此課題進行了研究,并且發表了相關的看法。早期,國外學者對糾錯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研究,其中Chandron (1988)和Lee(1997)等學者對外語課堂中教師使用的糾錯策略進行了系統的定義和分類,Hendrickson(1978)提出,在進行課堂糾錯研究時應從是否糾錯,糾正錯誤的類型,何時糾錯,怎樣糾錯,由誰糾錯五個方面進行,這為后期的糾錯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后期,我國許多學者也就課堂糾錯行為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如劉潤宏,何自然,胡越竹,姜麗娜等等。其中,劉潤宏教授(2001)提出,在英語課堂進行糾錯時,教師要掌握三個原則:即分清錯誤性質,弄清教學活動目的,訂正錯誤時不花費過多時間。筆者發現,我國現階段英語課堂糾錯策略的研究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研究不同教育階段英語課堂糾錯行為,通過調查、分析小學、中學、大學英語教師的課堂糾錯策略而提出相關對策。二是英語課堂糾錯策略的相關性研究,即探究英語課堂糾錯行為與其它因素的相關性,進而探究影響教師糾錯的因素。三是對不同主體的英語課堂糾錯策略進行對比性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對于英語職前教師的糾錯策略關注度較少,而對于英語教師中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的糾錯反饋認知的探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就在職英語教師與職前英語教師初中英語課堂的糾錯策略和技巧進行了研究,為職前教師的教學專業化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學生犯的錯誤能夠反饋出知識的薄弱點,為教師提供真實的教學信息反饋。教師有效的課堂糾錯策略和技巧才能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有效地促進教學與學生的整體發展。但由于職前教師上課經驗不足,課堂糾錯策略和技巧有所欠缺,導致課堂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而在職教師的課堂糾錯策略雖然較為成熟,但有時候也會忽視課堂糾錯策略。因此,本文從糾錯方式、糾錯主體、糾錯類型、是否糾錯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對英語在職、職前教師的課堂糾錯策略展開分析與研究,旨在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找到實際效果最好的糾錯方式與比較科學有效的糾錯策略與糾錯技巧,進而為職前英語教師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也為在職英語教師的教學提供真實的反饋。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課堂觀察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筆者錄制三位職前英語教師與三名在職初中英語教師的上課音頻, 總共六節課,其中包括兩節聽力口語課,兩節閱讀寫作課,兩節語法練習課,將六名教師的課堂糾錯部分轉寫成文本進行研究,并且把把觀察數據量化,輸入表格,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此外,筆者隨機抽取一名職前教師與一名在職教師通過電話形式進行了訪談,進一步了解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的課堂糾錯策略。
(三)研究調查對象
廣西師范學院3位職前英語教師(南寧市第十中學的3名實習教師),南寧市第十中學3位在職初中英語老師
四、數據分析
根據國內外就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參照《英語教學法教程》關于課堂糾錯的相關理論知識,并且考慮了研究調查的客觀條件,筆者決定本次研究圍繞從是否糾錯,糾錯內容,糾錯主體以及糾錯方式四個方面展開。其中,在糾錯內容方面,本文主要討論語音語調、詞匯、語法以及語用表達四個方面的錯誤類型。錯誤糾正的主體側重于教師、學生本人、同伴和全班或小組;而對于糾錯采用的具體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即教師直接指出并糾正、重述錯誤語句、提問以及同伴糾錯。本文共研究了3位職前教師與3位在職教師的課堂轉寫實錄。在職前教師的三節英語課中,學生發現職前教師進行了24次課堂糾錯,在職老師進行了20次課堂糾錯,具體數據如下:
(一)是否糾錯
經筆者統計,職前教師的三節課中,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共計40處,職前教師共糾正了24處,而在職教師的三節英語課中,學生出現了46處錯誤,在職教師在課堂上指出了20處。經過筆者分析統計顯示,在本次調查中,在職教師當堂糾錯比例為60%,在職教師當堂糾正學生錯誤的比例為43%,顯而易見,職前教師當堂糾錯的頻率高于在職教師。由此推斷,在職教師在對待學生課堂上的錯誤時,雖然大部分還是當堂糾正學生,但是他們會更加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根據問題的種類而選擇在當堂糾正或者課后糾正。大部分在職教師認為不僅當堂糾正能夠引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后糾正同樣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根據圖一可了解到,大部分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不當堂糾正的錯誤一般為學生的口誤和學生的語音錯誤。數據顯示,當學生出現口誤時,在職教師比職前教師的容忍度更高,而在職教師更為注重學生錯誤的糾正,只有20%的在職教師選擇不當堂糾正學生的語音錯誤。為進一步了解學生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在“是否當堂糾錯”問題的態度,筆者隨機挑選了兩位老師進行訪談。在職教師表示,過多糾正學生的口誤,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導致學生不想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對于此問題,職前教師持不同的態度,大部分職前教師認為,學生犯錯誤的根源是沒有掌握好知識點,如果教師不當堂糾正錯誤,學生則不會意識到錯誤所在。另外,筆者發現,英語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教師是否在課堂上糾錯的一個重要因素,較英語差生而言,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得到糾正的機會比差生多。職前教師指出,由于把控課堂的技巧不夠成熟,加上課堂時間有限,而成績差的學生錯誤數量過多,故他們得到糾正的機會就可能較少。在職教師則表示,為保護差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糾錯比當堂糾錯更好。不難看出,在職教師在糾錯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對待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容忍度更高。而職前教師更加注重課堂上學生的準確率,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錯誤積極的一面。
(二)糾錯主體
根據王薔主編的《英語教學法教程》,課堂糾錯的主體大致分為四個,分別是教師糾正,全班或小組糾正,同伴糾正,學生本人糾正。
如圖二,在職前教師的課堂中,課堂糾正主體主要為教師,學生本人糾正、同伴糾正以及全班或小組糾正的比例較低。在訪談過程中,職前教師表示,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對課堂把控的技巧還不夠成熟,往往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管理課堂紀律方面。因此職前教師糾錯時以教師糾正的方式為主導,以節省時間,保證課時任務的完成。然而,這樣的糾正方式雖然直接、快速,但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靈活運用課堂知識。而相比較之下,由于經驗豐富,在職教師則更加頻繁地運用全班或者小組糾正等較為新穎的方式來糾正學生的課堂錯誤,但是教師糾正的比例也不低,可見,職前教師也認為以教師為主體的糾錯方式行之有效。
(三)糾錯方式
表三
根據表三可以看出,在對待課堂錯誤時,職前教師運用重復錯誤回答的糾錯方式占48%,提問以及同伴回答的糾錯方式占19%,直接指出的糾錯方式占33%。由此可見,職前英語教師更加傾向于以重復錯誤回答的方式提示犯錯誤的學生。而在職英語教師更加傾向于提問以及同伴回答。根據訪談記錄,被訪談的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都指出,對待性格的同學會采用不同的糾錯策略。比如,職前與在職教師都更傾向運用直接糾錯的方式糾正性格開朗的學生的錯誤,在糾正性格內向學生的課堂錯誤時,則趨向于運用重復錯誤回答等委婉的方式。
(四)糾錯內容
由上圖可見,職前教師對語言運用上的錯誤糾正已經開始重視起來,對語法錯誤也較為關注,但是職前教師仍需關注語音語調,詞匯等方面的錯誤關注,不應當忽略對學生的語音語調、詞匯等基本功的糾正。在職教師對于學生語音語調、詞匯、語法與語用四個方面都較為重視,充分體現出在職教師的課堂糾正策略更為成熟,對學生課堂的重點與難點更加掌握。
根據本次調查,在職教師與職前教師在是否糾錯、糾錯內容、糾錯主體、以及糾錯方式四個方面的糾錯策略有所差異,在職教師的課堂糾錯策略較為成熟,而職前教師的課堂糾錯技巧則稍有欠缺,但是進步的空間很大。在訪談過程中,職前教師表示,他們大多數的課堂糾錯技巧僅來源于課本理論知識與教學法教師傳授的間接經驗。而職前教師的課堂糾錯技巧則從教學經驗、教師培訓、同事交流等方面獲得。因此,為促進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五、結論與建議
從本次關于職前教師初中英語課堂糾正策略的研究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的一些共同點,對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生的語言錯誤是無可避免的,英語教師,尤其是職前英語教師應調整心態,正確看待學生英語課堂上的語言錯誤。在不合理的時機下進行課堂糾錯,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英語教師合理把握糾錯良機,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二)在糾錯過程中,英語教師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提高學生者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課堂糾錯,而不應該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區別對待。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都應當注意課堂糾正的方式,可嘗試改變傳統的由老師直接糾正錯誤的方式,靈活運用同伴糾正、提醒學生本人糾正等多種途徑進行課堂糾正,如此一來,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職前教師應當注意明確課堂糾正的內容,應更多注重于學生的語言應用方面的錯誤的糾正,但也不能忽略對語音、詞匯等小錯誤的糾正。
基于上述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糾錯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職前教師對學生糾錯方式的改進提供一些可參考的方式方法。也希望初中在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糾正策略。此外,本研究采用的數據有限,數據不夠全面,仍有待繼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Lee,I.ELT learners’Performance in Error Correction in writing: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System,1997(4).
[3]Hendrickson, J.M. Error Corre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c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78(62).
[4]劉潤宏.中學英語的錯誤分析及其處理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01,(4):30-33.
作者簡介:唐經慧(1994-),女,漢族,廣西玉林人,教育學碩士,單位: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課程與教學論(英語)碩士2016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