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在國內乃至國際法學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彭州天價烏木案之烏木歸屬問題一直在學界爭議不斷。各學者對此烏木屬性的界定各置其詞。本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案情,羅列關于此案的幾大典型觀點并闡明本文作者對各觀點的不同看法;第二部分就該烏木是否屬于埋藏物、無主物、礦產,以及其歸屬,以現有法律和學說為依據展開討論,得出作者觀點;第三部分引述國外民法典關于無主動產先占制度的相關規定,并作出思考,對我國相關制度提出可取建議。
【關鍵詞】:“烏木案”;埋藏物;無主物;礦產資源
一、案情介紹及筆者對各方觀點的思考。
本案案情介紹:四川彭州通濟鎮農民吳高亮于2012年2月初,在自家承包地里偶然看到一截長約六十七厘米的黑木頭。吳高亮得知其為烏木中的金絲楠木,價值不菲便請來挖掘機,經過約6小時,烏木整體暴露出來時,派出所出面干預,之后多個部門介入,禁止他人靠近,由政府部門將烏木挖走。
此烏木歸屬究竟應如何界定,各家說法不一,梁慧星先生認為,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土地及他物中,其所有權歸誰所屬不能判明之動產。[1]以王澤鑒為代表的部分學者認為埋藏物是指埋藏于他物之中,而不知屬于誰所有的動產。[2]謝在全先生亦認為,埋藏物是隱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之動產。
上述觀點可歸納為:埋藏物為埋藏于他物之下,所有人不明確之動產。所有人不明確即表明本來存在該動產的所有人,只是在此時所有人無法確定。筆者認為,此點是為其與無主物的主要區分點。烏木究其源頭,是木材經過幾千年的地質活動,在缺氧、高壓的狀態下發生質變而形成的不可再生資源。其形成所依賴的主要力量是自然力。從王澤鑒等學者所述觀點不難看出,他們認同埋藏物和隱藏物在“埋藏”或者“隱藏”時是出自人為還是自然力都有可能,此烏木埋藏是是人為還是自然力在所不分,其爭論亦沒有意義。
二、筆者對烏木屬性之分析界定。
筆者認為關鍵點在于幾千年前的某一人幾乎不可能在籌謀著幾千年后的埋藏木可能形成價值飆升的烏木。且不說幾千年前的人們的大腦是否有如此高瞻遠矚的智力儲備、為千萬代之后的子孫心系福祉的慈悲,即使有此高瞻遠矚的能力那應該能預知幾千年之間滄海桑田,所埋之地是否還屬于其后代所管轄,甚至其后代是否會延續到幾千年之后。
即使前述糾紛都不存在,前人擁有大心胸大智慧為子孫后代福祉埋下木材,但既然其有足夠的智慧知曉木材變為烏木的條件與結果,其必然知曉幾千年滄海桑田的滄桑巨變必然引起土地、湖泊、山川與河流的位移甚至滅失。而這些巨變中還當然的夾雜著人為戰亂,如何保存其子孫后代的延續已是問題,如何還會期望在人變、物變、世變后,埋藏的木材留給其后代子孫。故筆者認同的以王澤鑒先生為代表的學者的埋藏物之說,即埋藏物為隱藏于他物之中的所有人不明確的動產。
深究烏木形成的源頭不難斷言,此烏木之形成之初無人有意埋藏之。既然無人有意埋藏木材并寄予形成烏木之期望,那么此烏木當然為自然力埋藏并經過缺氧、高壓等地質條件在幾千年后的今天形成烏木。就其屬性而言,筆者認為此烏木為無主物。
筆者當然不支持通濟鎮政府及彭州市國資委的立場。通濟鎮政府及彭州市國資委最終一致認為烏木屬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其所有權應屬于國家。所援引的是《民法通則》第79條的有關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關于報酬問題:對于重要的考古、藝術、文化價值的埋藏物,歸國家所有,但發現者有權請求相當于埋藏物價值百分之三十的報酬。[3]且不說該烏木是否為埋藏物,即使為埋藏物,對于價值千萬的埋藏物的發現者獎勵7萬元確實是不合法理與情理的。法院的觀點以及其作出的對發現者吳高亮的利益分配顯然不合法理與情理。
關于礦產資源說和文物說,筆者皆不贊同。礦產具備工業價值,而烏木是加工為藝術品才使其價值得以體現,并不具備工業價值。烏木也未列入《礦產資源分類細目》。文物保護法第二條提到的文物并不包括烏木。
此烏木當然應屬無主物范疇。此烏木為自然形成之物,本來就不存在所有人,就更沒有”所有人不明”之說了。關于無主物的權屬劃分,我國民事立法還沒有相應的條文規定。但是基于現實生活中人們樸素的法價值取向,不難看出人們已將先占制度作為習慣,盡管先占制度在我國民事立法中缺位。日常生活中以先占取得無主物所有權的例子比比皆是:采摘野花野果子、領養路邊流浪小動物、撿拾丟棄的電腦。此類先占之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人們樸素法律價值觀里當然被賦予了所得動產的所有權。法律不規定摘下的野果、流浪的動物以及拾得的電腦收歸國有,將村民發現的烏木收歸國有確實缺乏法律依據。
先占制度應當適用于烏木發現者。按照現行法法理和人們樸素的法律情感,只有以下物不應當適用先占取得所有權:1、隕石等天外來物,2、禁止流通物:毒品、槍支彈藥等,3、以誠信原則與善良風俗而不應當被適用于先占的物品:被拋棄的尸體、骨灰等,4、他人享有排他先占權的動產,如用益物權人對其權利所系的土地上之無主物有排他先占權。5、國家文物保護法和珍惜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明文規定保護的文物和珍惜動植物。[4]而烏木不屬于以上范疇,應當按照先占制度判定發現者吳高亮為所有權人。
三、國外法“先占制度”的規定及筆者對我國相關制度的建議。
查閱多國民法典相關譯文之后,僅法國和中國未承認”先占“制度,并且僅我國未確立”時效取得“和“無主物”。法國民法典以先占制度保護了先占人的合法利益。羅馬法將無主物化為五大類,并將”從未有過所有人的物“和“拋棄物“規定為可適用先占取得之物。烏木當然屬于前者。德國《民法典》第958條規定”每一個自主占有人都可以先占無主動產(1)自主占有無主動產的人,取得該動產所有權。”[5][]《意大利民法典》第923條規定了先占制度適用的兩個基本條件:無主物和動產。《韓國民法典》第252條表明動產一律適用先占制度。
我國民事立法中先占制度的缺位易引發諸多社會問題。例如在無主動產的權屬問題糾紛上,由此誘發的“先占”為主題或包含“先占”問題的學術論文好如繁星,爭論不休。建議在民事立法中,首先對埋藏物、隱藏物與無主物做出較明確區分,以助司法機關更有效率更具權威和說服力地辦理相關案件,援引相關法條確定權屬問題;其次應規定“先占“制度的適用范圍和法律條件,結合民之樸素法律觀念、民間習慣及國外先進理論學說,以與時俱進的革新和取他國之長的決心破除國與民爭利的民眾猜忌;此外,還應當對上交“應該收歸國有”的部分具科研價值的無主物的民眾給予合理報酬,此舉不僅可促進科研發展以利大眾福祉,亦能平衡國與民間利益沖突,符合樸素法情。
在我國民事立法中做出以上改進,不僅利于民事立法之健全,減少立法漏洞,更能恢復民心、穩定社會、易于實施,讓民眾對法律信任感更強,于民、于國、于法都將利大于弊。
注釋:
[1]梁慧星.中國物權法研究(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523.
[2]王澤鑒。民法物權·通則·所有權(第一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92.
[3]梁慧星.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條文、說明、理由與參考立法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396,399.
[4]楊峰.先占的歷史考察與制度功能—兼論我國《物權法》中先占制度的確立【J】.法學雜志,2006(3).
[5]陳衛佐譯注.德國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