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2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4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公布及實行,標志著司法鑒定統一管理體制的初步形成。本文將以司法鑒定體系理論為基礎,研究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內涵剖析《決定》頒布前后司法鑒定制度現狀,提出有關完善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意見。
【關鍵詞】:司法鑒定;司法鑒定制度;現狀;完善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司法鑒定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很多案件中,司法鑒定是當事人實現實體正義的重要途徑。同時,司法鑒定活動按照實體正義,程序正義的原則,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所以司法鑒定活動需要符合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的雙重要求。
我國現代司法鑒定體制隨著“三大訴訟法”的實施,經過長期的發展,無論是鑒定機構還是鑒定人員都形成了比較系統的規模[1]。但依然存在著司法鑒定人的技術水平的良莠不齊、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忽視相關法律、司法鑒定應用的法律標準的混亂等問題。因而,我們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公平主義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服務[2]。
一.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現狀
(一)司法鑒定的管理缺乏可操作性
長期以來,我國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均存在著兩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雙重管理模式問題。司法鑒定機構及司法鑒定人既要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又要受行業行政機關管理,這種兩者結合的管理體制,產生了對司法鑒定人實行職業資格和執業資格雙重管理模式問題,這個問題在今后的司法鑒定管理問題上將一直存在。
(二)鑒定程序不完善
鑒定論斷的正誤直接決定案件的實體是不是可以被正確處理。法官想從結果上審查專業性極強的鑒定結論中發現正確與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許多國家都想要設置嚴密的制約機制,從程序上等方面排除各種非正常因素對鑒定過程的負面影響。[3]我國三大訴訟法對這一問題涉及得很少,規定得極其簡略,雖然有些部門規章作了規定,但沒有實質性突破。
(三)鑒定活動的監督體制不健全
對我國司法鑒定工作的現狀,無論是法學理論界,還是司法實務工作者都提出了許多的意見,我國司法鑒定制度已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要求[4]。從我國現行司法鑒定體制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除了政治、經濟以及人們司法理念的原因外,還有司法鑒定制度本身存在的種種缺陷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
(四)缺乏統一科學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
因為司法鑒定是一種訴訟證明活動,所以它不僅是法律問題,也是科學問題。并且從本質上講它是科學問題,為了保證司法鑒定的科學性、公正性、客觀性性,對于案件的事實真相,我們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科學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行業技術準則。如果沒有比較統一的標準,法律上很難評斷是非,科學上很難判斷真偽,檢材的采信、鑒定的程序和過程都會直接影響到鑒定結論的科學性。
二、完善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設想
(一)完善司法鑒定制度的立法
首先,盡快的制定一部《司法鑒定法》,讓司法鑒定工作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其次保證鑒定結論同其他證據一樣,要通過法庭審理,還要通過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質證,對鑒定結論進行嚴格審查,其中包括通知鑒定人出庭,另外也要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綜合各方面才能對鑒定結論的證明力作出綜合性評判。
司法鑒定統一立法應當在2005年全國人大《決定》的基礎上,吸收借鑒司法部已頒布的相關規章規定:如《司法鑒定機構管理辦法》、《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等法規中合理合法的部分,制訂出一部完善的《司法鑒定法》[5]。
(二)建立鑒定機構統一管理制度
加強對司法鑒定機構的管理,建立統一的司法鑒定機構的收費標準,明確司法鑒定機構的各項法律責任,按照司法鑒定的科學性要求考核鑒定人的專業和能力,鑒定人執業資格由國家機關統一集中進行管理,建立統一科學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6]。
另外我們也要完善司法運作機制,首先完備鑒定結論的審查程序。任何證據都必須經過雙方當事人質證才可以被用來認定為定案根據,包括鑒定結論。其次,確定鑒定的效力,即鑒定結論的證明力。
(三)建立健全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制度
1. 強化審批管理
強化審判管理是指強化司法行政部門對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審批管理。應依法執行2005年全國人大的《決定》關于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審批的內容。該《決定》第四條規定了可以申請登記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的條件。《決定》還規定了相關行政部門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7],但是這些規定在現實中沒有得到認真的貫徹落實。強化司法行政部門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審批管理制度,將會對我國現存的司法鑒定審批制度起到推動作用,能夠進一步強化我國的司法鑒定機構的建設和更快的完善。
2.明確司法鑒定人的鑒定責任
我們要明確司法鑒定認為責任,如果司法鑒定人在從事鑒定活動中存在違法情況,可依據其違反責任的情況和性質對司法鑒定人進行制裁。比如:司法鑒定人拖延鑒定或者完成鑒定后沒有妥善保管鑒定材料的,能夠追究司法鑒定人的民事責任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并且如果其違法行為構成犯罪,就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8]。
(四) 完善司法鑒定啟動機制
因為我國本身的情況以及受訴訟文化相互交融的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完全復制某國的模式和經驗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必須借鑒別國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才能夠一起來共同構建我國司法鑒定啟動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宏志.試論我國司法鑒定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D]. 鄭州大學 2005
[2]李崢.我國司法鑒定制度改革研究[D]. 武漢大學 2004
[3]劉賀.我國司法鑒定制度改革問題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2
[4]武帥,陳國偉:《我國司法鑒定制度改革淺議一兼論兩大法系鑒定制度之比較》,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5]魏曉飛.論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重構[D]. 安徽大學 2006
[6]羅軍華.從證據視角論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完善[D]. 華中科技大學 2012
[7]郭華:《論司法鑒定統一管理的困境癥結及破解路向》,載《中國司法》2007年第3期。
[8]段作瑞.淺議司法鑒定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
作者簡介:龔玉璐(1996-),女,漢族,山東臨沂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2014級本科生,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