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水工程的質量作為引水工程的基本保障,他不僅關系到一個工程的形象問題、形象好壞,更決定了引水渠道周邊地區的水源問題,更加影響到工程后期的運行管理問題,所以始終要把工程質量作為整個工程項目的核心問題去對待,保證在完成建設的同時嚴把質量關,把整個工程建設成一流的工程。
【關鍵詞】引水渠道;工程質量;管理
建設高水平的高質量的引水渠道工程是新疆地區水利設施高效穩定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是新疆地區人民賴以用水的基本保障。如何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引水渠道,其工程質量管理是關鍵。在工程項目的進行過程中,自項目設計、開工、建設到完工,質量的管理一直伴隨其中,各個部門應互相協調,互相調控,使整個工程在有序的管理之下完成。
1、影響引水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其地質環境,環境氣候較為復雜,所以對引水渠道的工程質量有較多影響,諸如新疆地區的戈壁荒漠,晝夜溫差,都會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再加上一些可能的山區地形,使得施工所需的大型機械設備進出困難,這都是影響引水工程質量的一些因素。
2、引水渠道工程質量管理措施
2.1引水渠道建設的工藝方法
水利工程的的建設工藝是整個工程的生命線,在當下,科學技術所控制建設工藝較為先進,但是面對新疆地區的特殊環境,應考慮適合特定新疆地區的一套工藝方法,在借鑒其他地區的建設工藝和傳統建設工藝的同時,為特定地區創新一套適合于其工程自身的建設工藝,還要加強科學技術、信息工程、自動化等方面的應用,借助于現代科技對整個工程質量進行負責。
2.2引水渠道建設所用材料和設備
對于一個工程而言,材料和設備的選擇尤為重要,材料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整個工程的質量,例如鋼筋水泥的選擇,水泥可分為通用水泥、專用水泥及特種水泥。在使用時,應該根據新疆地區的特殊環境選擇合適的水泥;如若在施工過程中為了趕工期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急需水泥時,應該選用成熟穩定的品牌,在工程實際中有許多選用低質量的水泥產品造成渠道工程后期出現滲水狀況,這就是劣質水泥所造成的。還有就是在混凝土的配制過程中石料的選用也非常重要,直徑較大石料能夠有效減少水泥的收縮效果,但是會減弱或凝土整體的剛性,使得渠道整體的剛性減弱,容易使之出現裂縫;而直徑小的石料可以是混凝土整體強度提升,并且提高其耐久度,這樣可以減少渠道出現裂縫滲水現象。綜上所述,在混凝土的配制過程中要先用品牌成熟的水泥產品,并且選用大小適宜的石料進行混合,以此提高混凝土整體的質量,保證整個渠道質量的長期穩定性。至于設備之類的應該選用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數好的機器設備,在保證工程項目安全進行的情況下快速的完成工程項目。
2.3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施工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是決定工程質量的有一個關鍵性因素,如何對渠道工程進行為之有效的管理,是每一個工程管理人員的必修課。在渠道工程管理中,應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為特定項目構建特定的專業人員,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一線人員加強管理,定期組織工程質量培訓,以此提升一線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責任意識,使其全力為整個工程做出貢獻。在渠道工程質量管理方面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便是資金問題,資金的充足與否也在一定的程度決定工程的質量。對于整個工程的資金流動要保證公開透明,專項資金專項利用,絕不可以出現中飽私囊,暗箱操作等現象,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總結:
本文就引水渠道工程管理的問題進行簡要的闡述,首先說明影響引水渠道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其次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對工程項目的工藝改進、工程項目所用材料和設備的選用、工程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個人素養等層面進行簡要敘述,說明建設高質量的引水渠道工程所需的一部分因素。
綜上所述,引水渠道工程質量管理是一個長線管理機制,他從整個工程的設計開始一直伴隨到整個工程的結束,甚至在工程結束后期的運行管理上也會涉及到工程質量問題,所以對于新疆地區引水渠道工程質量的管理要加以重視,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不為后續的管理造成影響。引水渠道工程也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它還能反映一個地區人民對于國家的滿意度,所以建設一個高質量的渠道工程也是在為人民謀福利。
參考文獻:
[1]趙保信,葛瑞發,劉民.海林市水田現代農業項目渠道工程設計施工實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4):293.
[2]李根紅.淺談小型農灌渠道工程設計與施工質量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0):49.
[3]郭學美,孫興超.灌區渠道工程質量的控制與管理措施[J].水利技術監督.2011(4):16-18.
[4]劉李紅,雷芳.渠道防滲工程中復合土工膜的施工技術[J].陜西水利.2011(S1):256-266.
[5]潘洪健,趙玉榮.水泥土在渠道防滲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2):265.
[6]潘景才.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5):138.
[7]田剛.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 2011(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