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對水的保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我國的發展中,對于水土的開采,要注重適當利用,不能浪費水土資源,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以某水電工程的水土保持設計方案為例,首先對該工程的概況進行簡要分析,實施水土流失預測,并分別從棄渣場地水土保持的措施、土料場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永久公路綠化措施等方面,探討相應的水土保持設計內容,以期為相關實踐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水電工程;水土保持;設計
引言
開發與建設水電工程時,必然會干擾或破壞原有的植被和地貌,損壞土地,產生大量的石渣棄土,進而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如若未能及時防治,不僅會對區域環境造成危害,還會威脅下游的安全。至此,需結合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對水土流失施以有效的防治。
1、水利水電工程的一些具體項目的優化設計應用
1.1棄渣場的水土防護工作
對于工程建設棄渣場的水土防護可以采取以下方案:在棄渣場周圍建設圍墻以及排水溝,將堆渣合理安防,盡可能減少占地面積,并將廢渣鋪平,結合工程規劃,選擇當地適宜的植物類型種植于上面,可以極大程度地保護水土,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而且,在設計中,要進行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堆渣按1:1.75放坡,對堆渣坡面和坡腳采取漿砌石骨架植草護坡,合理的規劃,保護生態。
1.2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應用
生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學的一個新的支流,它具備傳統的建設功效,又將水流域生態與水資源的調控統一起來的工程。它的建設主要面臨兩方面問題,一是由于水域的分布廣,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生態特點,在施工時會遇到各種問題,由于在實際操作中往往缺少實際經驗,沒有可供參考的實例,最終不知如何將生態學知識很好地運用在水利工程中。二是由于生態學家和建筑工程師考慮的問題不統一,兩者從不同的方向考慮問題,往往出現分歧,這是工程隊往往依據建筑工程師的意愿,而忽略了生態保護,這就需要操作人員提高生態保護的意識,將水土保持理念很好地運用在水利工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利益長久化。
2、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2.1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此樞紐工程區共占地80.78hm2,其中樞紐建筑物(廠房、大壩等)占地面積17.40hm2,施工臨時占地面積17.40hm2,永久公路為4.70hm2,石料場面積2.30hm2,土料場8.60hm2,棄渣場28.30hm2。結合此工程建設用地范圍、可能會導致的水土流失狀況、主體工程的實際布局及建設特點等,把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進行區域劃分,即共分為3個防治類型區,分別為土料場、棄渣場和永久公路。
2.2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2.2.1棄渣場地水土保持的措施分析
1)右岸上游棄渣場。此棄渣場地處壩址右岸的上游位置,即1.40~1.90km的一級階地,高程為53.00~59.00m,場地相對開闊,因該棄渣場在水庫淹沒區內,棄渣以石渣為主,約為22.85×104m3,所以在水庫蓄水前,需推平棄渣,水庫完成蓄水后,便會將這些棄渣淹沒,不會影響水庫的防洪效能,也不會出現水土流失情況。2)右岸下游棄渣場。此棄渣場地處壩址的右岸下游相應1.40km的位置上,處于一級階地,高程56.00m,棄渣量為4.90×104m3,由于此棄渣場靠近河道,為預防棄渣引起水土流失,應在棄渣場靠近河道位置修建攔渣工程,攔擋棄渣。結合渣場地區的實際地質、地貌、施工條件及建材來源,并對擋渣墻和攔渣堤實施方案比對,得知選用衡重式漿砌石擋渣墻,實施攔渣操作。對于擋渣墻而言,其實際乃為4級建筑物,總長度為425.00m,底寬3.20m,墻高5.40m,頂寬為0.60m,在基礎底部位置,要針對性地修筑一底板,厚度為0.50m。墻體為縱向方位,每間隔10.00~15.00m設置一道伸縮沉降縫,縫寬為2.00cm,對于縫內,需采用瀝青木絲或瀝青麻布對其進行填塞,而在墻體縱向,每間隔2.00~3.00m設小于70.00mm的PVC排水管,將反濾設置在墻內管口內。對擋渣墻實施詳細的穩定應力分析,使其與規范規定要求相符。
2.2.2土料場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土料場主要包含防護工程用土料場、副壩用土料場與圍堰用土料場,其中共有2個圍堰用土料場,1個副壩用土料場,位置均在庫區,當水庫完成蓄水后,便會被覆蓋;對于防護工程,共有10個用土料場,都位于堤防附近。開采土料時,需要將表層棄土剝離,先將其集中堆放,使其在各土料場的取料過程中構建工作臺面,土堆的堆高不可>3m,控制堆置邊坡坡比,使其維持在1∶2.0。在土堆邊坡坡腳位置,利用裝土草袋,修筑臨時擋土墻,實施擋土,完成土料開采后,需實施表土回填作業,回填的厚度需控制在0.3~0.6m。針對用于防護工程的土料場,還需要結合土料場的來水及地形等情況,于料場采挖面內,有針對性地設置土質排水溝,并銜接于周邊排水系統,構建完備的整體性排水系統。
2.2.3永久公路綠化管理措施
對于永久公路而言,主要包含上壩公路0.30km、副壩公路4.40km、進廠公路0.17km及對外公路4.60km。公路內側,經過開挖而在外部裸露的多為基巖,難以進行直接植被恢復,所以可采取藤或爬山虎等攀巖植物,對其實施綠化;而對于公路外側,裸露面較多為回填土方,可先對其實施碾壓平整,然后將行道樹種植于路邊,可選杉樹,選擇單行種,控制株距,即3m,控制穴狀整地的規格,使其均為40cm×40cm×40cm;針對填方的邊坡而言,可選用具有較快生長速度的狗牙根及百喜草進行播種。
結束語:
從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居住的同時也對保護自然引起了高度重視。在水利水電的施工過程中,要對水土保持理念引起高度重視,并且將其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促使我國水利水電建設的不斷提高,為營造出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鳳玲.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5,22(10):185.
[2]苗金昌.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分析[J].門窗,2014(12):480.
[3]曹云,付延敏.水土保持理念在水電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3(Z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