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旦穎 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新常態下基于虛擬企業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途徑
鮑旦穎 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的不斷升高,教育的優化發展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重點。其中創業教育的熱度也在不斷上升,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和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虛擬企業應運而生,使得社會資源進一步優化,而將虛擬企業作為教學方法引入到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中也將是創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創業教育 虛擬企業 創業思維 大學生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希望和基石。十九大的召開又再一次向我們重申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將怎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是我們永恒的話題。教育的多態性還在于受眾的不同。社會發展的新常態讓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問題時要接受更大的挑戰,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以及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工作時出現的多種適應不良的現象,是當前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創業教育的出現正是旨在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和創新意識,提升大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說,創業教育正是將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工作相聯系的一架橋梁,因此創業教育的發展在新常態下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開展創業教育,就要拓寬創業教育的內容和教學方法。而虛擬企業正是很好的一種創業教學模式,它模擬真實公司的運作,擺脫了實體公司的種種限制,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讓大學生在仿真公司的經營中鍛煉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機會在實踐過程中經過檢驗從而獲得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因此虛擬企業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創業教育途徑。
十九大再次提出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結構、教育體系結構和教育供給結構改革,力求解決教育不能很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教育需求的問題。而創業教育的發展也是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1989年澳大利亞埃利亞德博士在北京舉辦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首次提出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宣言》認為,高校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正確認識企業運營和工作[1]。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專家科林·伯爾提出創業教育是除了學術型和職業型的第三本教育護照,它是教授學生創業知識,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創業的綜合能力。侯定凱(2000)認為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校除了教授理論知識還應教會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效運用所學知識,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2]。綜合來說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和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創業相關專業知識及實踐操作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力。
1.起步階段
20世紀末我國高等教育提出創業教育理念,在開展教育工作同時,對學生實行鼓勵政策,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都盡力保證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得到支持。1998年清華大學成功舉辦首屆“清華創業計劃”大賽。1999年我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功舉行,至今挑戰杯已經成為大學生展示自己創新精神、理論和實踐能力等多項綜合實力的權威平臺。2002年教育部在9所高校進行創業教育試點,參與的學校有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黑龍江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大學。
2.穩步發展階段
自此創業教育逐漸走入大眾的視線。為了更好的發展創業教育,提高教師的創業知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2003年教育部成功舉辦第一期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成功培訓了來自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師。根據KAB(Know About Business)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具有KAB創業教育講師資格的人數已由2012年的4045人增長到今年的5341人。而根據網站數據做出KAB各項新增數量如下圖所示。

數據顯示出,由KAB組織成立的大學生創業俱樂部和創業教育基地的基數不是很大,趨勢上每年在增加,并且新增的創業教育講師數量明顯增多,并且種類也越來越細分。過去的創業教育講師資源匱乏的問題明顯得到改善,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平臺和環境參與創業實踐能力的鍛煉。但在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的大環境下,傳統教學方式依然是高等教育的主流。學生往往是通過第二課堂或是創業競賽的方式參與到創業教育學習中,我國創業教育的發展依然擁有很大的空間。
教育部在2015年就提出大力發展創業教育,明確提出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及職業規劃同等重要。創業教育是一種現代新型的教育理念,受到創業教育的大學生學習發展自我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從固有的謀職思維模式轉化為職位創造思維模式,這無疑是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1.新常態下的教育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首次闡述了中國經濟呈現新常態的特點和帶給我們的發展機遇。新常態是指從過去的狀態向一種新的相對穩定的狀態轉變的過程,這種轉變是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和動態的。教育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需求,新常態下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專業理論知識的不斷深化,還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要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育應為學生提供操作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有機會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新常態下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因此創業教育刻不容緩。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斷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運用所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創業教育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2.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
就業問題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而“就業難”已成為一種共識。我國高校的畢業人數逐年增長,已由2001年的114萬增長到2016年的765萬人。201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我國大學生就業率連續九年保持在70%以上,而畢業生基數的不斷增加也意味著畢業生未就業人數的不斷加大。截止2016年大學生就業率為77.3%比2014年(79.2%)有所下降。國務院面對就業問題也重點部署了拓寬就業渠道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以創新促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而2016年大學生創業人數比2014年增加了1.867萬人,創業人數的增加也顯示出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興趣不斷加大。因此為學生提供創業教育,為學生講解創業有關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業思維和能力正是滿足當前大學生創業需求的重要舉措。
3.社會和企業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高校為學生設置的課程多是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內容學術性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不太緊密。這就造成學生畢業后入職時,不能及時從理論學術研究的思維模式轉向實際工作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的不對接造成了公司和剛入職的畢業生兩方共同的困擾。企業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培養畢業生,學生也也要不斷適應全然不同于學校的職場。創業教育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原因在于創業教育開設有關于企業運作的專業課程,讓大學生了解企業真實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從而減少畢業生剛入職時的不適應感和企業的負擔。無論是社會還是企業都需要創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創新思維的大學生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因此創業教育的開展就尤為重要。
創業教育作為新興的一種教育模式,還未成專業的體系和門類。各界學者也在不斷努力和完善創業教育體系。要想更好的發展創業教育就離不開實踐課程的參與,而只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虛擬企業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型,它是將校內資源和社會、企業等資源進行重組,通過人為創造出仿真商業環境來進行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3]。這種教學模型中涵蓋了多門學科,如計算機類學科、經濟類學科、管理類學科等等,學生在模擬真實企業經營過程中,除了可以進行練習各個專業科目的實踐操作外,還可以熟悉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真實工作內容,如項目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各類生產流程等。
虛擬企業包含多種實踐模塊,例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手工沙盤模擬,它是利用沙盤、模具、卡片、籌碼等工具模擬企業的運營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要為企業做出決策,解決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做出財務預算,預計市場容量和最終收益等各個項目,通過多次模擬的方式來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和各項綜合能力。ERP手工沙盤模擬操作起來簡單便捷,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一小組都是一個虛擬公司,成員4-6人,每人分配不同的職務,如總裁(CEO)、財務總監(CFO)、銷售與市場總監(COO)、生產總監(CPO)、研發總監(CTO)和信息總監(CIO)。每一虛擬公司通過團隊的合作解決運營中的問題以獲得最大的收益。還有與其相似的另一款ERP電子沙盤模擬,在這個平臺上所有企業運營的操作都在電腦上進行,計算機技術的加入讓虛擬企業的仿真性再次增加,同時在模擬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借貸問題,管理費等繳納過程由系統自動完成,優化了手工沙盤需要手動操作的弊端。電子沙盤的另一優勢在于學生成立的虛擬企業不僅可以與電腦進行競爭,也可與其他參與的團隊進行競爭,營造了更真實的企業運營環境。
虛擬企業的教學環境生動又實際,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啟發式教學思想,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創業知識,而非傳統的“教與授”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也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體驗到樂趣。例如虛擬企業模式為學生進行角色分工,讓學生充分學習所任職務應具備的知識,這一過程不僅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虛擬企業讓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再不只限于課本,而是多種靈活又實際的教學方式,極大提升了學生的興趣以及位于企業運作的代入感,這些都促使學生產生好奇從而主動的在創業教育里探索。
虛擬企業教學還包括校企合作項目與實習基也,學校通過與優秀的企業合作為學生創造實踐實習機會,讓學生在與企業合作完成項目使得到鍛煉,解決真實的問題。學生有了機會從校園進入公司,更早的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思維與實際操作應用思維相結合。避免了學生剛入職時無法適應企業所產生的無助感和無能感。同樣,學校也為企業提供了大批具有專業知識能力的人才,校企合作可以說是一種互利共贏的虛擬企業教學模式。另外虛擬企業還有種形式是創辦創業大賽,這一比賽主要考核三方面內容:沙盤、ERP軟件和項目企劃書。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能充分展現自己應對危機的能力、實踐能力、協調溝通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大型的創業比賽會邀請企業做贊助商或是嘉賓,企業對學生的成果滿意還可以進一步的與學生合作,購買學生的創意或是資助學生完成自己的項目。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向社會輸出自己的創意,吸引企業的加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創業教育的發展符合整個社會的需求,是教育未來需要重視和改善的關鍵。健全創業教育一方面要考慮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為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提供標準化的參考。另一方面要考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實踐性。虛擬企業教學模式完善了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成為創業教育的重點和亮點。
[1]杜薇.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及其對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
[2]侯定凱.創業教育——大學致力于培養企業家精神[D].華東師范大學.2000
[3]徐慧明.基于虛擬企業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