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世界人口、環境問題的突出,水資源作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歷年來由于資源的日益減少而不斷受到相關部門和普通民眾的重視和保護。新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的水危機更是將水資源的供需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亟待實行最為完備嚴格的管理體制來正視這一問題,并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行保護。遼寧省作為老工業聚集區,隨著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缺水的省份之一,本文的研究對象就是遼寧省的水資源現狀,并以此為切入點,重點探究遼寧省水資源的保護措施,以期為水資源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遼寧省;水資源問題;現狀分析;治理保護;策略探究
近年來,人口飛速增長、世界經濟總體快速提高都導致世界性的水資源問題日益突出。在我國范圍內,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資源問題中的主要癥結。遼寧省位于我國東北南部,土地面積和國內其余省份相比較為中等,地形也是山地、丘陵、平原間隔,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遼寧省內的降水和河流分布相當不均勻。加之遼寧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之一,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口、土地、資源的分配極為不均勻,致使水資源問題逐漸上升為該省資源管理中的頭等大事,亟待實行有效的管理來保護水資源。
一、遼寧省水資源現狀及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系列問題
(一)遼寧省水資源短缺嚴重
遼寧省水資源短缺嚴重,包括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更是有限。從遼寧省水利廳在2013年公布的遼寧水資源行政分區總量表來看,包括沈陽、大連、鞍山、錦州等地在內的各大主要城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處于短缺水位,但是農田灌溉、工業發展和林木魚畜、城鎮居民等各方面的用水量卻在逐年增加,這是導致遼寧省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二)遼寧省水資源空間分布極不均勻
從2013年遼寧省水利廳發布的數據來看,2013年內,丹東是降雨量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撫順、大連、鐵嶺等市,但是這些城市相較于去年的降雨量卻都有所減少。整體來看,遼寧省中部地區作為全省的工業和農業生產重地,年耗水量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人口數量和耕地面積也在全省半數之上,國民生產總值更是貢獻了近乎全省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水資源總量卻不足全省水資源總量的一半,并且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日漸成為省內嚴重缺水的地區。
(三)遼寧省水資源污染嚴重
近些年,遼寧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加劇了省內資源環境的負擔。如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水被排出,且及時得不到有效治理]。據不完全統計,遼寧省每年排入河流中的污水量就達到二十多億立方米,污染物的排放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七十萬噸,這對渾河、遼河和太子河流域的環境和動植物生長帶來了極大壓力,且這種污染現狀并未及時緩解,而是逐漸從城市擴展到農村,鄉鎮企業也逐漸“加入”這一污染大軍,致使全省的水環境面臨嚴重問題,與水資源息息相關的自然生態也因此受到影響。
二、遼寧省水資源保護措施探尋
(一)做好水資源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工作
保護水資源不能單靠個人,必須形成社會合力,生成完備的保護體系,以此才能全方位著手治理,效果才能更為顯著。自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已經在水資源保護和治理方面出臺了系列法律法規,包括《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從遼寧省政府角度來看,面對省內水資源現狀,政府應該多方面著手,在國家允許的法律范圍和框架內,依據省內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水資源管理條例,規范管理規則,各城市應該出臺相應的地方規章,對違反水資源保護條例的行為加以嚴懲,從工業、農業用水和城鎮居民用水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健全化入手,大范圍展開治理,形成全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局面。
(二)將水資源與社會、生態和經濟等大環境結合,形成一體化的綜合管理體制
首先,遼寧省應該強化省內水資源監督管理機構的行政職權力度,及時吸取國內外水資源保護經驗,并結合本地實際,為水資源保護制定全面合理的戰略規劃,力爭做到從利用到開發再到保護的全程一體化管控,保證水資源保護體制的科學性和健全化。針對遼寧省存在的跨流域管理不合理的情況,政府部門要對區域和流域管理進行重新劃分,對政府或國家用于治理水資源的具體款項要嚴格管理,實現專款專用,切勿出現經費落實不到位,治理無效的局面。
其次,政府要對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機制進行嚴格監督,強化責任問責制度和工作人員考核機制。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水資源管理的技術要求也逐漸提高,相應的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有所提升。具體來說,對涉及水資源保護的相關部門,在內部應該出臺相應的獎懲機制,考核指標也應該和水資源現狀緊密相連,考核未經達標的部門或員工必須淘汰;如果管理中出現各類問題,要實行問責到人、落實到人的行業和部門規定,其中,地方政府也應該被納入考核問責范疇,形成社會合力。
(三)提倡公眾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
水資源的保護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共同參與,因此要在全社會宣傳節約用水的觀念,讓群眾意識到水資源的寶貴以及“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的必要性。這就需要政府或有關部門加大水資源信息發布力度和宣傳保護力度,在社會形成保護水資源的輿論導向和輿情氛圍,提高群眾的自覺性,促使群眾之間相互監督。
此外,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要求水資源保護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因此,企業或科研機構應該致力于科技創新,促進水環境改善的技術力度得以提升,包括農業灌溉技術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工業用水的清潔度提升等,這樣既能夠做到提高用水效率,也能夠實現行業污水排放量零增長的趨勢。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本文對遼寧省水資源現狀和保護措施的分析,發現制定合理的水資源保護模式是極為重要的,只有社會形成水資源保護共識,才能在各部門、各企業、人與人之間建立監督機制,水資源問題才能得到實質解決。
參考文獻:
[1]李晶.基于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發展理念的瓦房店地區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6,16(5):154-155.
[2]王舒凌.水資源保護的緊迫性與水資源保護機制的構建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7):48-49.
[3]高峰.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分析及保護策略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44(2):5-7.
[4]馬宇,王淑偉.遼寧省水資源現狀分析及保護措施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11):42-44,60.
[5]趙敬瑛.盤錦市多年水資源狀況分析[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6(1):31-33.
作者簡介:高宇恒(1983.02.)漢族,女,遼寧本溪人,本科,研究方向水文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