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代,中國國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已經影響到國民的物質生活,使人們存在拜金思想,在國內很多地方對“成功人士”的評價標準就是“四有”青年。使得大學生人生觀與世界觀也有一點脫軌。本文從人文素質培養的含義、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三方面展開討論,尋求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作用的最佳途徑。所以,本文對人文素質培養的含義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就此基礎上提出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進而提到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人文素質;思想政治;大學生;高校
在國內的各大城市中,大學過多的是對學生素質教育,而輕視了學生的思政教育,而主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也變得“物質”。加上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指尖上的生活是人們更加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修養。因此,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是高效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人文素質培養的含義
人文素養的含義,總而言之就是重視“人”,一切以人為核心,重視人的生存意義和生存價值,關注人的精神和靈魂。用哲學的觀點來說就是“心外無物”,“心外無物”并不是指哲學的唯心主義,而是指更加注重人的精神所在而將物質放在其次。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說是現代物欲橫流的情況造成的,許多人過分的追求利益,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享受,而人文素養的培養就是糾正現代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視人的情感,重視人的想象力,重視生活的多樣化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這就是人文素養培養的核心所在,將人們從物質追求中解救出來,讓人們能夠用更多的時間去解放思想,去解放個性,將人放在第一位,將精神凌駕于其他事物之上,這就是人文素養。
二、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問題
國人在慶幸改革開放給我帶來進步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西方文化的不良影響,逐漸這種不良影響腐蝕著中國的傳統道德文化,中國的“禮、義、仁、孝”等思想觀念都被人們所忽視。市場經濟強調利益最大化,所以人們在對精神與物質的需求上,也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特別是對學生的道德評價標準就是學習好、成績好、文化高,就是道德高尚的前提。人們在不斷追求成功的同時,注重的是效益,而容易忽視自身人文素質的歷練。富有高素質、高人文背景的人,他們過多的是務實和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因此,高校科學、系統的發展學生人文素質是大學號是呢過思想政治教育首要教學任務。
三、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個體的人生觀、世界觀、擇業觀等等,這些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及日后的學業發展,都有不同的影響,基于這些分析,筆者認為,這三大觀念有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力。
1.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
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主要影響表現在大學生思想品德、愛心等方面,在經歷過人文素質培養之后,大學生更加能夠懂得謙讓,做事更能夠從內心出發,而不是被利益所驅動。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及金庸先生,雖然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爭議頗多,但不得不讓人贊同的就是金庸先生的文采和筆力。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位徹頭徹尾的惡人歐陽鋒,他不僅做事狠毒絕情,為人更是陰險狡詐。但是他做事始終都是隨心而動,雖然他惡貫滿盈,但是對待自己的兒子卻是十分疼愛,甚至在兒子死后認下的義子都十分疼愛,一路尾隨照顧,可以說,歐陽鋒是一個讓人敬佩的惡人。武俠小說本身是否對人有益暫且不去爭論,歐陽鋒為人雖惡,但是做事追求本心這一點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大學生經過人文素質培養后能夠樹立良好的人文素養、健康的人文素養、積極創新的人文素養,做事但求無愧于心,這樣的人文素質培養對于大學生人生觀的樹立影響很大,可以說令大學生受益頗多。
2.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世界觀的影響
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世界觀的影響更多地表現在愛國情懷方面,世界觀表現的除了對世界的認同程度,還有對這個世界各種是非的正確理解程度,那么大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健康的人文素養、積極創新的人文素養,恰恰可以確保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尤其是樹立起愛國家、愛民族的情懷,更有助于大學生成長為國家和民眾的棟梁之材。反之,如果個別大學生沒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而是不健康、不積極,則會成為阻礙國家發展、阻礙民族振興的負能量,甚至會成為無用之材,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敗類,如此一來,就足可以看出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世界觀的影響之大,之至關重要。
3.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
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擇業觀有影響,主要是因為大學生依據自身所形成的人文素養,會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更多地傾向與自身人文贊同、人文素養認可的職業,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擇次之的職業。所以說,人文素質培養對大學生擇業觀影響較大,良好的人文素養、健康的人文素養、積極創新的人文素養都可以幫助大學生選擇更好的職業,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更為積極的貢獻。
四、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有:推進傳統教育,培養傳統大學生;引薦國學經典,培養博學大學生;糾正價值取向,培養尚德大學生;促進和諧社會,培養榜樣大學生;提高文化精神,培養優秀大學生五方面作用,以下一一論述。
1.推進傳統教育,培養傳統大學生
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時,我國最具優勢的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這是其他國家在進行人文素質培養時無法與我國相比的。而大學思想品德教師就利用我國一些經典的具有人文素質價值的故事等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如:玄武門之變、烽火戲諸侯、鄭和下西洋、諸葛亮七擒孟獲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再次細細的品味這些兒時就已經有所了解故事一定會察覺到其中不一樣的味道,與自身的做法進行對比,從而查獲出自己日常行為中的那些做法是不符合我國傳統的價值判斷的,哪些是應該改掉的錯誤,從而培養出一位位符合我國傳統觀念的大學生,為傳統教育的推進起到了幫助。
2.引薦國學經典,培養博學大學生
在推進人文素質培養的時候,我國諸多的國學經典也是破除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的一大利器。在我國古代,始終將錢作為帶有“銅臭”的東西,是為諸多文人雅士所不齒的,正如李白在詩中所說的那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詩仙李白可以說是古代文人的典范,不重利、不貪財,只有一腔愿與國家同生共死的熱血,這正是我國現代人所缺少的。如著名的謀士范蠡,在輔佐勾踐滅掉吳國以后,棄官從商,三次成為巨富又三次散盡家財,如果按照現代人的看法來說,范蠡的做法簡直是不可理論,而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正是要培養大學生這種不重利的精神,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報效祖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
3.糾正價值取向,培養尚德大學生
據統計,大學生對人文素養的了解如下
據統計,大學生將人文素養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情況如下:
從以上表格來看,有很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人文素養有一些了解,可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人文素養的僅僅2%,這就是說,很多大學生對人文素養了解可是根本沒有在日常生活應用。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這樣做: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不僅僅要將人文素養通過口述的方式來講解給學生們聽,更要言傳身受,通過實際行動讓學生感受到何為人文素養,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中國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做,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大學生應該抱有什么態度去面對。總而言之,就是要加強對人文素養的教育和推廣,把人文素養與國學教育,與德育教學相結合,讓人文素養走進大學生的心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一定要做到傳播人文素養,讓人文素養走進學生心里,讓學生從內心中去支持人文素養的培養,去真正的去學習人文素養,從而讓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真正的發揮作用,培養出尚德、重德的大學生,打造一代好品質、高品質的大學生。
4.促進和諧社會,培養榜樣大學生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新生代力量,不僅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更是社會中鼎盛的太陽,在社會中起到了發光發熱的作用。而作為國家和社會非常重視的集體,大學生更應該發揮出一個榜樣作用,讓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到作為一名大學生的素養和底蘊。人文素養教學可以說為大學生樹立了一個標桿,這個標桿的作用就是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乃至平時為人處世中立下了一個典范,一些事情就應該這樣做,在物質和理想、志向、追求中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錢很重要,但是面對現實的誘惑和理想的堅持時,就更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奮斗,去為了自己心中的太陽而堅持不懈。只有這樣的大學生才無愧于祖國交給他們的擔子,才無愧于社會對他們的寄托,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說為社會培養了一批能夠成為榜樣的大學生,能夠勇于直面困難,而無視物質的誘惑,為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和諧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一份貢獻,為祖國未來的進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提高文化精神,培養優秀大學生
人文素養的培養,更通俗的說法就是讓大學生能夠了解并學習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了解我國傳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佳途徑就是拜讀我國的傳統名著,如《三國》《水滸》或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易》等又或者是道家的《道德經》《逍遙游》等等傳統的名著,拜讀這些名著,大學生便能夠將人文素養更深層次的了解,更深層次的接受。大學生拜讀這些名著也有利于學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夠將人文素養的培養更深層次的進行下去,從而提高了大學的學習精神、文化精神。增強自己的底蘊,更有利于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和做人,從而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大學生。
綜合上述,我國作為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古國,我國獨有的文化底蘊是其他國家所無法媲美的,即便是現代,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文化精華也是值得后人去學習的。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舉措,人文素質是脫胎于傳統文化和傳統價值觀教育的,但又將其中的精髓總結起來,勝于傳統的教學。可以說,人文素養培養教育將在以后的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人文素養培養教育的實施將使得大學政治老師的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更加輕松有效,大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真真正正去理解人生最應該追求的是什么,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僅祝愿大學思想品德教學能夠在今后的發展中更上一層樓,切實有效的為中國奠定好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基礎,奠定好中國年青一代未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能觸動其它領域大學品德教學所成功推廣,推動中國整個大學教育思想品德教學事業的成功發展,為科教興國、民族振興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曉云,王一成,袁宜如.談高校人文論壇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理論導報,2014(11).
[2]孔增強.論國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思想教育研究,2014(05).
[3]楊濤 婁衛師.淺談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現狀及缺失的原因——以成都工業學院為例[經營管理者,2014(30).
[4]毛向櫻.國學經典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及策略研究[牡丹江大學學報,2014(01).
[5]宋振航 黑曉卉.中國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改進對策[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4(03).
作者簡介:劉貝貝(1987-),女,回族,商丘人,單位:商丘師范學院,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