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認知提高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已經很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形勢下對生態環境、水資源開發的要求。這就對城市水利規劃設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凸顯了水利工程設計階段的重要意義。本文將圍繞生態設計理念,闡述城市水利設計的運用和具體措施,旨在為實際工作和相關研究作出參考。
【關鍵詞】生態設計;城市水利設計;應用
1、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分析
水利設計工程主要是指為設計擬修建的河道、堤壩、攔水蓄水等水利工程建筑物,用于科學合理調節水量和水流,提升水資源利用率,滿足社會用水需要的目的。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面積比較大,涉及多方面因素,對周圍生態環境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因此,設計階段就需要采用生態理念,從而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滿足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
2、生態水利工程合理規劃設計的策略原則
從當前我國生態水利工程的研究上來說,主要是從工程力學和水文方面來進行著手的,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往往考慮水文方面的情況較多,而對生態系統方面的研究較少,這就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態破壞,影響局部甚至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阻礙水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當前建設行業對生態水利工程方面研究的深入,更多更完善的規劃設計理念已經被融入到了水利工程建設當中,這也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成為了水利工程建設設計的要點。其理念要求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工程的總體規劃時,要在達到水利工程設計目的的基礎上,對輻射區生態環境做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平衡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甚至更前沿的研究表示,生態水利工程不僅要對生態環境做到保護,更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周邊生態環境做到改善和修復,促進水資源開發的科學發展。
3.生態水利在城市水利設計中的運用
3.1城市防洪堤設計
根據某某市區防洪堤三期工程規劃,防洪堤設計要著眼未來城市發展需要,與城市未來發展的規劃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要滿足城市防洪功能,還要兼顧城市景觀、生態功能,與韶關努力打造的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相呼應。根據規劃內容新建堤防擬沿新堤設置人行步道系統、綠化系統、親水平臺、濱江公園、休閑廣場等,使新建堤防在滿足防洪的前提下,同時滿足生態、景觀、現代化要求。
根據次規劃設計人員應當對河道生態的實際情況做好全面的調查,以此為基礎,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使得河道環境能夠為人們帶來良好的影響;其次,在對河道岸線進行定位方面的問題考慮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應當始終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遵循河道的自我修復功能原則,與河道實際特征相結合,將設計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只有通過對不同問題進行相應策略的制定,才能使得水利工程的設計效果得到充分的保證,從而為人民造福。
3.2城市治水設計
首先,應當對城市治水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地分析,從而為后期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例如,對沒有將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保護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治理過程中沒有關注周圍環境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次,應當制定相關的水利治理、生態水利建設的發展機制,從而為治理水平的提升奠定有效的基礎;再次,可以打破原本城市水資源短缺的格局,轉變先前行政治理理念,從而更好地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水平的發展,為人們合理應用水資源奠定一個有效地基礎。
3.3城市給排水設計
首先,應當對水資源處理系統進行合理的應用,合理有效處理存在的污水問題,將水質質量高,保證給排水設計的合理性,從而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其次,應當在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更多的使用環保、清潔型的管道,以免在水資源運送的過程中造成更大的污染問題;第三,可以使用新型的系統來使得水資源的應用能力大大提升,達到水資源節約的目的;最后,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對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進行處理,將其經過處理之后,達到循環使用的標準。
3.4周邊景觀設計
應切實認識到生態系統建設當中的自然環境,并利用好當地河流湖泊的條件。通過自然生態景觀及人工景觀,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相互親近的環境,切實保障原有的生態風貌,對于生物的生存之地應當進行考慮,避免水流流過亭臺樓閣等區域,給當地的生物提供良好和諧的生存環境。在堤防的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應當切實保護好周圍的自然環境,尤其是需要加強對生物生存環境的保護,在施工的日期上應當做好備注,需要備注不在生物的發情期內以及發育期內進行施工,避免當地的生物系統出現嚴重的破壞。此外,針對當地的稀有品種以及瀕危的品種,應當使用專門性的保護措施,從而避免影響物種生存環境。
4、生態理念下城市水利工程設計措施
第一,科學合理分析設計中的水文水資源條件。首先,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過程中,既要滿足當地農業灌溉需要,又要進行生態保護和綠化設計。因此,設計人員需要認真分析當地工程建設的歷史情況,了解水利資源供需規律,從而做好基本的服務工作。其次,要廣泛的搜集水文條件,優化水利資源配置,提升利用率,滿足當前水利工程生態性建設要求。最后,在進行生態性水利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設計經驗,完善生態設計標準,真正把生態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
第二,促進水利工程基本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融合。設計人員需要結合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融合生態保護功能,才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因此,設計人員要控制好生態功能與基本工程的平衡,制定出多種設計方案,然后對方案進行優化對比,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從而實現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標準,創造更多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滿足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是一種將環保理念、人本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水利工程設計技術緊密結合的全新設計手段。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共同筑成“五位一體”的重要地位。水利設計人員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必須充分理解生態水利工程內涵,掌握生態、環境、水利等多專業知識,將生態的理念融入設計始終,才能提供真正“綠色”的設計產品。
參考文獻:
[1]周頂頂.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4):224+256.
[2]張忠.淺談水利規劃設計中可持續性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1):180.
[3]李雅萍,徐瑞蘭.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幾點體會[J].山東水利,2017(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