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12-0074-04
2 結果
2.1 生豬福利的重要性
消費者對生豬福利重要性的認識取決于討論動物福利時的背景,因此動物福利是否重要是相對的。有三大趨勢展示了生豬福利的重要性:一是生豬福利相對于諸多社會問題的重要性;二是重點關注與生產相關的問題,評估哪些福利舉措更為重要,或公眾更關心哪些問題;三是更多關注市場相關的問題,評估生豬福利與其他肉質指標的重要性。
2.1.1 動物福利與其他社會問題
在一些生豬福利認知研究中,要求參與者討論或將動物福利與其他社會、環境或倫理問題進行排序。其中一些社會問題是養豬生產的一部分,但是與生豬無直接關系,如使用農藥與農業無關,但與其他社會問題(如減少世界貧困)有關。一項大規模的選擇性試驗研究對710名瑞典消費者進行動物福利問題調查。結果發現,接觸戶外排在第一位;相比之下,禁止使用轉基因飼料被排在了第二位。在對法國247個消費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團體)的研究中,調查了九個環境和社會問題的相對認知重要性,消費者的排名依次為:水質、土質、產品安全、空氣質量、景觀質量、動物福利、生物多樣性、產品味道、農業多樣性。動物福利未被認為非常重要。一項在12個歐洲國家中學生消費動物產品與對動物的態度相關性研究中,對動物福利的重要性進行了評估。共有十三個社會性問題,要求受訪者對每個問題給予1~7級的評分(不重要-非常重要)。結果發現環境保護、減少貧困、可持續發展、婦女權利、種族平等以及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都高于動物保護。這可能表明,與其他社會問題相比,動物福利的重要性相對較低。北愛爾蘭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將動物福利與其他重要的政府優先事項比較時,改善動物福利排在最后,但是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6%)將改善動物福利視為很重要(39%)或中等重要(37%)的政府目標。
2.1.2 生產背景下豬福利的重要性
在評估哪些生產相關性問題最容易引起公眾關注時,通常消費者對養豬生產條中常規件較為關注。人們普遍認為豬可用于人類食用,但也關注動物福利。消費者認為豬應該“快樂”或“幸福地生活”,這意味著生豬應散養而不是集約化飼養。公眾對生豬福利關注的范圍非常廣泛。在文獻中對動物福利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大體來說,一個主要關注遭受痛苦和生物學功能,另一個主要關注自然性。
疼痛、遭受痛苦和生物學功能等問題
當人們對不同的生產方式是否符合福利方面表達立場時,消費者會表達與避免遭受痛苦和其他負面精神狀態有關的程度。一項動物福利研究提及研究參與者對動物(豬)的主觀觀察:“動物福利較好的豬表現為滿足、平靜、輕松、好奇、歡叫并奔跑……;另一方面,動物福利較差的豬表現為害怕、有壓力和受傷”。該研究結果表明了參與者同時關注情感狀態和生物學功能,并清楚地表達了對心理(輕松、好奇和愛玩)以及身體(無傷害、用藥少、健康)健康的關注。在一項研究中,參與者明確表示,雖然他們認為動物必須以某種方式使用,但動物應受到人道對待及快速及無痛苦處死。大多數人由于擔心豬受到疼痛,希望禁止無麻醉閹割。比利時的一項研究中,受訪者表達了與飼料和水、人畜關系、動物健康以及畜舍(飼養密度、可用空間和空氣質量)、動物患病與應激、運輸及無痛苦無應激屠宰等相關問題的關注。研究人員還發現,消費者非常關心動物的健康、食物和供暖以及保護。不過,他們也強調福利應該包括自由行動和滿足自身欲望。
自然性問題
豬能夠按照其自然行為生活并滿足其自然需要,是良好的生豬福利的基本條件之一。消費者對自然性的關注要高于其他利益相關者。人們通常根據情感狀態或自然生活而不僅僅是生物功能來觀察動物福利。除了疼痛和遭受痛苦之外,生活空間和戶外活動也是實現可接受的福利至關重要的兩個方面。消費者對是否允許肥育豬在戶外活動較為關注,也強烈反對固定母豬。一項瑞典研究發現,允許豬戶外活動是豬福利最重要的屬性。受訪者對自然行為通常描述為進入戶外牧場的機會、親代撫育、按照自然規律睡眠以及自由走動、拱土、玩耍和躺臥。消費者認為應減少某一地區的生豬數量和/或擴大種植面積以及進入戶外活動,以改善動物福利。
一些研究分析了各種動物福利計劃的支付意愿,一般而言,戶外飼養比室內飼養更受歡迎,消費者愿意為“戶外飼養”的產品多支付約5%的費用,而在瑞典消費者甚至愿意多支付64%到68%的費用。
2.1.3 生豬福利作為肉質屬性
在所評估的文獻中,有些研究重點關注動物福利對肉類的影響和相關性。通常將動物福利與其他肉品屬性如味道、風味和嫩度等一起展示給受訪者。在大多數將動物福利作為肉質指標評估的研究中,消費者通常都將高動物福利等同為肉質較好。
動物福利本身就是一種質量指標
在一些研究中,人們認為動物福利是肉產品的一種質量指標。例如,一項消費者豬肉滿意度研究比較了自身國家生產或采用戶外飼養的豬肉與進口室內飼養的豬肉。結果發現,無論是否品嘗結果如何,這些信息(自己國家和戶外生產)都會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在另外一項調查購買特定豬肉動機的研究中發現,傾向于購買品牌豬肉與優質及“好味道”有關,而傾向于購買“本地產豬肉”的消費者將優質與“好味道”和“動物福利”聯系起來。
動物福利與其他肉質屬性相關聯
動物福利與其他一些很重要的質量屬性相關聯,從而提高了動物福利的重要性。生產方法對肉質量有直接影響,特別是飼料類型、品種、應激、活體動物運輸、宰殺和空間不足等,這意味著生豬福利(如避免應激)會對食用品質(味道、嫩度等)產生影響。消費者選擇散養產品,盡管有道德上的關注,但往往是受到健康因素的推動。
生豬福利是重要的質量屬性
動物福利被認為是無形的質量因素或與食用品質密切相關。研究表明,許多消費者在購買肉類時關注動物福利。比如一項瑞典研究發現,購買品牌豬肉的買家將動物福利列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享受美食”。這表明,雖然動物福利有時被認為是重要的,但重要程度常常低于其他食物質量特征或肉類屬性。消費者認為動物福利的重要性要低于健康、可信度、質量和安全性等重要屬性。
一些研究提出了產品評估的復雜性以及普通人在評估動物福利作為肉質量屬性時所面臨的困境。一項研究分析了瑞典消費者對手術豬閹割與免疫接種的態度。與免疫接種和手術去勢相比,研究參與者更看重動物福利,但是當參與者被問及選擇非閹割公豬還是手術閹割公豬的豬肉時,他們卻認為食用品質要比避免疼痛更重要。
一些消費群體認為生豬福利比其他更重要
在丹麥的一項研究中,要求參與者闡述購買常規豬肉或替代生產體系豬肉的原因。購買替代豬肉產品的買家通常將“動物福利”視為最重要的原因(69%),其次是“更好的味道”(38%)。購買常規豬肉的買家最重要的理由“低價”(72%)和“易于獲得”(40%),“動物福利”似乎并不重要。這表明動物福利作為質量屬性不僅取決于如何定義,也取決于所調查的消費者群體。
2.2 消費者的責任
對所評估的文獻一項總體結論是,受訪者一般不將責任僅僅歸于某一個利益相關者,而認為責任是多方面的。
那么,由誰來承擔生豬福利的責任呢?
2.2.1 農民負責養豬,但不能因缺乏福利而受指責
荷蘭和丹麥的認知研究表明,養殖者對動物照料如定期接觸動物、尋找受傷或生病的動物、對仔豬給予特殊關注等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他們的肩上承擔了相當大的責任。但是受訪者也認為,養殖者對缺乏福利無須承擔較多的責任,他們是體系的受害者,因為經濟環境迫使他們以高效的方式進行生產。
2.2.2 生豬福利的責任在于更多的層級
一些研究表明,消費者認為生豬福利的責任在于零售商(“他們應該提供動物友好型肉類”)或在政治層面上的政府(“政府應該為動物福利設計足夠有效的法律”)。
2.2.3 消費者也對生豬福利負有責任
在一項研究中,消費者認為養殖者負有重大責任,但自己也負有更大的責任。生產系統更加注重效率而不是福利是其自身消費行為的結果。當受訪者指出零售商的責任時,也間接指出了消費者自身購買此類產品的責任。當受訪者表示政府應該提高肉類價格時,也可以被視為承認了自己的責任,因為這隱含表示,如果政府愿意,他們承諾購買這些產品。
3 討論
總的來說,我們發現消費者認為生豬福利是否重要取決于他們如何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被問及動物福利。在評估生豬福利的重要性時,有三種傾向:生豬福利與社會問題的相對重要性;不同生產方式對豬福利的重要性;動物福利作為肉產品的一個質量指標的重要性。此外,養殖者、消費者和政客都應該對生豬福利負有責任。
雖然消費者普遍關心動物福利,但與其他社會問題相比,動物福利并不顯得特別重要。動物福利對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可能是重要的,市場導向的策略能否成功將取決于如何提高消費者的認識。零售商和其他大型食品鏈參與者越來越多地將動物福利納入其企業社會責任戰略之中。同樣,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也很快看到動物福利市場化的潛力,他們與生產者、動物福利科學家和零售商合作,以達到更好的標準。其中的一個例子是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自由食品計劃,該計劃已在多個國家采用,并在英國畜牧業生產中占有較大的比例。
確保市場導向的動物福利成功的另一種方法是將其納入政治議程。如果公眾對動物福利的關注程度低,那么政治家就不太可能有興趣制定或支持這種策略。
另外自然性似乎是豬福利中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與避免痛苦和沮喪),人們關注豬是否可以進入戶外、擁有按照自然行為生活的空間和機遇以及滿足自然的需要。如果福利友好型產品中包括這些方面,對市場驅動策略是一種機遇。
當(消費者)觀察產品的質量時,生豬福利一般被認為是質量指標,甚至與其他肉類品質特征特別是食用品質呈正相關。這對購買動物福利友好型產品是潛在的推動。如果消費者認為高動物福利與更好的食用質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那么福利可以用做銷售買點。
動物福利與其他品質屬性(特別是食用品質)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前面探討的自然性的重要性為市場導向策略打開了機遇。一項研究分析了多種有機散養產品的市場性,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有機/散養肉類產品(不僅限于豬肉)具有相當好的市場潛力,因為它們具有吸引人的動物福利故事。
消費者認識到生豬福利的責任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結構性層面,包括政府/立法責任以及零售商的責任。另一個更個性化,消費者在購物的情況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他們可以選擇采用不同福利水平生產的產品。消費者的責任認知是重要的,因為意識到責任越大,行動意愿也更大。如果消費者承擔責任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將為推廣生豬福利的提供機會。
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或不同類型的公民(如不同國家的公民)有不同的福利觀點。因此一個相關的問題可能是:能夠真正在歐洲范圍討論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和市場導向策略嗎?根植于文化、歷史、傳統、宗教、立法、政府形式、經濟等諸多國家間的差異,都可能會影響對動物福利重要性的認知。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對待動物福利的態度方面存在國家間的差異,這似乎部分源于受訪者的經濟狀況不同,部分源于所調查國家動物福利的立法情況。考慮到這一點,似乎沒有一個“一刀切”的方法來確保歐洲更好的動物福利。
最后,有必要簡單地表達將動物福利概念商品化的疑慮。研究人員認為,動物福利法規可能會導致動物更多地被視為“食品”,而不是“動物”。如果這樣的話,市場導向的生豬福利和隨后的商業化可能對豬無益,而僅僅是豬肉的一個賣點。
原題名:Perceived importance and responsibility for market-driven pig welfare: Literature review(英文)
原作者:Cecilie A.H. Thorslund等(丹麥哥本哈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