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來,寧波的一批保險創新做法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諸多“寧波經驗”“寧波模式”“寧波解法”和“寧波樣板”,積累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的獲批,對保險創新工作的內涵、層次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武漢大學專家團隊和中國保險學會等國內一流保險智庫的支持協助下,我市結合寧波區位條件、城市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提出了試驗區建設“五二一”的總體思路,全面實施“保險+”戰略,積極踐行全域保險和保險全產業鏈發展路徑,將保險創新行為和成果覆蓋到經濟建設的全過程、社會治理的全領域和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保障服務,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服務“兩個高水平”建設,為寧波“名城名都”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2017年,保險試驗區新落地保險創新項目達37個。
服務實業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新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以創新驅動為主軸,把更多保險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一是全力推動保險創新,幫助實體企業降成本、拓市場、防風險、促轉型。推進保險服務“中國制造2025”向縱深發展,重大裝備首臺(套)保險實現了多年來零的突破,在全國率先開展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試點。全國首創的建設工程綜合險累計幫助近700家建筑企業釋放擔保資金37.83億元,為企業減負1.8億元。全國首創的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受惠群體持續擴大,累計為1.8萬余家次小微企業、“三農”和城鄉創業者提供貸款165億元。在鄞州區率先試點政策性小微企業財產綜合保險,為1000 余家“小升規”“高新特精”和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超過2億元企業財產風險保障。全國首個企業專利保險創新模式——“專利保險+服務+維權”在寧波落地,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支持。二是大力引進保險資金,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源頭活水。與中國保險資管協會建立險資運用的合作機制,寧波重大建設項目信息接入協會的資產管理信息交互平臺,實時與全國各保險總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對接。推動北侖科元塑膠公司獲得天安人壽保險5億元股權投資,使企業成功實現轉型,目前正積極謀求上市。推動香港富通保險200億元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保險資金來我市落地。2015年至2016 年,全市累計引進保險資金300億元;2017年,全市共引進保險資金234億元,涵蓋舊城改造、海綿城市建設、支農支小、企業股權投資等多個項目。三是服務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為企業“走出去”撐腰助力。中國信保寧波分公司年度承保規模首次超過200億美元,拉動全市出口額近300億美元。海外投資保險為全市62個對外投資項目提供風險保障,涉及境外投資資金3.8億美元,推動寧波市優勢產業的對外輸出和產能轉移。國壽財險寧波分公司承保了國內企業投資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電站取排水工程項目,保險金額達到12.43億元。太平洋壽險寧波分公司為全市1.4萬家外貿企業的150余萬外貿從業人員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從事業務拓展、商務會展等活動提供每人100萬元的人身保險保障。
改善民生
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保險改革創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社會民生福祉的改善,讓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紅利,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近年來,我市切實以問題為導向,圍繞社會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精準施策,推出了一系列完善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推動扶貧攻堅的保險新產品、新模式、新舉措,構建起一張多層次、多險種、多領域的風險保障網。一是著力推動社會治理水平現代化。全國首創的醫療責任保險進一步推廣,已覆蓋全市225家公立醫院和650家村級衛生室,累計調處醫患糾紛6708起,調處成功率達95%,使全市“醫鬧”現象大幅度減少。完善巨災保險實施方案,在國內首次把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與恐怖襲擊納入巨災險保障范圍;提高協助處理突發事件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去年江北“11·26”爆炸事件中,保險業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查勘救援工作,開辟理賠綠色通道。全國首創的公共食品安全保險和城鎮居民住房保險已在全市落地,全面推廣“保險+服務”模式,保險機構成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幫手和“眼睛”。全國首例司法援助保險項目在寧波落地,為司法案件“執行不能”這一全國性難題探索破解之路。國家質檢總局將寧波列為全國電梯安全監管改革創新試點城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全域旅游保險;推動安全生產責任險在八大高危領域實現全覆蓋。二是著力推動精準扶貧和民生保障。擴大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承保范圍,覆蓋200余萬人次,全市平均每3位農民就有1人擁有小額人身保險,為防范農民因傷致貧、返貧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化大病保險承保工作,目前已惠及全市342萬城鄉居民。開展社保“委托經辦”、個人醫保賬戶歷年結余資金購買商業保險試點,探索商業保險經辦長期護理保險新模式;稅優健康險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98億元。啟動慈溪農村保險互助社新一輪改革,引入第三方專業團隊提升互助社管理水平。運用“保險+基金”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意外風險保障,全國首個重特大疾病保障工程、困境兒童綜合救助險、農村建筑工匠人身險等各創新險種相繼落地,保險“互助共濟”的本質特征在寧波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三是著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覆蓋農林牧漁等主導產業,險種居全省第一,新推出雞蛋價格、楊梅降雨、葡萄風力、網箱養殖大黃魚等新型指數險種,保險產品已覆蓋50多個農產品。創新開展保險資金支農直接融資模式,寧波市鎮海區獲得人保集團5億元保險直接融資,用于鄉村污水治理工程。
集聚產業
打造全要素生態體系“保險硅谷”
產業集聚是衡量試驗區建設的關鍵指標和核心要素。試驗區獲批以來,我市把引進各類保險機構和保險要素資源作為試驗區建設的頭等大事,充分調動市縣兩級資源力量,全力以赴、全面出擊,開展保險大招商工作,加快試驗區建設步伐。一是狠抓保險機構籌設。除已獲批的2家保險公司外,目前我市在保監會在審保險公司有4家,已完成申報材料、準備報會的有5家,正在醞釀組建的還有若干家,形成了在審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的格局。永誠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于2017年8月份獲批開業,是全省首家保險資管公司,寧波成為全國第5個擁有保險資管公司的城市。二是打造保險“全產業鏈”。著力引進打造一大批保險產品研發中心、創新孵化基地、保險科技公司、第三方平臺和保險基金。目前,已有23家保險科技公司、保險共性技術實驗室、保險互聯網第三方服務企業等機構落地寧波;復星集團、海爾集團與我市金控公司合作,分別設立10億元和20億元規模的保險科技產業投資基金;中國保險學會在寧波設立了中國養老保險社區聯盟,中國保險協會在寧波設立了互聯網保險第三方平臺聯盟研究中心;中國保險博物館已啟動裝修,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開館;武漢大學擬和我市合作共同成立國家保險發展研究院;人保集團、國壽集團、太保集團等分別在我市建立了總部研發和創新中心。三是健全完善保險市場體系。引導各區縣(市)投入各類要素資源參與保險創新產業園建設,產業園“一核多極點”的空間布局逐漸清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保險機構57家(含2家保險法人機構),農村保險互助社2家,專業中介機構74家,保險業總資產近600億元。2017年,全市共實現保費收入302.86億元,同比增長17.58%。
制度保障
營造保險創新發展新氣象
深化制度改革,優化政府服務,創造一流的保險創新政策環境、服務環境、輿論環境、文化環境和監管環境。一是政策措施更加完善。積極向保監會爭取政策,推動保監會給予寧波“一攬子”14條含金量高、力度大的支持政策,并配套出臺全國首個保險創新保護制度、保險創新統計指標體系等。研究出臺保險機構引進獎補政策,對保險總部機構等給予相應的落戶獎勵,進一步優化了保險創新與產業集聚的政策環境。二是目標責任更加明確。委托國內知名高校專家團隊擬定保險創新產業園規劃,提出“國家保險創新中心”與“保險型城市”的試驗區建設目標,試驗區建設路徑更加清晰。研究制定試驗區建設工作要點,將保險試驗區工作列入各地各部門目標管理考核,推動各地各部門合力、協力、全力推進保險試驗區建設。三是宣傳推廣更加多彩。先后舉辦全國大學生保險創新創意大賽、中國保險營銷峰會、全國保險財務創新論壇、“星未來”全球創業創新大賽、中國保險養老社區發展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借助“深圳—寧波周”“甬港經濟合作論壇”等平臺,到北京、深圳、香港等地開展重點招商,唱響“保險改革看寧波,保險創業來寧波”的寧波好聲音。
責任編輯:方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