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數據時代逐漸到來,給歷史學的研究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同時也促進了歷史學研究的變革。大數據時代下,歷史學的研究手段更加智能化、多元化和精細化,而且歷史學研究資料也實現了數字化和電子化,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大量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極大的推動了歷史學研究的發展。本文主要對大數據時代下的歷史學研究進行了分析,希望給當前的歷史學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歷史學;變革
如今,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歷史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歷史學的數據庫逐漸增多,數據環境不斷健全,研究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在這種大環境下,歷史學發展有待進行一些嘗試和建設,用數據環境來促進歷史學的發展。隨著數據環境的不斷豐富,很多史學家開始創建并利用數據庫,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
一、大數據時代下歷史學研究資料樣態改變
大數據時代下,史學資料從原先的紙質文本逐漸變成電子文本,大數據時代的信息變革對整個社會帶來了直接的影響,從電子閱讀的廣泛普及中就能看出來。當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建設了數字圖書館,并成為了各個領域研究人員獲取資料的一種重要途徑。隨著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的不斷加快,紙質史料將來會逐漸轉型成數字化資料,進而出現一個可以進行數字化分析的“全史料數據平臺”。當前這個歷史學研究數據平臺還處于建設時期,等數字化史料積累到一定程度,開始使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模型以及算法,就會出現質的變化。由此而得出的綜合性數據,會成為史料研究的新數據加入到“全史料數據平臺”中,因此這個數據平臺是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的過程中。平臺建設初期,歷史學領域開始逐漸應用大數據技術,研究學者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借助電子閱讀來掌握更多的資料和信息,應用大數據技術來更加高效的分析新樣態的史料,從而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二、大數據時代下歷史研究學者的研究更加精細化
大數據時代實現了大規模數據的收集和分類,增加了歷史學研究資料的廣度,數據分析法逐漸取代了傳統史學研究中的采樣分析法。傳統的歷史學研究中,核心資料主要由局部的數據資料構成。歷史研究學家按照之前設計的問題模板,來搜集數據、整合數據以及計算數據,比如某一個歷史時期的人口數量、軍事力量、農業生產總值等,如果設計比較合理,這個地區的研究就可以參照上述數據進行。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局部的樣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得出的結論也是局限性的,將研究范圍擴展到更大歷史時期中,這個結論便不再適合,因此分析和處理海量數據,不僅可以體現出歷史的多維度,還能使歷史學研究更加深入[1]。
三、大數據時代下歷史學研究的效率和水平大大提升
當前,歷史學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數字圖書館的搜索引擎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資料,但是大數據技術用于分析和辨別數字文本資料的工具還正在嘗試開發階段。谷歌公司是最早開發出文本統計詞頻的算法,將任何的詞或者詞組輸入到計算機中,算法都會將其統計結果輸出。如果輸入“黑人”、“非裔美國人”、“宗教”等詞組,計算機上就會出現這些詞組出現的時間、頻次,這樣歷史學研究人員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分析在不同時期的美國黑人受到的不同對待,以及人類不同時期宗教、科學和哲學的地位,進而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書頁中的數字化圖像轉化成為數據化文本之后,書中隱藏的價值就被人們挖掘出來。這是歷史學研究的一項重要革命,將來還要繼續開發各種具有分析功能的算法,這樣大數據技術在歷史學研究中的作用就會更加突出。
四、大數據時代下歷史學研究隊伍不斷擴大
大數據時代中,海量數據被越來越多的人共享,數據分析變得快速、高效,而且成本也比較低,因此有更多非歷史研究領域的人員也開始對歷史學展開探索,比如對歷史學感興趣的人可以通過數字化圖書館進行個性化的研究,還可以參與到古文書真偽辨別、資料辨析等歷史學專題研討中,歷史學的研究不再受到原先單一學科的限制,而轉變成為多學科共同發展[2]。另外,還出現了大量的歷史數據分析師、數據挖掘公司以及數據科學家等,豐富了歷史學研究隊伍,歷史學研究的生產鏈以及傳播途徑也不斷延伸,實現了多功能、多學科、多技術的研究發展道路。
五、大數據時代下歷史研究人員要注重傳承和創新
大數據時代中歷史學的研究思維模式為“計算歷史學”,研究人員不但要對歷史進行探索和傳承,同時還要注重創新,應該按照“溫故知新”的原則進行。“故”是指歷史學傳統的學術研究方法、學術成果以及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新”是指不斷更新和變化的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技術、不斷完善的數據環境以及新的思維、方法、觀念等,這些都是一直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的。在對以往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溫習的前提下,進行再創造,從而實現一種動態的、可持續發展歷史文化傳承。
大數據時代,歷史學研究的效率和質量雖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研究過程依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并且保持嚴謹、負責的態度。研究人員需要具有面對新學術環境的勇氣和能力,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和意識展開研究。大數據時代對于歷史學研究人員來說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給研究人員增加了新的壓力。人們的在使用計算機的時候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力來適應外界數據環境的變化。新環境中,人腦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進而配合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來研究歷史學,積極面對歷史學研究得新數據環境,然后推動歷史學研究的快速發展。
結語:
總之,大數據時代擴大了歷史學研究的范圍,豐富了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質量,是歷史學研究的以一次重要變革。但是計算機永遠不可能全部替代人腦,大數據時代下的工具和技術也不能代替人類的思考,因此研究人員必須要明確自身在歷史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對專業理論、方法的學習,以為歷史學研究提供指導,在此基礎上充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而推動歷史學研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寶明. 大數據視野下歷史學的雙棲性[J]. 探索與爭鳴,2017,(03):69-74.
[2]李紅梅. 大數據時代對歷史研究影響芻議[J]. 北方論叢,2016,(0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