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依據實際工作經驗及相關文獻資料的記載,詳細的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中的影響性因素及擴散模式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在日后農村地區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最終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關鍵詞】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分析;現階段
1、問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農業新技術的創新及擴散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促使農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所以針對農業技術創新及擴散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水是工農業生產過程當中不可替代的資源之一,我國水資源總儲量比較豐富,占據全球水資源總量的6%,但是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卻比較少。在水的多種用途當中,農田灌溉用水在總用水量中的占比較大。但是從整體的角度上進行分析,農業用水領域當中使用到的是粗放型灌溉模式,節水農業發展速度十分緩慢,因此農業發展速度難以得到保證。所以促使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高效節水型農業的過程當中,應當使用到的一項基礎性措施。因為節水灌溉技術的種類比較多,在不同時期當中不同類型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效果也不一樣,成本也不同,農戶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當中,會受到各種類型因素的影響,因此針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展開展的研究工作力度有待提升,以便于可以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的過程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
2、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中的影響性因素
2.1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源頭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擴散源頭是技術研發單位以及技術人員,因為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水平、農民收入以及農民組織化水平低下,科研技術人員操作技術服務費用難以得到應有的量化回報,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自然不會主動向農民提供技術服務。所以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中的主動性障礙比較大,即便是在行政措施的作用下,發揮出來了一定激勵性作用,但是行政措施難以長久的發揮作用科研場所作為技術源頭和農民之間的距離比較遙遠,因此二者想要密切的相互溝通,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針對擴散源的實施主體來說,除去存在主觀動機障礙之外也存在信息溝通障礙及距離障礙,因此想要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擴散效果做出保證,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2.2被擴散的節水灌溉技術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作為一種被擴散的對象,也是這一項技術的物化載體,因此技術水平直接會擴散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進行分析:
技術不是十分成熟,設備質量不過關,技術不成熟會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起到一定阻礙性作用。因為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發展時間尚且比較短暫,還沒有掌握相應的核心技術,因此大部分節水灌溉技術的軟硬件水平不高,會對節水灌溉技術擴散的過程中起到一定阻礙性作用。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大規模推廣,會引發很多應用及管理問題,技術不成熟的具體表現是設備質量不過關,系統設計以及配套不科學合理等。比方說滴灌技術,滴灌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使用到的材料及設備是管件、泵以及過濾器等,各種材料及設施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系統的運行情況,依據相關調查工作得到的結果顯示,我國范圍內各個地區已經建成的滴灌系統當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滴灌系統當中經常使用到的過濾器可以分為離心過濾器。砂石過濾器以及篩網過濾器三種弄,篩網過濾器是作為一級過濾設備,為了防止滴頭堵塞問題而設置的設施,但是在調查工作進行的過程當中發現篩網過濾器的使用壽命比較短,實際過濾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在水體當中泥沙含量比較多的情況下,篩網過濾器和砂石過濾器需要頻繁的沖洗,因此難以對正常工作效果做出保證。在有機物含量比較高的情況下,過濾效果就難以得到保證。特別是在承擔的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大量有機物在被擠壓的情況下會通過篩網進入到管道當中,從而滴灌系統和灌水器就沒有辦法正常工作。
設計參數誤差大,節水灌溉技術是一種精準的灌水技術,會涉及到很多參數,大部分參數都需要在設計之前獲取,才可以對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及精準性做出保證,可以將參數劃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通過系統的科學實驗獲取,比方說作物的水資源消耗強度、潤濕層厚度既定栽培模式之下的潤濕比值等,另外一種是需要在實驗室或者現場測試過程中獲取的參數,比方說地下埋藏深度、降幅、田間土壤滲透速度等。但是因為各個地區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以及水質狀況不同,尤其是在農業技術發展的過程當中,農作物的栽培模式也會發生一定變化,因此農作物田間水資源消耗規律以及灌溉制度會發生一定變化,但是實際設計參數和早期實驗得到的參數不一樣,但是現階段我國范圍內各個地區的生產部門基本上都沒有認識到試驗師范的重要性,因此不會依據設計單位提供的客觀技術參數,設計單位僅僅可以依據其他區域當中的參數開展設計工作,從而設計出來的滴灌系統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各種類型問題的幾率自然比較高。
3、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模式
“政府+專家+農戶”擴散模式,在這樣一種模式當中,政府是擴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引導者及服務者,專家來源于和政府合作的高校或者農業研究機構當中,專家發揮出來的作用是在技術層面上對農戶進行引導。這種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模式在農戶種植經濟價值高果蔬、花卉以及其他經濟作物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適用性比較強,這種模式的成本投入比較高,并且后期維護管理的難度比較高。除此之外,這種工作擴散模式的區域性比較強,一般情況下是在政府機構的引導下,通過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當中的專家完成設備購買、安裝以及操作等工作。這種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模式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定位的十分精準,并且和當地經濟作為之間的適應性比較強,因此想要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效果做出保證,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鄒德旺.新型農業節水灌溉控制系統[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02):124-125.
[2]劉杰.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8(02):72.
[3]陸紅娜,康紹忠,杜太生,佟玲,丁日升,李思恩.農業綠色高效節水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J].農學學報,2018,8(01):15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