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給動力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國一直在持續規劃建設水利水電項目。基礎施工是水利水電項目建設的基礎,對整個項目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要充分了解到基礎處理的作用,并高度關注該問題,把防范措施做好,以確保建筑物的質量與穩定性,促進水利水電項目迅速發展。本文對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實施探究分析。
【關鍵詞】水利水電;基礎;施工技術
1、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的特點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基礎處理技術相對復雜,具體表現為:(1)在基礎結構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地質勘察工作,從而為后續的施工工作做好前期鋪墊和技術準備,以此來避免或減少水利水電工程后續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基礎處理施工的效率和后期施工質量;(2)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工期相對較長,施工總投資金額較大,要求參建的項目部門較多,并且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等外界因素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編排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時,一定要參照相關規范,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和后續施工的質量;(3)水力水電工程的基礎工程處理具有隱蔽性,因此,施工完成后基礎處理的勘察工作難度較大,不能進行直觀的評斷;(4)其中存在的質量缺陷只能在使用階段才能凸顯出來,因此,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并且水利水電工程的修補工作難度也較大,需要加強對施工質量的控制和質量安全的面檢查;(5)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處理技術關系整個工程的安全與穩定,在基礎工程處理技術中,可能會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基礎處理技術難度升級,對此,給基礎處理技術提出了的新難題,促使基礎處理成為當前整個工程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
2、地基對水利水電工程基礎施工的影響分析
2.1基礎地基的穩定情況
在整個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基礎地基的穩定與否關系整個工程的穩定情況,如果地基不夠穩固,基礎的抗滑性能會下降,導致基礎的穩定性不足,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也將會受到影響。
2.2基礎地基滲透情況
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地基土質的空隙率過大,會直接導致地基滲漏現象,進而使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受到破壞,為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工作帶來困擾,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地基進行處理,減小其孔隙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滲漏現象的發生,以保證人身安全以及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
2.3基礎沉降情況的影響情況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由于地質情況的影響,基礎會出現一定的沉降,但是如果沉降過大或發生不均勻沉降,會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例如,會使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發生傾斜或開裂,甚至使整個工程結構發生變形,從而為整個工程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3、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分析
3.1灌漿技術
按照配比混合施工材料,攪拌制成漿液狀態,把漿液壓送到水利水電工程基礎地基的裂隙、斷層破碎帶,促使其固化后加固地層、堵漏防滲,改善地基條件,進而加強基礎部分的穩定性和強度,保證工程建筑物的安全運行,該方法被稱之為灌漿法。灌漿技術的操作核心在于漿液的制備和灌注。漿液調配需要按照最佳的漿液比例和數量,確保在灌注后完全發揮作用,達到理想的加固強度和穩定性的目的。實際灌漿操作時一般選用自上而下的封閉灌漿法,灌漿孔的深度和孔的傾斜度都要經過精密的測量,明確規定偏差范圍,而且隨著鉆孔深度的加深,需要越來越精確地控制偏差。遇到較大量的巖層滲透時,我們大多采用屏漿來加強灌漿的質量,這樣的處理效果更好。另外,灌漿的起始壓力也需要嚴格控制。
3.2錨固方法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地點一般選在地形情況較為復雜的山區,復雜的地形條件給基礎處理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錨固法的使用減輕了復雜地形帶來的影響。錨固技術是水利水電工程地基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項技術之一,其核心是應運錨桿支護開挖的地下工程周壁。它是利用土體或巖體的錨固力維持地下結構的穩定,防止地下工程施工中如坍塌、滑移、等災害性出現,保證施工安全。錨固法還有一大優點是能夠減少水利水電建設的工程量,縮短了工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3.3軟土地基處理
軟土具有天然含水量較高、天然孔隙比較大、壓縮性能高等特點,多呈軟塑或流塑狀態。因為軟土具有這樣的天然屬性,那么在高壓下容易產生壓縮變形、滑移等現象,為保證上層建筑物的穩定,一定要做好軟土地基的處理。加強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排水固結法。人為提高土層的承載力,通過加壓和排水兩道工序,使土層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結,提高土層強度;②置換法。如果基礎施工中遇到的軟土層比較薄,可以適當挖除這部分土層,用水泥土、煤渣、粗砂等低壓縮性和防腐蝕性的散粒材料填換,或用沉井基礎等方法處理地基;③樁基法。如果軟土層較厚,很難做大面積挖除處理,可以使用打樁法夯實土層;④灌漿法。此方法就是運用上文介紹的灌漿技術對淤泥等軟土層進行加固。
3.4預應力管樁
預應力管樁技術是目前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中最常使用的基礎處理施工技術之一,利用管樁本身的特性可以大大提升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基礎部分的強度和穩定性。預應力管樁施工技術分為先張法和后張法兩種施工方式,具體應用中,兩種施工方式差異較大,起到的作用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選擇哪種方式,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在謹慎決定。
4、結語
基礎是整個水利水電項目施工的關鍵程序,基礎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水利水電項目的整體品質,為了讓水利水電項目的經濟與社會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要重點對基礎施工加以重視,這樣才可以讓水利水電項目基礎的建設獲得全面的控制。因此,作為施工人員要全面認識基礎處理項目的所有環節,尤其是隱蔽工程程序,在現實施工的時候可以認真對待每個施工工序。另外,還要依據項目所處范圍的地質狀況擬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水利水電項目的施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于博,李鳳鳴.對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的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4(21):114.
[2]張麗華.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的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