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減少放養土雞疫病的發生,本文對土雞放養前和放養中疫病防治要點進行闡述,并列舉了放養土雞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以期為放養土雞養殖者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放養土雞;疫病;防治要點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12-0024-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放養土雞以其細嫩的肉質、鮮美的味道以及較高的營養價值而備受消費者青睞,因此市場上放養土雞的價格也遠高于快大型肉雞。但放養條件下,雞只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同時還會遭受各種疫病的侵襲,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極大地限制了土雞養殖業的發展。筆者就放養土雞疫病防治要點進行總結,以期為放養土雞養殖者提供一定參考。
1 放養前的疫病防控
首先,因生產環境較為粗放,應選擇適應性強、覓食力強、抗病力好的品種,通常本地品種為最佳選擇。其次,做好雞舍、放養環境的衛生清潔,減少飼養場地病原微生物數量,為土雞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第三,嚴格控制飼養密度,防止密度過高,影響雞的正常生長。通常,雞舍內飼養以5~8羽/m2為宜,放養飼養以80~120羽/畝為宜。
2 放養中的疫病防治
2.1 嚴把生物安全關
定期開展場內滅鼠、清潔工作,及時清潔舍內外糞便,清洗飲水器、料桶等用具,淘汰雞、病死雞應及時統一處理出場。嚴禁閑雜人員進入放養場內,雞場門口設置消毒池和消毒間,工作人員、車輛經過消毒后方可進入。使用不刺激呼吸道的消毒藥每周對全場及周邊帶雞消毒1次。免疫前3 d和后3 d進行不帶雞消毒。嚴格實行“全進全出”制度。
2.2 加強飼料、飲水管理
放養期間,適當增加青飼料、農副產品等的供應,以降低飼料成本、改善肉質,晚歸后補喂配合飼料。提供干凈充足的飲水,可適量加入大蒜水、高錳酸鉀溶液進行飲水消毒。
2.3 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
放養土雞主要做好馬立克氏病、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和雞痘等主要傳染病的免疫。可參考如下免疫程序。
馬立克氏疫苗:1日齡雛雞肌肉注射;新城疫疫苗:7~14日齡、25~28日齡小雞滴鼻點眼克隆30疫苗;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10日齡、14日齡用弱毒疫苗滴口;禽流感疫苗:49日齡雞肌肉注射;雞痘疫苗:15~35日齡刺種,4 d~5 d后刺苗處結痂表明有效。
2.4 藥物預防
2.4.1 中藥預防
為了預防放養雞發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可取葛根、桔梗、陳皮各50 g,前胡、辛夷、蒼耳、紫苑、補骨脂各40 g,黃芪、黨參、板藍根各80 g,虎杖、草合車、白術、蒲公英各60 g,玉片30 g,加活性酵母粉、酶益生素各100 g,粉碎后根據雞的大小按每羽雞0.1 g~0.6 g拌料飼喂,每間隔1周,連用3 d,每日1次。
2.4.2 驅蟲藥預防
15日齡時可在飼料中添加0.012 5%球蟲痢靈,能夠有效預防球蟲病。
3 放養雞常見病的治療
3.1 雞白痢
土雞發生雞白痢時,取桔梗、紫蘇、貫眾、虎仗、白術、茯苓、葛根各20 g,黃芪、當歸、淫洋藿、前胡、玉片、陳皮、蒼耳、辛夷、黃芩、桑葉、牛子、山豆根各15 g,板藍根25 g,大青葉35 g,水煎兩次,取汁加入10 kg水中讓雞飲用,1 000羽雞每日1劑,連用3 d~5 d。
3.2 球蟲病
每月定期使用左旋咪唑、哌嗪對土雞進行驅蟲。如果給藥的第二天早上在雞糞中發現有成蟲,可在晚上補飼時加入等藥量再驅蟲1次。在土雞養殖的中后期,為了防止機體內藥物殘留過多,應盡量使用生物防治或重要防治,以減少人工合成藥物的使用。
3.3 禽霍亂
其防治措施為:雛雞30日齡后肌肉注射禽霍亂滅活苗,用磺胺類藥、青霉素、鏈霉素和紅霉素治療病雞均有效。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放養前和放養中都要強化土雞的疫病防控措施,強化生物安全意識,加強土雞的飼養管理,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種程序,有效降低疫病的發生率,保證土雞產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