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化工園區20強”前三。進入新時代,寧波加快建設“名城名都”、“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和“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的步伐,以及全球石化產業綠色化、創新化發展等新趨勢,對石化產業與開發區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開發區如何結合實際,搶抓機遇,在新一輪發展中繼續保持區域性引領、全國性領先,乃至在全球范圍內極具競爭實力,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構建“411”綠色石化新體系。“4”就是要堅持發展乙烯、丙烯、芳烴、碳五碳九等四大優勢基本有機化工產業鏈,以延鏈、補鏈、強鏈為原則,不斷拓寬現有基本化工原料品種,夯實化工新材料發展基礎。第一個“1”就是要重點發展一批化工新材料,積極推動寧波汽車與石化兩大產業的深度融合,圍繞寧波汽車制造產業、家電制造產業領域應用化工新材料需求,重點發展面向下游應用的高端聚烯烴樹脂、功能性膜材料以及前瞻布局電子化工材料。第二個“1”就是要培育發展一批生產性服務業,以促進石化產業智能化、市場化、開放化、創新化、綠色化發展為導向,以石化產業為基礎,衍生式發展石化科技服務業、貿易服務業、港航物流、節能環保以及智能集成服務等。
搭建創新創業新平臺。聚焦化工新材料前沿技術、應用技術,搭建市場化運營平臺,由龍頭企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務機構等多元化主體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聚焦中間放大試驗、工業化試生產兩大功能,建立面向化工新材料領域的中試基地。聚焦創業孵化和創業加速兩大功能,建設由專業孵化器運營商負責運營的專業化眾創空間。聚焦化工新材料前沿技術領域,建立以國內外技術轉移為核心并延伸技術評估、需求對接、商務合作以及人才培訓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的化工新材料國際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按照法人化注冊、市場化運作方式,由政府牽頭,聯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務機構組建化工新材料產業聯盟,推動聯盟企業實現資源共享、產業合作、協同創新以及開發區品牌影響力提升。
培育跨越發展新動能。鼓勵外資深耕本土創新,擴大外企技術溢出效應;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通過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重大科技項目,參與標準認定,參與國際科技合作。全力打造綠色園區品牌,借力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戰略合作,加快綠色園區構建成功經驗輸出;聯合專業咨詢機構,開展“綠色化工園區發展指數”研究,面向全球進行發布,擴大國際影響力;圍繞綠色石化創新與合作,以舉辦國際峰會、論壇、展會等形式開展國際交流活動,積極爭創“綠色發展知名品牌示范區”,積極推動綠色石化園區國家團體標準建設。牽頭組建市場化運作的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基金管理公司,聯合國內外知名投資公司共同成立產業投資基金、企業并購基金、海外投資基金等。鼓勵石化開發區大企業通過創新企業管理、資源開放、技術眾包、內部創業等途徑,實現平臺化發展。
構筑開放合作新格局。以石化產業發展為紐帶,以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以寧波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重要拓展區——舟山石化基地、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大榭開發區為聯動區,構筑“泛甬三角”石化集聚帶,重點與舟山石化基地形成區域錯位分工,與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大榭開發區聯動與合作。緊抓灣區經濟發展大趨勢,深入推進與灣區范圍內其他產業發集聚區協同聯動和開放合作,提升石化產業對外影響力、輻射力和吸引力。聯合石化基礎較好的中東歐國家領先企業與產業集聚區,成立“中東歐綠色石化聯盟”,以聯盟為核心,積極承接高層會議、開展國際交流,推動合作位勢全面升級,以聯盟為紐帶,推動寧波石化開發區企業的石化工藝技術、產能“走出去”。圍繞汽車制造、家電制造用化工新材料、高端聚烯烴樹脂、功能性膜材料以及電子化工材料等領域,繪制產業創新地圖,以人才鏈接、技術鏈接、資本鏈接等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資源鏈接。根據重點企業全球生產布局意向,結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制定《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招商指導目錄》,開展科技招商、平臺招商、以商招商、互聯網招商、中介招商以及駐點招商等新型招商。
塑造智慧生態新園區。開發區將積極明確泥螺山圍墾區產業布局與業態定位,以及澥浦片、嵐山片、灣塘片、俞范片等現有區塊產業定位,深入挖潛存量土地,加快整治提升澥浦、蛟川區塊,淘汰落后產能,結合澥浦西片和蛟川區塊的整治工作,盤活現有土地資源,重點發展環境友好型工程塑料、特種橡膠以及高端專用化學品。積極推廣“智能工廠”、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持續推進“智慧安全園區建設”,全面構建“智慧園區”,加快安全監管智能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產業結構最優化、節能減排常態化、公共服務一體化、開發區環境生態化“六個化建設”,著力開展生態園區建設,加快完善園區生態景觀改造。明確管委會發揮作用的市場邊界,提升自主創新、石化產業發展的組織動員能力。在前端研發方面,借鑒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發展模式,采取“開發區外創新+開發區內制造”模式,在推動石化產業融合式發展方面,可加快與寧波杭州灣新區等汽車制造產業集聚區聯動發展。
責任編輯:吳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