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一對年逾七十的老夫妻自女兒遇害后,生活一直陷入困頓。他們原本可以從兇手處獲賠50萬元,但因為對方財產有限,這筆賠償只到位了24萬余元。
面對2歲的外孫以及有先天疾病的兒子,老夫妻終日以淚洗面。1月15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他們送上了一筆7.2萬元的司法援助保險金,這是全國首筆司法援助保險金,得益于全國首創的司法援助保險機制。
痛失愛女 老夫婦獲賠首筆保險金
2016年4月,寧波一對老夫婦的女兒在一場爭吵后,被其男友邵某殺害。去年5月2日,邵某因故意殺人罪獲刑,法院另判決邵某賠償被害人父母相關經濟損失50萬元。
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后,由于邵某財產有限,寧波中院窮盡所有執行措施也只為這對年邁夫婦執行到24萬余元。今年1月10日,寧波中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執行過程中,承辦法官了解到,這對老夫妻均已70多歲,健康狀況欠佳。雖還有一個兒子,卻因為患有先天性疾病,沒有正常工作的能力。女兒被害后,老夫妻還要撫養2歲的外孫,夫婦倆僅有微薄的退休工資,生活難以維系。
“自從女兒被害后,我和老太婆終日以淚洗面,本想隨女兒一去了之,但想到2歲外孫無依無靠,我們不敢死,也不能死,只能度日如年。”被害人父親告訴法官。
考慮到申請執行人的實際困難,在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后,寧波中院作出了為老夫婦發放5萬元司法救助資金的決定。同時,借助全國首創的司法援助保險機制,承辦法官協助老夫妻向保險公司申請了司法援助保險的理賠。這也是全國發放的首筆司法援助保險金。
政府投保 普惠刑附民案受害方
在所有“執行不能”的案件中,像老夫妻這樣的申請執行人最值得同情。作為嚴重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其家屬,他們在肉體或精神上遭受了嚴重傷害,本可按照法律規定獲得一定的物質賠償,但通常會因為被告人沒有財產等原因,陷入“執行不能”的困境。“執行不能”帶來的家庭生活困難導致刑案對他們的傷害一直持續。
涉人身損害的刑案被害人遭遇的“執行不能”,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難題。以寧波為例,全市法院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涉及人身損害賠償金部分,有近90%的未執行率,其中絕大部分屬于“執行不能”。
去年5月19日,寧波中院開始試行在部分“執行不能”案件中引入保險理賠機制。去年12月26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對2018年期間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且涉及人身損害賠償的刑事附帶民事執行不能案件,向中國人壽財險寧波市分公司投保,標志著全國首個司法援助保險項目正式落地寧波。
該保險由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支付保險費343萬元,以寧波中院為投保人,以涉人身損害賠償的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申請執行人為受益人,保險期間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每案根據實際未執行到位金額分三檔進行部分補償,保險公司在理賠后享有追償權。此外,保險公司還提供協助執行、心理輔導等延伸服務。
寧波市司法援助保險屬于普惠制托底型經濟補償,不考慮受益人經濟狀況,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受害人或其近親屬的經濟損失。對其中特別困難的當事人,還可在理賠的基礎上再給予司法救助。這樣使國家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相互之間形成互補。
在司法援助保險合同的簽約儀式上,最高法院執行局孟祥局長指出,寧波市司法援助保險機制啟動,是一項重大的機制創新,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它的成功落地和運行,必將有力助推破解執行難,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責任編輯:方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