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無形文化遺產”這個詞匯逐步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無形遺產被認為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的“活”的顯現,是其基本的識別標志,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無形文化遺產的消失,意味著文化多樣性的滅亡。故而在全球背景下的文化日益一元化的趨勢下,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刻不容緩。因此基于全球背景下,本文就無形遺產的保護進行了主要的探討。
【關鍵詞】:無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保護 ;篆刻藝術
文化遺產從其存在形式上可以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是這樣定義的: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演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例如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宗教、神話、禮儀、習慣、風俗等。面對全球化的不可阻擋的步伐,文化多樣化首當其沖。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守好這一重要關卡,已然成為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1.基于全球背景下無形遺產保護的重要性
文化遺產保護依賴于大的時代背景。全球化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標志性的詞匯。它從經濟全球化開始,由貿易范疇進入金融市場,又浸透信息和知識領域,逐步打破國界,把世界帶入一個經濟一體化的市場。
1.1有利于創造和接觸外力文化
基于全球化背景的發展,人們都意識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會有意識地維護多元文化的和諧。在如此漫長的過程中,幾乎每一代人都會按照他們生存的時代附加一些新的內容,包含自己創造的和接觸到的外來文化。可以說,各種文化的發展正是因為它們能夠不斷吸收其它文化等因素,取長補短。世界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給我們展示了一桌盛世家宴,非洲的古老儀式及其音樂、法國的藝術殿堂、日本的版畫建筑、中國的園林藝術等等。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哲學氣息濃郁的希臘文化,廣而傳之的伊斯蘭文化、基督文化…這些文化的傳承發揚,讓我們變得更加智慧,擁有更長遠的眼光和廣闊的胸懷,吸收其它文化的營養。新陳代謝,是亙古不變的規則,外力文化便是適時提供了機會與可能。
1.2有利于保護文化遺產的多樣性
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必不可少的就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而這其中而無形文化遺產保護更是重中之重。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56個民族。單從語言、風俗習慣來說,這已經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更何況還有音樂舞蹈、禮儀、建筑等方面的差異,可以說我國擁有的無形文化遺產數量相當可觀,民族文化形式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也就意味著無形文化遺產的奠定的多么扎實了。哪里有機遇,哪里就有挑戰。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政府愈來愈關注文化多樣性的問題,我國政府對此也極度重視。在我國加入《公約》后,以此為基礎制定了我國的無形文化遺產保護法,從此,我國開始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道路。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近年來,傳統文化形式的表演越發引起人們的興趣,而且各民族人們對自己獨有的特色文化傳統的自信心愈來愈足。這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勁頭不僅在本民族充分體現,而且引起了全社會的熱潮。
2.基于全球背景下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與策略
2.1重形式,輕實效
在我們一腔熱血投身于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經常知識流于形式,忽視了它們真正地位與作用。認識的局限性,重申報、重數量、 重開發;輕保護、輕質量、輕管理,很多時候就會造成誤解歪曲,使相關的傳承者的真正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2.2參與不強,力量薄弱
各級政府為了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經濟價值,促進地方發展,不斷鼓勵和呼吁民眾積極參與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設,可是民眾在整個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從具體情況看,投資力量不夠,僅靠中央財政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地方財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投入的則更少。這樣的投資情況,不可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得到很好的保護。
2.3法律法規不完善
因為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動才剛剛開始,相關的法律條規不是很完善即使國家出臺了一些保護條例,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在保護過程中還是有可能造成破壞。在這方面,我國更多的是政府干預,有些地方過于高看自己的力量,過度干預,破壞了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的主次關系,這樣看似在積極施行相關政策,但是過猶不及,反而造成破壞。
3.基于全球背景下遺產保護存在的策略
3.1加大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力度
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成果;也不是部分人的事,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發行的一種貨幣——開元通寶,它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而篆刻技術的身影就在錢幣上有所體現。中國篆刻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并由中國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既能體現中國書法的魅力,也能體現勞動人民精益求精的品質,這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的欣賞,還有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各種機構要積極進行著無形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展示;鼓勵和支持更多媒體對無形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宣傳展示,普及知識,培養保意識,努力在全社會達成共識,營造出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3.2加強領導,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
首先要正確施展政府的靶向作用,設立合理的保護工作領導機制;其次地方政府要把保護工作納入文化發展綱要,要不斷加大對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投入;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情況,使其做到有法可依。各級政府在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經濟價值,以及促進地方發展上,可以不斷的鼓勵和呼吁民眾積極參與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設,在加強中央財政投入的同時,加強地方財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投入力度,只有這樣才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得到更好的保護。
3.3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
加強無形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隊伍建設,通過有目的的教育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能力,大力培養專門人才。專家的力量不可小覷,在某些方面,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的專家咨詢制度會起到不可忽視的地位。
【結束語】
全球化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在技術、政治、文化等等各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多元概念。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個國家、民族、地區在多領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發展。我們在感慨全球化帶給我們各種便利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全球化對文化多樣化的沖擊,尤其是文化遺產的影響。因此在全球背景下的文化日益一元化的趨勢下,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刻不容緩。因此需要我們看到的是無形文化遺產贈與我們榮譽的同時,也賦予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需要我們基于全球背景下加強對無形遺產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無形遺產不會受到破會,并讓其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叢,卞春泉. 全球化背景下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的新型分類[J]. 貴州民族研究,2016,02:57-60.
[2]孫悅凡.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J]. 上海經濟,2016,02:43-49.
[3]鍋艷玲.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價值與開發研究[J]. 檔案學通訊,2016,0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