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在不斷進步,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建設水利工程的最初目的也是為了謀福利,不能為滿足現階段的一時需要而破壞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水利工程的建設一定要正視環境破壞的現實,找到合理的應對措施,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障人們生活的安居樂業。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影響
1、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探究
1.1對水文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它涵蓋的范圍廣,由于建設初期,對于建設場地缺乏經驗,導致工程完工使用后對于河道的上游水流產生一定的阻力,削減了水體自身的凈化能力。其次在水庫的范圍往往在一些天然河道的附近,水庫的施工就會破壞天然河道的結構,進而影響河流生態環境的平衡性發展,對河流中各種生物的生長繁殖造成威脅。水庫的蓄水期一般主要集中每年的11月份和次年的四月份,且在蓄水期時地下水位線一直保持持續上升的趨勢,當進入水庫豐水期的時候,會淹沒水庫周圍的土地,周圍土地因長期受到淹沒,土壤被充分浸透,土壤的結構改變,容易使得周圍土壤呈現出鹽堿化、沼澤化的趨勢。
1.2對氣候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造容易對施工區域的氣候和大氣造成影響,一般來說,水庫上方的空氣質量要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在水庫的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將一些原有的土地轉變為河流,如此以來就會影響到整個區域的氣候情況。水庫的修建也會使得附近區域的地面的儲水量增加,進而使得地表水分蒸發量變大,自然會導致降雨量的增加。
1.3對土地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項目,項目復雜,需要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積。其次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施工器材,施工所需原材料,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這些也會占用大量的土地空間。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及時處理這些項目垃圾,將會使得周圍的土壤遭到破壞,周圍的生物受到影響,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情況,進一步的話有可能導致河道堵塞的情況發生。所以說在水利工程施工階段應該著重注意對土地的占用的問題,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1.4 對地質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項目復雜,需要考慮的綜合因素較多,具有隨機性的特點,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往往出現一些不可預測的可能性。對于建設環境的要求較高,在確定建設場地以前需要對整個工程做實地考察工作,對于項目區域的地質構造、土壤結構進行準確的判斷分析,避免建設后期出現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
2、水利工程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如何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水利工程的建設中要考慮的重點。
2.1完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
為了能夠建設環保的水利工程,設計階段是一個重要環節。在進行水利工程的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要對施工地點的地形地貌、環境人文特點都進行細致的調查。為設計工作打好基礎,在進行設計時根據調查得到的信息來對各種突發情況進行預估。為了能夠對工程建設給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力度進行準確的分析,要建立一個健全生態環境影響評估體系,通過該體系來預測工程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根據各個方面的環保需求做出合理調整,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改變。
2.2健全生態環境補償體系
水利工程的建設要面對一些無法避免的破壞,就要做好生態環境補償工作。一是要健全生態環境補償體系,完善該體系的基本內容,針對各種程度的破壞規定明確的補償力度;二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政府部門要重視環境補償體系的建立,承擔經濟壓力。生態環境補償體系的建設還應該結合水利工程建設中面臨的諸多問題,明確劃分責任和補償措施;三是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生態環境補償工作,相關執法人員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在保證生態環節問題得以妥善解決的情況下,順利開展水利工程建設。
2.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保護
嚴重的水土流失是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問題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巨大障礙。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時候,一定要克服水土流失的問題,針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一定要做到水資源利用合理化、高效化,多利用現有土地和植被,增加植被面積,在節水政策上也可以做一些調整,最終營造一個擁有良好用水習慣,保障節約用水的水利工程。
2.4制定江河流域發展規劃
水利工程是依托江河流域建成的,目的是對地表河流水資源實現合理調控。所以,若能夠制定好江河流域發展規劃,就可以為水利工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大的幫助。我國目前的河流規劃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也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設的前進步伐。可以在原有的治理河流模式上再進行創新改善,多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自然科學標準來實現對江河流域可持續性發展的合理規劃,最終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5實現水利工程管理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
在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全過程,需要嚴格遵循規章制度進行科學統一管理,以促進水利工程管理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融合,將工程管理通過政策法規融入到行政管理中,規定取水政策,以實現水資源的宏觀調控和有償使用,能促進河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6 加強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主要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特別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問題,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增加區域土地生產力,減少水土流失,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利用率。通過政策法規的融入,建設節水型水利工程。
結束語
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水利發電水利工程體系為工農業的發展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人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容忽視的破壞,對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能夠在發展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一定要找到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保證水利工程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春祥.簡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01:6-7.
[2]王麗.淺析農業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1:258.
[3]羅斌.淺談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J].民營科技,2017,04:231.
[4]王洪興.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0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