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身邊的感動—浙江寧海“最美擺渡人”十五載風雨路》。十五年來,張翎飛這位樸實的農村教師為一句承諾傾力守護海島學生的風雨求學路。寧波像張翎飛這樣的好老師有很多,如舍家報國傾情援疆的姚仁漢、到大山深處支教的周秀芳等。近年來,為了讓好老師不斷涌現,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寧波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思考和探索。
培養“四有”好老師
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思想和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生命和人的時代重任。實現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就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培養具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在中青年骨干教師中發展黨員,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和管理骨干,有針對性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具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強化師德師風在專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將師德標準作為教師專業能力評定、各級評優評先的首要條件,把師德作為教師培訓的必修內容。
培養具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實施“種子”工程,培育青年“種子”,實施青年教師培養“卓越工程”專項計劃;培育名師“種子”,優化教師專業成長,組建市領軍拔尖人才學科組。培養具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把學生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立足對學生人生意義、生命成長的終極關懷,把“替學生一陣子著想”變為“替學生一輩子負責”。
構建師德師風好機制
“四有”好老師的成長,離不開一個類似“權力的籠子”的好機制。針對教師隊伍存在的一些師德師風問題,2017年寧波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責任清,完善市、區縣(市)、學校三級師德師風建設責任制,明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是師德師風建設和管理的責任主體。措施實,完善師德師風分級考核機制,將師德師風考核納入區縣(市)政府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指標,列入學校和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
問責嚴,嚴格執行師德師風懲治制度,對教師的失德行為“零容忍”,對師德建設工作推動不力的地區和學校追究責任。體系全,搭建師德師風建設監督平臺,設立并公布網絡、電話、信箱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師德師風投訴和舉報平臺,逐步形成社會、家長、學生、學校“四位一體”的師德師風建設監督體系。開展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治理工作,堅決遏制有償補課、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現象。
營造尊師重教好土壤
“四有”好老師的成長,需要一個尊師重教的好土壤,更應從制度上給予教師充分的資源、待遇和保障,持久地提高教師的待遇,讓教師保持體面而尊嚴地生活。
積極推進教師薪酬與公務員掛鉤的聯動機制,實行普高教育質量獎和中職教育服務獎,實施市直屬學校事業編教師重大疾病醫療互助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體檢標準。
加強對教師的人性化關懷,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專門的母嬰室,配備冰箱、吸奶器、沙發、空調等解決“背奶教師”困擾。改善教師后勤服務,辦好學校食堂、改善教師伙食,要求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提供早晚餐服務和夜間辦公點心服務,設立教工之家、咖啡休閑吧等教師休息場所。
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關注鄉村教師的精神物質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工會等組織的作用,開展鄉村單身大齡青年教師交友等活動,加快實施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切實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