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道水利建設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河道規劃是做好河道建設的基礎,只有做好河道規劃才能保證水利工程設施建設工作能夠順利完成,起到防洪蓄水、發電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基于生態水利工程對河道規劃設計做出分析,分析在生態水利工程下應該怎樣進行河道規劃設計。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河道;規劃設計
引言:
傳統的河道依靠水利工程實現了防洪、泄洪、蓄水發電的作用。但是,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不按照河流流速和體勢來規劃河道建設,只會破壞河道周圍的生態環境和破壞生物系統多樣性。自從保護生態環境的口號被提出以后,尤其是“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被提出來之后,人們更加重視生態環境,文明開發。基于生態水利工程下河道規劃設計的分析非常有意義。如何改善傳統的河道工程建設規劃已經變得十分有必要。
一、傳統河道規劃帶來的問題
(一)對于河水抵御能力變強,生態環境被破壞
河道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在汛期阻擋河水,河道都是利用水泥混凝土建造而成,具有很好的隔水效果,可以在汛期阻擋住洪水,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需要破壞原有河道的植被,這樣大大降低了植被覆蓋,但是對于生態環境卻是一種破壞,也降低了河岸兩邊的觀賞功能,
對于原有河道的更改,是周圍的動植物生態多樣性遭到了破壞,也會攔截汛期順流而下帶來的肥沃土壤。例如,埃及阿斯旺水壩的建設雖然攔截了洪水,卻帶了嚴重的生態問題。
(二)河流的連續性被切斷
河道的建設會切斷傳統的河流的連續性,原本的河流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聯系性也因此被切斷。原本生活在河流附近的水陸兩棲動物因為河道水利工程的建設必須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生物多樣性開始銳減;生活在河流下游的農民的生產生活也因為上流的截流泄洪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河流上下游的生態系統的聯系性被破壞,河流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三)原有河流流動性不在,造成了渠道化
傳統的河道規劃多是對河流進行單一的截完取直的方式,建立堤壩來治理河道。但是這樣就會破壞河道原有的自然彎曲屬性,原有河流流動性不復存在,造成了渠道化。渠道化是河流的分流能力變差,在汛期時期蓄洪壓力更大,河流流速更快,對于河岸和堤壩的沖擊也更大,破壞性更強,對人民生命財產破壞更加嚴重。同時河水沖擊下游的淺灘,嚴重破壞了淺灘棲息的動物的生存環境,使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甚至造成動物滅絕。
二、生態河道規劃設計方案
(一)對河道進行系統化分析
在進行河道規劃之前必須要對河道所處的位置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對河道位置進行分類,看看河道是屬于近海平原河道、河口海口河道還是丘陵山區河道,只有進行實地考察才能做判斷,從多種方案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河口、海口地區的河道改造以改變河道和加固堤防為止,因為河口海口地區多為沖擊平原,這里的土地平坦,土地肥沃,每年汛期會帶來大量肥沃土壤。這里靠近農田,所以河道改造的目的主要就是防洪防汛、農田灌溉、工農業用水、和城市建設等。
(二)建設生態堤岸
在進行河道建設改造時要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考慮河道的形狀、位置、水流速度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做好河道中心線的設置,綜合考慮各種問題,增加河道可變性的空間。河道的設計還要考慮美觀的效果,可以在河道兩邊設置淺灘,既可以讓居民娛樂休息,又可以給河道周圍的生物提供棲息地,大大增強了物種多樣性。在河岸建設材料選擇上也應該注意最好是選擇周圍的自然環境為主,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三)在河岸周圍種植植被,建設居民休閑場所
河道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洪泄洪、同時還可以降低空氣污染,調節氣候和生態平衡,一個建設適宜的河道預留出適合的生長空間,還可以為居民提供一個娛樂休閑的場所。為了發揮河道的功能性效果,可以在河道周圍種植一些水體植物,既能起到賞心悅目的效果,還能改善水體環境,增加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四)通過動植物提高水體自凈能力
采用生態濕地技術、生物操作、生物膜法等技術來治理河道的生態破壞。可以在不破壞水體生態系統的基礎上種植一些植物,這些植物可以分解和吸收水體中的污染物質,或者投放一些水生物來改善水體環境,這些都有利于增強水體自凈能力,豐富水環境資源,還能供居民們達到欣賞的目的。
(五)抑制浮游生物、浮游植物的生長
現如今河道內的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長,使河道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可以通過種植沉水植物,如睡蓮、金魚藻等植物來增加河道對水中的N、K、P等成分的吸收和轉化;通過投放鯽魚、鯉魚等來消耗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六)掌握好景觀尺度原則
在進行河道規劃時目光不能局限于眼前,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要用生態系統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局限于地段的建設,要考慮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用發展的眼光去全面系統的規劃,一定不能破壞河道周圍的生態環境,也要注意考慮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將景觀效果也考慮在河道規劃建設的考慮目標之內。
(七)注意新型水工建筑物的使用
生態水利的建設有兩個要求,就是蓄水防洪和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這兩個要求必須同時滿足。為了使這兩個目標同時得到滿足達到和諧統一,就必須注意使用新型水工建筑物。例如,橡膠壩——這種新型用橡膠生產出的新型水工建筑物。它比傳統的閘門結構更加簡單,價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優秀,操作性能也更加好。因此在傳統的河道治理和建設工程中,我們要加強橡膠壩的使用,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基礎上,穩定河道的生態系統。
結論:
在全世界范圍中有著重要地位的水利工程也是比較多的。水利工程的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在此狀況之下,傳統的水利工程建設進行全面的改進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在進行河道建設的時候,一定要同時滿足防洪蓄洪和保護生態多樣性這兩個目標,且這兩個目標一定要達到和諧統一。傳統的河道建設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在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只有生態水利建設才是適合社會發展最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丹.基于生態水利工程的河道規劃設計初步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7(11):268-269.
[2]劉丹.基于生態水利工程的河道規劃設計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22(12):28-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