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組在對某鎮主要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一筆往來賬收支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注意:2014年2月,該鎮財務暫收劉某25.2萬元,同一天,鎮財務暫付某保險公司25.2萬元。2014年9月,鎮財務暫收某保險公司32.2萬元,同一天,該筆資金被鎮農辦主任吳某代領走。
帶著疑問,審計人員找會計劉某詢問,劉某稱農辦主任吳某將從農民手里收的冬小麥保險在鎮財務賬上過了一下,然后交給了保險公司,9月,保險公司又將保險費打了回來,農辦吳主任將該筆資金領走。當問到為何多收了7萬元時,劉會計稱自己也不清楚。于是,審計人員又找農辦吳主任說明情況,吳主任解釋:鎮政府代收了部分農民冬小麥保險費,借用鎮政府賬戶,給保險公司匯了錢。當問到為何多出7萬元時,吳主任隨口說是利息,當審計人員往下追問時,吳主任支支吾吾,有意回避。審計人員感覺有點蹊蹺,要求吳某提供保險一系列資料。
根據吳某所提供的保險資料,審計人員首先到縣氣象局調查了解2014年天氣變化情況,了解到當年沒有發生惡劣天氣,對農作物沒有損害;接著,深入農村一線調查了解情況,先后到投保數額較多、投保人數集中的3個村了解情況,每村調查5人,調查的15人表示當年冬小麥未受到任何損害,他們均未投保,更沒有獲得任何保險理賠。審計人員對該情況做了筆錄,當即讓被調查人簽字,取得了第一手證明材料。
看到審計人員如此認真,吳某只好道出了實情:2014年2月,某人保財險公司副經理王某找到吳某,要其協助辦理該鎮冬小麥保險事宜,稱一畝地交3.6元,交多少錢最后返還多少錢,并出利息,利息每畝地1元錢。吳某隨即動員該鎮甲村、乙村村民劉某、宋某、郭某等6人集資25.2萬元,在其他種糧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對該鎮2012~2013年70035畝冬小麥保險農民應承擔的20%部分進行了代繳,該款項通過鎮財務匯給人保財險公司。
某人保財險公司副經理王某根據吳某提供的冬小麥種植戶名冊,對該鎮23個村、1771戶、參保面積70035畝發放了保單。
2014年6月,該鎮村民潘某、任某、袁某、趙某等提出索賠要求,該人保財險公司于同年7月9日進行立案,并于同年9月進行了理賠,理賠金額合計444487.42元。
根據某人保財險公司提供的資料,2014年12月26日縣財政局將中央、省、市、縣配套的冬小麥保費的80%,其中該鎮70035畝共計1008504元撥入中國人保財險臨潁支公司。
根據調查結果,審計組將某鎮農辦主任協助保險公司假保險騙取財政農業保險補貼、保險公司假理賠進入個人腰包情況案件線索移交縣檢察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