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了灌區改革發展應用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對典型的成功案例進行描述。細致論述了實施方案的重點環節,對在灌區應用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具體做法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希望能為灌區的改革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灌區改革發展;應用
一、新型灌溉管理模式應用于灌區改革發展的必要性
烏魯木齊灌區位于新疆省中北部,近幾十年來為當地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市場經濟體制還在不斷完善,傳統的灌溉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特此,烏魯木齊灌區根據國家水利部提出的“兩改一提高”要求,深入改革深化工作。截止目前,烏魯木齊灌區在一定范圍內已經實現了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運行和推廣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后,以創新的管理理念,引進科學高效的灌溉技術,節水效益十分明顯,社會效益非常顯著。不僅理順了管理體制,規范了灌溉的管理秩序,而且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典型的新型管理模式應用案例
近幾年來,在灌區的改革發展中,不乏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如甘肅的紅堡子用水者協會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就給其它灌區的管理模式運行提供了很多借鑒。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紅堡子將傳統的以行政區域劃分,分級由村、社進行管理的陳舊模式,轉向新型灌溉管理體制的改革。早在十年前,就成功組建了便于農民用水者協會,下設六個分會,覆蓋七條支渠,灌溉面積輻射512平方百米,惠及了近五千人。取得了眾大成效,受益群眾反應強烈,也為其它灌區的灌溉改革管理體制,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田間工程基礎好,群眾廣泛參與,水務公開及時,規章制度完善,根據這些成功模式,本文分析總結了下文的重點環節。
三、推廣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重點環節分析
1、基礎環節是田間工程
農田水利工程時農業建設的基礎,而田間工程又是農田水利的基礎。田間的灌排、蓄水池以及引水等工程,都是保障灌溉工作順利進行的最基本要素。目前農田水利的重點不再是單純擴建灌溉面積,而是加強配套的田間工程,著眼于提高水分,提高灌溉保證率。推行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組建運行用水者協會,明確用水戶對田間工程管理的主體地位,及時維護工程的實施,以全面服務灌溉工作的順利進行。
2、核心環節是民眾參與
參與式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的主要內容,而參與式管理的主體是農民百姓,民眾參與則是核心環節。必須使用水戶參與到田間工程的管理中,得到全體農民的認可、支持。否則,沒有群眾基礎的管理,空有形式而起不到實際作用。
3、關鍵環節是水務公開
水務信息是否公開透明,影響著農民群體對于管理組織的信任。敢于接受群眾監督,不搞暗箱操作,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群體參與管理運營的積極性。完善協會的運行機制,以公開促服務,以便切實做好水務公開。
4、保障環節是規章制度
國無法不治 民無法不立。任何管理模式的運作,都必須以嚴格有力的制度體系來約束。協會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做好制度落地執行工作,有效防止管理混亂的情況出現,保證正常有序的管理活動開展。
四、新型灌溉管理模式應用于灌區改革發展的做法
1、組建協會單元,組織成立機構
水務管理部門要結合鄉鎮、村社組織,對灌溉輻射區域進行排查摸底調查工作。根據周圍地理環境、人文條件與傳統習慣,科學合理地組建協會的不同單元。使得形式容易被民眾接受,各方關系共同努力,醞釀起草符合實際的協會章程、協議,以及工程、財務、灌溉管理制度等。不僅劃分機構,便于規范管理,而且權責分明,有利于灌區改革的推進。
2、搞好宣傳工作,激發農民熱情
鑒于民眾參與是新型灌溉管理模式推進的核心環節,水管所要大力搞好相關的宣傳組織工作,充分調動民眾參與的積極性。用水戶參與式的灌溉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強政策的宣傳工作,水管所工作人員 通過走訪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細致耐心地為農民講解政策精神;還要定期召集民眾,開展座談會與社員會,進行宣講和動員。對廣大用水戶進行工作目的意義,組建用水者協會的方式、步驟,灌區改革發展的重要性等等的反復對比說明。使得農民端正認識,意識到改革發展有利于切身利益。對于新型灌溉管理模式達成共識,積極參與灌溉管理工作。
3、進行陽光操作,規范配水流程
對于灌區的灌溉管理工作,由收費到配水各環節都要進行公開透明的操作。防止暗箱行為,出具各種正規的單據發票。管理人員與用水戶之間要在地頭上當面核對賬目,做到水準款清,避免出現后期糾紛。具體執行如下,首先各分會根據用水計劃初步核算水費,再到水管所繳納水費購水,并將開出的相關水費收據交于民眾手中;配水時,按照繳納的款額給予足夠的配水流量,并將單位水價、計算時間一并予以公開發布。每天季節性灌溉結束后,用水戶再到各分會結算水費,拿上水費收據以及計時,做好簽名登記,多退少補,留好最終水費收據及記時單的存根,最后再報送協會。保證陽光操作,過程正規透明。
4、加化內部管理,接受民眾監督
加強協會內部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田間工程的維護工作,以及配水收費環節。將田間工程的渠道與建筑物劃分至分會中,由專人專門地進行灌溉前的組織檢查工作,定期維護、改造灌溉、計量設施設備,在用水戶大會的監督審核下工作。季節性灌溉結束后,協會進行統一的核算,水管所、協會、分會、用水戶之間的水量與水賬要完全相符,并進行及時的公布,自覺接受廣大用戶的監督。
五、結語
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的應用推廣,不僅是促進灌區改革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惠及民生福利的國家大事。將改革以來的典型成功案例,結合本區域人文地理條件,進行重點應用推廣,科學合理地指導灌區內的體制改革。總結經驗的同時,發現自身問題,并及時改進處理,減少用水糾紛,落實民生工程,保障灌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芳.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在灌區改革發展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3-03-15.
[2]高旭東.參與式灌溉管理模式的應用與成效[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02-05.
[3]賈國賢.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公司化管理模式在南疆推廣應用[J].陜西水利.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