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放存取運動進入我國以來,對我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利用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本文簡要對開放獲取的環境進行分析,并從優化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配置、依據OA信息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和積極倡導開放存取運動,成為參與者與共享者三個方面圖書館在開放存取環境下如何建設與發展信息資源。
【關鍵詞】:開放存??;信息資源建設;公平利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放存?。∣pen Access,簡稱OA)運動在國際學術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轟轟烈烈地發展開來。開放存取運動因其倡導學術資源無障礙交流溝通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與進展,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與基礎設施的普及,數據信息化,圖書電子化不斷發展,為圖書與信息資源的開放存取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自從開放存取運動進入我國以來,對我國信息資源建設利用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論文擬探討開放獲取環境下我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現狀與實施條件,進而分析在開放存取環境下我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發展該如何應對,以期促進信息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圖書館的更好發展。
1.開放存取定義
開放存取是指通過公共網絡免費獲取所需要的文獻,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復制、傳播、打印、檢索論文的全文,或者對論文進行鏈接,為論文建立索引,將論文作為素材編入軟件。或者對論文進行任何其他處于合法目的的使用,不受經濟、法律和技術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網絡本身造成數據獲取的障礙。對復制和傳播的唯一約束以及版權在此所起的唯一作用是,應該保證作者擁有保護其作品完整性的權利,并要求使用作者作品時以適當的方式表示致謝并注明出處。[1]
2 我國開放存取環境的現狀分析
2.1數量龐大的用戶群
我國人口基數大,自從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以來,上網人群日益增長。而這批數量龐大的互聯網用戶,也正是有效推動我國開放存取運動的不竭來源。這正是因為互聯網用戶不僅是開放存取運動的接受者,同樣也是開放存取運動的提供者和發布者。
2.2開放存取的信息資源種類多,數量大
目前,我國開放存取的信息資源類型豐富多彩,種類齊全,學科全面,易于獲取。而豐富的開放獲取文獻信息資源類型隨之帶來了可觀的開放獲取文獻信息資源數量。目前,我國開放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數量已經達到相當可觀的程度。開放獲取文獻信息資源的主干資源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2]
2.3開放存取期刊論文數量不斷增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達,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多,信息資源生產的速度也在不斷增長。與此同時伴隨的就是我國開放存取的期刊與論文的數量呈明顯的增長趨勢。,僅以開放獲取學術期刊資源為例,在 2009 年,我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資源還僅有百余種[3],而現在已經發展到萬余種,其速度發展之快由此可見一斑。
2.4大數據時代技術的開放存取技術的突破
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不斷興起與進步,信息技術在新時期飛速迭代,為開放存取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技術支撐。互聯網+技術將萬物互聯,為信息資源的搜集、獲取、存儲與共享提供了線上的技術與設備支持;云計算與云服務技術大大擴展了信息資源的存取便利條件,降低了信息資源的存取成本;大數據技術則為信息資源的挖掘,互聯網用戶的分析和個性化信息資源共享存取服務提供了可能。
3圖書館在OA環境下如何建設與發展信息資源
3.1優化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配置
開放存取運動為圖書館的“虛擬館藏”提供了更多的來源可能,促使圖書館不斷優化其信息資源結構的配置。圖書館通過選擇、整合和重組開放存取的信息資源,結合本館原有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要向圖書館用戶提供便于檢索、便于獲取、便于利用的一體化圖書館數字門戶。
這就要求圖書館認真調研圖書館用戶的信息需求,選擇、整合和重組用戶所需求的信息資源,選擇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并將公共網絡上大量的、無序化的、分散的、隨機的信息資源加以篩選與組織,再加以深層次的技術加工,將未經嚴格編輯加工整合的一次信息整理為二次、三次信息。
3.2 依據OA信息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
圖書館在接觸到大量的開放存取的信息資源之后,應當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根據自己圖書館的實際需求,結合自己圖書館的學科建設和特色化服務,建立完善自己的特色數據庫。[4]
特色數據庫包括依據地方性特點、學科專業特點、載體特色和類型特色等。同時,圖書館也需要結合自己所處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發展需要,建設為本地區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的數據庫或為搶救瀕臨湮滅的珍貴史料而建設的數據庫。
在這一點上,比較考察圖書館員的綜合素養的業務水平。需要館員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挖掘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己整合數字信息資源的水平。在提高信息挖掘能力方面,需要圖書館員掌握一定的技術方法手段,計算機水平和信息分析的能力都要有較高的保證;在整合數字信息資源水平的方面,要結合開放存取的數字信息資源建立包含基于OPAC的數字資源的整合、基于數字資源導航的整合、基于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的整合、基于鏈接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以及基于跨庫檢索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
3.3 積極倡導開放存取運動,成為參與者與共享者
我國圖書館應該積極響應并引領倡導開放存取運動,在吸收他國先進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將自己的館藏資源有選擇地通過公共網絡共享給大家,努力促進知識的平等獲取與利用。
開放存取運動發展以來,圖書館要積極響應這股潮流,變過去圖書館被動接收存儲知識的接受者身份為將自己的館藏資源共享給大家的參與者身份。例如,很多高校圖書館、院系資料室都有學位論文甚至學年論文的文獻資源。高校圖書館理應倡導作者將這些文獻資源通過公共網絡共享給大家,為開放存取運動添磚加瓦。以期促進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得以讓用戶平等獲取與公平利用信息資源。
3.4充分利用好最新科學技術,促進共享存取
科學技術是第一成產力,共享存取運動的推進離不開電子信息、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因此在推動共享存取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好現有的開學技術也是直觀重要的。要將圖書館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技術相結合,學習新技術新思維,在圖書館領域引進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人才,促進共享存取技術的革新、成本的降低和范圍的擴展。
4 結語
開放存取運動自從出現和發展以來,信息資源建設的內容不可避免受其影響發生了變化。圖書館作為向公眾無償提供信息資源的部門與組織,更應該緊跟國際與時代前沿,利用開放獲取運動,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優化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配置;依據OA信息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并積極倡導開放存取運動,成為參與者與共享者。
這不僅要求圖書館從宏觀層面上要把握方向,緊跟主流。更要求圖書館從微觀層面上以人為本,培養圖書館員過硬的技術,以期我國圖書館更好地在開放存取環境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希明. 信息資源建設[M]. 1.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232.
[2] 何琳. 我國開放存取發展現狀和建設策略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2009,53( 1) : 52 -55,92
[3]于新國. 我國開放獲取文獻信息資源及其來源途徑探析[J]. 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13,03:17-20+35.
[4]卞長云. 基于OA環境下圖書館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兼論開放獲取學術信息資源的組織與標引問題[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03:55-58.
作者簡介:劉掌全(1964—),男,寶雞市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丁 文(1969—),女,寶雞市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