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外初級漢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寓教于樂”的游戲教學方式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互動。本文通過剖析初級口語課堂中所運用的具體游戲法的例子,認識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重要性,增加游戲教學法的認識。
【關鍵詞】:實例;目的;反饋
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領域出發,游戲則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實際情況的要求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創造相對無約束的環境,學習者在此氛圍中不僅可以降低焦慮情緒,還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以下是分別通過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的游戲法進行舉例介紹。
一、語音類游戲教學
z、c、s和zh、ch、sh
游戲規則:
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坐在教室的兩邊,教師在含有z、c、s、zh、ch、sh聲母的拼音里選出兩個拼音,分別輕聲地告訴每組第一個學生,并讓第一個學生告訴第二個學生,依次告訴下一個學生,最后讓每組的最后一名學生讀出這個拼音,看看哪一組的最后發音跟老師的一樣,如果最后的發音不正確,就要檢查傳遞過程中的錯誤,然后讓每組學生都說出自己聽到的發音,教師進行逐一糾正,在糾正發音的同時,又讓學生復習了發音。
評價:z、c、s與zh、ch、sh是漢語拼音中的教學難點,需要反復練習,它們的區別主要在于舌頭是否彎卷。此游戲方法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避免了重復模仿發音的枯燥性,讓學生全面參與,逐一開口說,教師對可以對每個學生的發音進行糾正,并且培養他們聽辨音的能力,也可以在傳遞的過程中,區分z、c、s和zh、ch、sh的區別。但是此游戲也有它的弊端,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情況不一樣,在傳遞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前一同學語音不標準或者錯誤,但后一同學掌握的比較好,能夠識別出前面同學的錯誤,知道老師正真發的音,導致最終結果還是正確的,不利于檢查每個學生的發音情況。
b和p,d和t
游戲規則:
b和p、d和t這四個聲母在英語的單詞中可以找到相似的發音,再結合相應的英語單詞發音后,我們要重點考察學生對p和t的送氣問題的掌握,教師拿出一根蠟燭,再將學生分成四組,為了安全的考慮,每組派出一名學生用“p”或“t”的發音吹滅教師手中的蠟燭,每人一次機會,最后看哪組吹滅的次數最多。
評價:b和p,d和t之間的區別在于是否送氣,只有將送氣和不送氣區別開來,才會讓學生讀好有關b和p,d和t的拼音。教學的重點即是讓學生學會b和p,d和t的發音并掌握他們之間的區別。此游戲活動在教授拼音進行階段中屬于較為容易的,學生對b和p,d和t之間混淆主要是在于送氣與否的混淆,課堂游戲則主要針對b和p,d和t送氣與否的問題進行下去的,學生經過反復的說和聽能夠區分它們之間的區別,當學生對b和p、d和t的發音掌握后,教師要讓學生對有關b和p,d和t的完整拼音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糾正學生的發音狀態。此游戲的弊端是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在教室里使用明火很容易出現危險,每個同學排隊進行需要的時間較多,其次沒有排到的同學此時也不再課堂活動中,降低了學習效率。
二、詞匯類游戲教學
(一)量詞游戲
游戲規則:
教師拿出兩沓紙,分別寫生名詞和數量詞,再將學生分成A、B兩組,把寫有名詞的卡片分給A組,數量詞的卡片分給B組,由A組的學生選出一個名詞,然后B組的學生選出與其相匹配的數量詞,如果對應成功,則繼續進行,反之,如果B組的學生選出的數量詞與A組的名詞不搭配,則由A組選出與B組數量詞相匹的名詞,而B組出現的錯誤則由組員繼續找出對應的數量詞加以改正。例如:A組學生選出一個名詞是“魚”,B組的學生選出“三條”則是正確的;若選出“兩匹”則是錯誤的,此時的A組就應該選出與“三匹”相對應的名詞“馬”。然后再由B組的學生繼續找出與“魚”對應的數量詞,直到正確為止,當兩組卡片的搭配正確時,老師和學生齊讀出這組正確的量詞搭配短語。
評價:讓學生在說和聽中來熟悉量詞與名詞的搭配。在選擇名詞和量詞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強學習者的記憶力,也可以擴展學習者的漢語的詞匯量。這個游戲教學方法可以用于課堂量詞教學的手段,也可以作為復習量詞名詞搭配的方式,此游戲方法的意義所在的是熟能生巧,學生最初用此方法學習量詞搭配時也許不能很熟練的完成,經常會出現偏誤,但是隨著次數額增多,他們對每一個量詞與某一個名詞的固定搭配會愈加熟悉。
(二)同義詞
在漢語中,會有很多詞的意義相同,比如“特別冷”和“非常冷”就是一個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表達同一個意思的詞語有哪些,乃至讓他們在生活中可以將詞語靈活運用。
游戲規則:
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兩組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句子,如:“你回家后,千萬給我打電話”,然后,教師用彩筆在“千萬”二字下邊畫一橫線,讓學生說出一個同義詞語,再把改換過的句子大聲讀一遍,如A組的第一個人說“常常”,就是錯誤的,則由B組第一個人說,若說“一定”或者是“務必”則是正確的。
評價:擴充學生的漢語詞匯量,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漢語詞匯的能力。可以擴散學生的思維,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很多學生會拿出手機或詞典進行查找,與此同時,學生會對一些不知道或不太了解的詞語進行記錄,用這種方法來記憶新詞或復習舊詞都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三、語法類游戲教學
(一)“問路”類句式
有關問路的問題是生活中經常用到重要句式之一,比如:“去……怎么走?、往前走、左(右)拐”等句式。這些句式在教師講授之后,需要學生在與實際生活相符的環境中進行操練,因此,在“問路”教學環境中,將實際生活環境搬到課堂上是尤其重要的。
游戲規則:
教師在黑板用粉筆畫出一個大的路線圖,路線圖中要包括很多路口,然后在路線圖上標注好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位置名稱,比如“商場、超市、醫院、電影院”等,將這些地理位置名稱分別寫在不同的卡片上,選出一個學生讓他選出一個卡片,依照教師給他標注好所處的位置后,大聲告訴其他人他應該如何走到那里,最后讓其他的學生猜他抽取卡片上的地理位置名稱是什么,按照此方法,依次進行。
評價:采用路線圖的方法讓學生練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親臨模擬環境中,加強對具體語法點的記憶并得以運用。在此游戲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設計的模擬場景來練習有關“問路”的句式,在活動最初時,教師要用手勢或關鍵詞來引導學生開口說話,進而慢慢將學生引入活動狀態中,在重復講和重復聽的同時可以加強對同一句式的記憶,學生可以根據圖示說話,能夠用較短的時間進入游戲活動狀態,在一個學生說的時候,其他學生會非常認真的聽并猜想說話者有趣的地方是哪里。用這種方法教授有關“問路”的部分,可以讓學生在說和聽中學會“去…..怎么走?、往前走(直走)、往左(右)拐”等問路的句式。
(二)“V1著N1V2N2呢”句式
游戲規則:
在講解完句式“V1著N1V2N2呢”后,教師在多媒體的屏幕上出現一些圖片。然后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選出兩名學生,一個學生看著圖片做動作,另一個學生背對著圖片用此句式“V1著N1V2N2呢”來猜,每組五個圖片,按此方法每組依次進行,最后看哪組用時最短。
評價:通過此游戲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熟悉掌握此句式的真正含義,還可以通過圖片來復習生活中常用的動作的詞語,在此活動初級階段,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給予糾正,在其學生聽的過程中,不斷地重復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句式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游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上的游戲教學法都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的學習氣氛,但是,如何科學的設計和使用游戲進行教學仍然是漢語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曾小紅.游戲式詞匯教學模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5(1).
[2]崔永華,楊寄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劉美麗(1995—),女,山東省臨沂市人,單位: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專業: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