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保持是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水土保持監測,可以清楚了解在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強度、類型及危害,進而掌握其發展規律,對其他地區未發生的水土流失事件起到預防作用。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抑制水土流失、維護生態環境的基礎性工作,水土保持監測方法是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水土保持監測提供正確、可靠的資料。本文主要探討了水土保持監測的重要作用及監測方法,以期為良好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水土保持監測;方法;作用
引言
水土資源是重要的基礎性資源,要加強對水土資源流失的治理,水土保持監測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水土保持監測主要是對水土資源進行監測,遏制逐步惡化的環境、生態與資源形式。要從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價值出發,對水土保持監測方法給予高度重視,為制定正確的水土保持方案提供正確、可靠的數據及資料。
1、水土保持監測的重要作用
1.1水土保持的基礎性作用
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積、程度、危害、水土流失的防治及效益等都需要使用監測手段來完成。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可以提供監測地水土資源流失的實時情況,這有利于對水土資源流失實時把握,能夠清楚認知水土資源流失情況,為水土保持方案提供可靠的、實時的資料,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1.2生態環境監測作用
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可以對水土資源進行連續、實時監控,適時作出生態環境預警,生態工程得到信息與數據的保證,節約生態工程投入,縮短生態工程時間。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能夠為控制和維護生態環境,減少水土資源損失服務。
1.3輔助決策作用
水土流失區域往往是經濟發展緩慢地區,要改變該區域已經脆弱的生態與環境,就要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以翔實的數據和專業的信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全面的信息,同時也為地方政府和規劃部門提供輔助決策建議,給優化地區發展空間,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2、水土保持監測的類型
2.1實驗性監測
實驗性監測是指運用實驗手段對監測對象進行驗證的方法。根據研究對象或者實驗內容,可將實驗性監測分為:監測方法實驗、監測技術或手段實驗、其他實驗性監測等。在進行實驗性監測前,必須要先明確實驗目的,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實驗方法,進而設計實驗。目前,常用的實驗性監測方法有定性實驗、定量實驗、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等。
2.2生產性監測
生產性監測是建立在成熟理論基礎上的一種監測方法,其針對具體的生產情況,運用成熟的監測理論和方法,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況進行的監測與評價。生產性監測又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之分,非營利性監測即公益性監測,包括監督監視性監測、監測站點常規監測、應急監測等;營利性監測是一種非公益性監測,主要有咨詢服務性監測、認證或論證性監測等。目前,常用的生產性監測方法有調查監測、地面觀測及遙感監測等。
3、水土保持監測方法
3.1遙感監測
該方法是指通過各種傳感儀器對一些遠距離目標的輻射以及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系統管理與收集,并形成特定的數據信息,從而對地面情況進行識別和分析。遙感技術就是空間對地監測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在進行水土保持的相關監測中,要利用高精度遙感影像對其進行系統的判斷,進而獲得各種信息,以更好地了解水土流失狀況,并分析區域土壤侵蝕等情況,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
3.2定點地面監測
在監測對象地面區域中布設監測點位,對該區域范圍內的土壤流失量進行系統監測,這種方式又稱為地面定位觀測方式,其主要就是通過徑流小區觀測法、簡易觀測場法、簡易坡面測量法、沉沙池法、控制站法開展監測。
3.3攝影測量(無人機)
攝影測量技術是基于數字攝影測量的基礎原理,通過對被測物的立體結構進行三維模型的模擬,獲得不同階段中地表擾動面積的實際變化狀況。其主要監測水土的實際流失狀況、水土保持的具體實施情況等相關內容。
3.4遠程實時監控
遠程實時監控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遠程監控設備主要由信息采集系統、電路控制系統、風光供電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數據接受存儲及分析處理等相關系統組成,主要對水土流失的實際狀況、保護措施以及實際效益等相關內容進行分析。遠程實時監控主要由現場布設的各種監控設備進行統一的影像采集,然后通過網絡傳遞給監控中心的服務器,經過相關軟件的處理和分析,就可獲得被測區域的實際信息。
4、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發展的思考
當前,應正視發展現狀,辯證分析不同監測類型問的關系,按照水土保持監測發展的一般性邏輯規律,科學處理不同監測類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準確定位,把握優先發展方向,在加強水土保持監測理論和實驗研究。盡管經過不斷努力,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起步晚、底子薄、積累少、發展不平衡等,將對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產生深層次影響。另一方面,現階段,國家又給水土保持監測賦予了更多新的職責與任務,提出新的、更高的實踐要求。水土保持監測既有自身完善與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有滿足實踐需求、被動發展的迫切要求;因此,要正視現實,對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準確定位。毋庸置疑,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總體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同監測類型問相互嵌套,相互依存;因此,不同監測類型的任務和性質都不可能是單純的。生產性監測不僅要滿足生產實踐的需要,而且是研究性監測和實驗性監測的支撐和基礎。如坡面小區觀測,既屬常規性監測,又可為水土流失規律研究、設施設備實驗提供平臺和基礎信息。
結束語:
為實現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監測是資源和生態保護與開發的基礎,做好水土保持監測有利于治理水土資源流失和惡化。近年來,隨著人們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對水土流失有更多的人關注起來,在水土保持監測方法、技術手段、網絡的建立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但仍需繼續研究,以期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更可靠、準確的資料。
參考文獻:
[1]楊以翠.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指標體系及監測方法初探[J].低碳世界,2014(11).
[2]吳震.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研究[J].北京農業,2014(24).[3]李鋒.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方法探析[J].科技傳播,2014(8).
[3]李鋒.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方法探析[J].科技傳播,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