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雛鷹農牧成立種豬育種產學研創新中心在鄭州成立
11月29日,由河南省畜牧總站、河南省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農業大學、四川大學、雛鷹農牧集團等聯合籌建的“雛鷹農牧集團種豬育種產學研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在河南省鄭州市隆重成立(圖1)。創新中心的成立,標志著以雛鷹農牧集團為平臺核心、在中國種豬育種領域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新一代種豬繁育體系——雛鷹種豬繁育模式,就如雨后春筍在中國生豬產業這塊沃土上破土而出,其必將為中國種豬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同時還標志著雛鷹農牧集團的全產業鏈模式將會因此更加生機盎然,其種豬育種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得到全面的提升。
中國畜牧業協會何新天秘書長,河南省畜牧局王承啟局長,畜牧局人事科技處江傳杰處長,河南省畜牧總站鄭春雷站長、徐澤君書記,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班付國主任,雛鷹農牧集團董事長侯建芳等領導,以及中國工程院陳煥春院士和張改平院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陳瑤生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愛國教授、農業部動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勤教授、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兼博士生導師陳代文教授、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李學偉教授、德國Farm concepts GmbH Co. KG育種專家Ulrich PRESUHN、河南農業大學任廣志教授等專家學者,以及雛鷹農牧各下屬公司、河南省各市縣畜牧站和一級以上養豬企業負責人,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商報、河南日報、大河報、農財寶典雜志社、《今日養豬》、《國外畜牧學—豬與禽》等媒體,約300余人參加了成立儀式。
創新中心成立儀式與主題為“推進產學研創新融合,提升種豬業育種水平”的河南省種豬育種高峰論壇同時召開(圖2),徐澤君書記主持了成立儀式和峰會上午的日程(圖3)。徐書記首先介紹了到場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媒體和相關單位,隨后侯建芳董事長進行了致辭(圖3)。他介紹了雛鷹農牧集團布局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同時,介紹了雛鷹農牧集團聚焦生態產業,以“讓國人吃上安全肉”為責任,從而實現“發展生態產業 引領時尚生活”的企業使命。侯建芳董事長在致辭中說:雛鷹農牧集團制定了以“生豬養殖為主體,以消費終端和互聯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總體戰略,通過布局“糧食貿易、生豬養殖、互聯網”三大產業,以供應鏈金融為抓手,實現產融結合生態鏈,打造國內生豬養殖全產業鏈+互聯網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侯董事長隨后同與會者分享了近年來雛鷹農牧集團對種豬育種的重視和投入,他說:“在生豬養殖板塊,雛鷹農牧集團以實現年出欄1 000萬頭生豬為戰略目標,而這一目標體量的達成,需要完善的種豬繁育體系做支撐。”他接著說,雛鷹農牧集團先后從加裕、Cooperl集團旗下的Nucleus公司引進了近2 000頭大白、長白、皮特蘭和杜洛克等原種豬;從76個地方品種中,挑選肉質優良的種豬進行雜交,培育出了具有繁殖性能高、肉質好、抗病性能強等特點的三門峽雛鷹黑豬,獲得了我國生豬養殖領域首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并連續三屆榮獲由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頒發的“福利養殖金豬獎”。與此同時,雛鷹農牧集團利用克隆技術保護瀕危地方豬種,目前已成功克隆八眉豬等地方品種。
隨后,何新天秘書長代表中國畜牧業協會致辭(圖3),他首先對本屆峰會的召開和研創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何秘書長隨后說種豬是我們養豬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加強中國種豬業的發展,對建設中國現代養豬業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后要建設現代畜牧業、現代養豬業,種豬產業、育種產業一定要先起;只有我們建立了先進發達的種豬業,我們才能建成畜牧業的現代強國。生豬產業在我國現代畜牧業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們要由養豬大國向養豬強國轉變,種豬一定要先行。種業強,養豬產業才會強;種業興,養豬產業才會興。何秘書長隨后說,本次論壇匯聚了我國養豬業的知名專家學者,可以說是群英薈萃,我們衷心希望他們能以自己的真知灼見,為河南的生豬產業、河南的種豬業更好地謀劃未來的發展,特別是為雛鷹農牧集團下一步能夠更好地實現種豬發展戰略,更好地給他們獻計獻策!
王承啟局長隨后發表了致辭(圖3),他在致辭中回顧了這幾年河南省畜牧業發展情況。王局長說: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畜牧系統始終把穩增長、保態勢、惠民生、控風險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用新發展理念推進工作,著力加快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畜牧產業呈現出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畜牧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支柱性產業。2016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696.9萬t、422.5萬t、336.6萬t,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二和第四位;畜牧業產值達到2 611.3億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為33.5%,居全國第一位,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
王局長接著說,生豬產業是河南省的傳統優勢產業,在全省現代畜牧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二是標準化規模養殖快速發展。三是良種繁育體系日趨完善。在分析了當前生豬產業存在的問題后,王局長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生豬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以多種形式適應規模經營為引領,按照“穩定生豬存欄、增加生豬出欄、加快淘汰小散落后產能”的思路,積極推動走出去,大力實施優質生豬發展行動,不斷提升生豬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水平,推進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
隨后,徐澤君書記介紹了雛鷹農牧集團種豬育種產學研創新中心成立的背景。徐書記說:在推動種豬育種創新,強化種豬育種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廣最新育種成果,提高種豬育種水平,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背景下,創新中心順應這一大趨勢成立,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實現企業、科研、高校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各方面的互動、雙贏。
接著,王承啟局長、侯建芳董事長、鄭春雷站長、Ulrich PRESUHN教授、陳煥春院士、張改平院士、陳瑤生教授等領導和專家走到前排,為創新中心成立揭幕。
成立儀式結束后,會議日程進入河南省種豬育種高峰論壇。張改平院士、陳煥春院士、陳瑤生教授、張勤教授、王愛國教授、陳代文教授、李學偉教授以及德國育種專家Ulrich PRESUHN先后圍繞生豬疾病防控和新概念疫苗研發、我國養殖業轉型升級、種豬育種數字化體系建設與實踐、父系種豬選育與利用、豬基因組選擇策略與應用、豬營養理念與技術要點、地方豬肉質與品牌化發展、歐洲種豬育種研究進行了交流(圖4)。
雛鷹農牧集團董事長助理王愛彥代表公司在論壇上匯報了“雛鷹農牧生豬養殖規劃與育種進展”(圖5)。王愛彥助理首先向與會代表簡要介紹了集團的情況,以使大家能夠對隨后內容的理解有一個良好的基礎,隨后他從“雛鷹農牧產業鏈布局、雛鷹農牧大農業循環養殖、雛鷹農牧養殖3.0模式以及雛鷹農牧3.0模式的體系保障”這四個方面進行了展開。
在介紹雛鷹農牧集團的完整產業鏈時,王愛彥說:雛鷹農牧集團目前發展擁有糧食貿易、安全飼料、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銷售終端等全產業鏈體系,并能做到安全追溯,目前還與沙縣小吃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原料供應、產品研發、基地建設、互聯網平臺合作、市場渠道資源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使雛鷹農牧集團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在匯報雛鷹農牧集團大農業循環養殖時,王愛彥說,雛鷹農牧集團的綠色循環養殖以“源頭減量、過程控制、無害低成本、資源循環、生態利用、全程管理”為原則,以沼氣為紐帶的物質能量多級循環利用發展模式為集團的循環養殖模式。從營養調控的角度控制污染的產生,以實現源頭減量。同時利用養殖3.0模式的農戶優勢,豬舍采用干清糞工藝,實現循環養殖的過程控制。王總還舉例說明了循環養殖中糞肥處理方式和資源化利用。
在匯報雛鷹農牧養殖集團3.0模式時,王愛彥說:雛鷹養殖3.0模式的核心是“公司+合作社+農戶”,標準的合作社分保育育肥合作社和繁育合作社,實行批次化管理。3.0模式實行自動環境控制,采用自動飼喂系統和半自動干清糞系統。在管理方面,公司負責土地租賃,提供金融、技術、管理支持,支付代養費;合作社負責養殖場建設、日常管理、統籌協調和設施維護;農戶則按照雛鷹農牧規范要求,負責豬舍的精細化管理。公司、合作社和農戶三方全部采用合同化管理,最終目標是實現三方共贏。
王愛彥說,為了確保雛鷹農牧養殖3.0模式的成功實施,集團建立了負責疾病防控和種豬育種的兩個體系。疾病防控體系下設獸醫總監,全權負責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再由疾病控制中心向下落實預防獸醫、生物安全和臨床獸醫等方面的工作,各子公司設立疾控部,配套相關實驗室和臨床獸醫;種豬育種體系由集團總部的種豬育種部負責,組建了專家團隊即技術服務體系,全面負責集團下各原種場的種豬育種。
來自河南農業大學的李新建博士代表任廣志教授研究團隊匯報了“雛鷹黑豬育種進展及初步成果”(圖6)。李博士從雛鷹黑豬培育背景、培育過程和取得的進展及下一步計劃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在介紹雛鷹黑豬培育背景時,李博士說:雛鷹農牧的戰略是打造最大的生態、優質豬種基地,并且把產品定位為品種優良、環境生態無污染、養殖環境福利和諧、肉質可追溯;在此戰略和目標的規劃下,公司在全國尋找種豬資源,結果發現能夠符合雛鷹農牧集團要求的品種并不多,因此確立了要培育自己獨有的品種——雛鷹黑豬的目標。李博士接著說,在這一背景下,2011年雛鷹從全國引進了13個黑豬品種,包括高產仔數的二花臉、抗病強和產仔高的民豬、肉質較好的萊蕪豬,以及適應性較強的南陽黑豬,等等,并以此作為培育雛鷹黑豬的遺傳資源基礎;2011-2015,研究團隊對這些黑豬進行了適應性研究,同時進行雜交篩選,尋找具有最佳配合率、最好肉質、高繁殖性能、高生長速度的雜交組合,以探索不同品種之間的雜交優勢。隨后對雜交和引進的豬種采用GBS方法進行測定,確定它們是否純合。
李博士補充說,適應性和雜交篩選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如品種不適應,毛色不均,營養需求不統一,各種性能指標差異大。因此,我們在此基礎上開展了雛鷹黑豬的培育過程:首先是組群,從48個雜交組合中找出符合雛鷹農牧要求的組合,并確定了育種素材的雜交模式——選擇了二花臉豬與南陽黑豬進行雜交,生產雛鷹黑豬的Ⅱ系;以萊蕪豬與杜洛克雜交,生產雛鷹黑豬的Ⅰ系;最后用Ⅰ系和Ⅱ系合成雛鷹黑豬新品種,并制定相應的育種目標以及逐漸地組建基礎群。
在談到下一步工作時,李博士說,明年繼續進行雛鷹黑豬的三世代選育,在性能測定上延著傳統的生長性狀、繁殖性狀、屠宰性狀和肉質性狀測定指標進行測定,另外計劃開展核心群的全基因組選擇和雛鷹黑豬的品種分子鑒定;同時進行配套技術研發(營養、生物安全、管理等),并啟動雜交推廣。
在完成各項議程后,河南省種豬育種高峰論壇暨雛鷹農牧集團種豬育種產學研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圓滿落幕!可以預見,創新中心的成立必將對我們種豬育種發展產生巨大的助推力,正如侯建芳董事長在致辭中說的那樣:“雛鷹農牧集團種豬育種產學研創新中心正式成立,這對公司的發展來說意義非常重大,我們將在產學研領域開啟新的征程,以推動種豬育種創新,強化種豬育種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廣最新育種成果,提高種豬育種水平,提升育種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生豬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創新中心在加快我國種豬育種進程、提高種豬品質、推動中國養豬產業的發展上一定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的種豬育種也將因此開啟一個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