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做最好的自己,而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首先要認識我們的學校,認識每一個班級,認識每一位師生?!逼鋵嵔逃褪巧L,每一粒種子獨特而具有生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放在適宜的土壤里培育,從起點看變化,從變化看發展,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這是教育最應該注重的,也是教育最應該遵循的規律?!?/p>
——呂向東
從2012年擔任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校長以來,呂向東在歷次開學典禮上都以“如何成就最好的自己”為演講主題。在不斷豐富自己對教育理解的路上,呂向東總是通過閱讀思考、反思感悟來指引自己教育踐行的方向。在他看來,好的教育就是學校應成為學生成長的平臺,校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都應跟上新課改新高考的大趨勢。當“人”的教育真正來臨的時候,學校要有思想承擔起培養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責任,要有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初心不負 從優秀教師到教育工作者
作為當年參加高考的“新三屆”,1979年,在當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背景下,呂向東考上了當時的武漢師范學院漢口分院。作為當時湖北省開門辦學先進典型的武漢六中文科班唯一考上高校就讀的學生,呂向東覺得當時挑燈夜讀的艱辛付出是值得的。
大學畢業后,呂向東被分到了武漢市青山區的一個普通中學當老師。雖然從小在武漢長大,但他卻第一次知道在武漢還有這么遠的地方。當時武漢只有一座長江大橋,上下班都是坐輪渡,坐一趟輪渡四十多分鐘,然后再走二十多分鐘到任職的學校——當時的武漢市四十八中。
這是呂向東第一次真切地體會教師這個行業的酸甜苦辣。雖然學的是師范專業,但對老師這個行業的理解和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教師崗位上的歷練,讓這個初出茅廬的新手迅速成長,他開始把這個職業當成一個神圣的事業去追求,1993年國家教委、國家人事部給他頒發了“全國優秀教師”獎章并獲得“全國優秀班主任”的榮譽,而他一直保持著兢兢業業的態度。在學校,他有很多繁雜的事情要做,他長期擔任班主任、教研組長、教導處副主任工作,如果今年在高三教學,明年就會接初三畢業班,甚至還當過一個留級班的班主任。但老師的工作就是這樣,事無巨細,關鍵在你的心境何時發生了改變,何時把自己的學生融入到你的事業里,那么你就走向了事業成功的第一步。
回憶起作為教師的最大感悟時,“你要有針對性地潛移默化地把學生融進教育,那么育人之道也就從這里開始了?!眳蜗驏|誠懇地說道。
2003年,他被調到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從事黨務工作,從未接觸黨建工作的呂向東通過如饑似渴地學習,經常和干部、師生交心談心,很快就對學校黨建工作的發展有了許多創新,學校的人文書屋在他手上建立起來,逐漸發展成熟,被評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這個榮譽在當時的青山區歷史上還是第一家,因為這個獎項不僅僅是教育系統,也是其他很多行業追求的目標。這對他是莫大的鼓舞,工作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新局面,單位被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武漢市優秀基層黨組織,他個人也獲得全國中小學首屆名書記、武漢市教育系統首屆中小學優秀書記、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2012年轉任校長后,他適時提出了打造高品質人文四十九中愿景,學校又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湖北省文化建設百強校,他個人又獲得了全國科技創新名校長、湖北省學校文化建設創新獎,當選為湖北省中小學學校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從優秀教師到優秀教育工作者的轉變,他的初心始終如一。學校的文化建設在最初的主體性教育基礎上經過他的學習理解和延伸拓展,從強調尊重學生主體,到強調辦學以教職工為主體,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再到強調主體間性教育思想。他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主體性的意義更多體現在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在學校就是做到師生和諧、共同成長。
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德爾斐神廟上的箴言。反思現在的教育,呂向東認為強調學生了解他人、歷史、乃至世界的教育內容很多,但很少提醒學生認識自我、關注自身發展?!斑@也是當下教育的一大缺失”。他建議同學們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明確努力方向,彌補不足、展示特長。
“為什么我反復強調這個呢?”呂向東認為這里面既有學校發展的定位,也有學生發展,包括教師成長的定位?,F在的社會對一個學校、對教育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功利性傾向,認為生源基礎好、升學率高的就是好學校、好教育。但他強調做最好的自己,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教育自身的規律。比如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不應強求他和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簡單攀比,而是要看他這次的考試跟上次比有沒有進步。
在一次《長江日報》舉辦的校長讀書分享會上,呂向東向大家分享了曾到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交流的全美最佳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書中講述了雷夫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學生20余年,使一屆屆學生成為各具特色的出色人才。這也是呂向東一直堅信的教育理念,要成就最好的自己,就要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開學典禮上,呂向東給同學們講述了畫家冷軍的故事:當年冷軍以理科生身份參加高考,落榜后改讀文科,再報考美術專業。他沒有讀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但他的作品有風骨、畫筆有靈魂,作品曾拍出了3136萬元的天價。呂向東認為,單一的考試標準并不適合所有學生,高考也不是衡量人的唯一尺度,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決定了他綻放的唯一性。
新課改、新高考實行后,學校需要開展自我認識、升學擇業、人生規劃等方面的教育。呂向東說這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的更高層面。他把高三教學樓取名為致遠樓,在成人典禮上讓高三的學生把自己20年后的理想封存起來,“現在他們18歲,當他們38歲的時候,再把自己曾經的夢想打開時,更能理解十九大報告關于‘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深刻內涵?!?/p>
對現在的高中生來說,到2035年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他們能為這個國家、民族努力奮斗而青春無悔。所以,正確認識自己,首先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對國家、民族應擔當的責任;其次才是學校如何幫助每一位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業規劃。關于這一點,呂向東正帶領他的學校試行校本課程走班制,為秋季即將到來的高考制度改革做好各項準備,在呂向東辦公室的案頭,記者看到他新近撰寫的上萬字的《新課程、新高考、新作為、新發展》的學校教改新思路。
特色學校 年輕人要專注夢想
認識自己之后,需要的就是對目標的專注與堅持,然而,當今社會總是有無數事物在破壞著人們的專注力。呂向東列舉出哈佛大學對在校大學生的一項調查結果:沒有目標的大學生占總人數的27%,30年后,他們幾乎都生活在最底層,經常在失敗的陰影里掙扎;目標清晰、長期堅持的大學生只占總人數的3%,經過幾十年的拼搏,他們成了百萬富翁或行業領袖。
“年輕人如果能專注于自己的夢想,人生會有更多美好”。所以,當學校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提出要創辦模擬公司的時候,呂向東仿佛看到了培育學生個性發展之路上的種子正在靜待花開。2016年7月,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的十幾名學生自發成立了一家名為“新楓”的生物模擬公司,董事會、財務部、銷售部一應俱全。這些同學對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自己研究、制作了精油香皂、變色唇膏等護膚品以及葉脈書簽,還在生物園里種植了各種蔬菜。幾個月后,公司在學校廣場設了幾個攤位,擺上了這些產品,第一次銷售就收獲了1500多元。公司董事長石娟在日記中寫道:“沒想到對生物的熱愛能產生這么巨大的能量,既鍛煉了能力,也讓我們認識到,堅持,能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不堅持,夢想就只能是白日夢。”
我們走進學校的時候,發現每一處的綠草叢地里都挺立著一些造型獨特姿態各異的盆栽,“這都是我們師生自己培植的盆景”,“新楓”學生公司的指導老師,也是學校的生物老師王家太自豪地說。
在呂向東的眼里,真正的教學是教給學生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職業能力,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學生公司的創建就是學校主體間性教育理念的體現。這也是呂向東一直堅持為學生搭建的多種形式的平臺之一,讓有意愿、有不同興趣、特長的學生都有自己發展的平臺。
在培養學生路徑的方面,呂向東有自己的理解,為了實踐尊重主體,創新進取的學校精神。他嘗試抓住一些機遇,通過爭取項目資金,搭建各種平臺,以生物學科為例,通過無菌組培室(武漢市高中第一家建成)煉苗、通過循環經濟生物園地室內培育,再通過室外生物園地使各種植物茁壯成長。特色課程和實踐體驗,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歷。
2018年秋季,湖北省進入新課程和新高考改革,呂向東認為這次改革勢必影響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行為的變革。但唯一不變的是,學校要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記者獲悉,學校已與英國國家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合作,將組隊參加由英國教育部、科技部承辦的世界青少年科學論壇和世界人工智能機器人論壇。參賽的學生都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所成就。如彭睿同學作為湖北省入圍唯一選手,通過全球Robomaster大賽組委會的筆試、面試,獲得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資格。彭睿和四十九中的隊友作為全國中小學唯一代表學校參加了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訪華交流活動。
社會責任 學校里的“兩代會”
“把權力交給學生——學生的事由學生自己做主”。在探索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方面,呂向東有一些新的思考。
他注重將民主管理、校務公開延伸至各項工作之中,把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實處,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其中, 校學生會、校團委干部實行直選,是學校推進民主管理的一項新舉措。在近年每次的團代會和學生會換屆中,呂向東強調要真正意義上做到學生會、團委干部直選,真正做到學生干部學生自己選。
“我們學校有一批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學理念比較傳統,教學方式有待改進。”2017年春季開學第一周,在學校一年一度的“校長面對面”活動上,高二(1)班的一名當選學生干部的女生面對以校長為首的10多位學校干部,拋出了自己的“提案”。
兩個小時的交流,學生代表共提出12條建議,每個問題都得到了校領導的解答,條條建議在新學期得到了改進和落實。
呂向東認為,“校長面對面”既是對學生提案的集中反饋,也是一種“問政”。調動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鍛煉了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利于把他們培養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呂向東堅信,建立現代學校制度與實行校長負責制不是對立的,放權帶來的是學生民主法治意識的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凝聚力會得到增強,學習的內驅力也會得到激發,學習的自覺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在由武漢市第四十九中承辦的教育部委托重點課題《建設現代中小學學校制度研究與實踐》結題現場會上,呂向東校長的發言引起與會領導、專家的強烈反響。該校做法2017年兩次在《中國教育報》作了推介。
人物專訪
本刊記者:正如您所說,教育者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在工作歷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難點是什么?您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呂向東:我遇到的難點,包括普通老師遇到的難點,都只有一個,因為你工作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每一位師生是有著各種需求和想法的,管理過程實質就是解決怎樣和諧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樣促進他發展,怎樣滿足他的各種合理需求,怎樣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如果說最難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比如我們說建立績效制度,需要每一位教職工都能換位思考,知道別人工作的難度,而不是僅強調個體的自我感受,要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對老師來說,不同學科的老師、老教師和年輕教師有各自的想法,教師和教輔人員之間、教師和管理者也有不同訴求。對學生來說,學生會的活動、校長面對面的活動,學生之間也有不同的訴求。這些訴求,我們通過一種機制,就是正在建立的現代學校制度,體現現代民主管理的功能性,設法去以主體間性教育思想為指導、增強主體之間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F在我對學校實行精準化而不是精細化管理。比如有一次學代會提到廁所的改造,有一個學生說“校長,人文四十九中學要建設好,我建議您首先把‘難聞’四十九中學的問題解決好”,通過校長多方籌資,暑期花了三十多萬解決了以往旱廁“難聞”問題??梢娭挥型ㄟ^好的管理機制,讓校長、老師、學生都能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看問題,才能把自己當成學校的主人,同時,通過他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努力,才能共同解決學校存在的各種問題。
本刊記者:校長是一個充滿壓力和挑戰的崗位,您認為一個優秀的校長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呂向東:做校長有幾個共同點。第一,我覺得校長要有事業心,或者叫做要有責任感、使命感。站在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層面去思考和探索,所以要做有高度的校長。這樣才能理解為什么基礎教育目的是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基礎性工程。第二,校長要有思想、有理念。心存信仰的校長是一定要有教育思想,辦學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特色?!靶滤枷腩I航新時代”,校長就是領航一個學校發展的領導者,所以要做有深度的校長。第三,有情懷,有溫度。你把老師和學生視作自己的家人,為了他們的發展,深入聽取他們的想法,充分地發動師生共同參與,才能成為一名以人為本要做有溫度的校長。第四,要有能力,有方法。遇到不同的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規律,不同的難點提出科學的解決辦法,在面對新課程、新高考來臨的新時代能抓住契機,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校長要執著地去追求事業,不被世俗的東西所干擾,所以要做有厚度的校長。
本刊記者:從業這么多年,您認為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呂向東: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多方面的,自己的成就,師生的成就,單位的成就,有虛的實的,但那些東西都已成為過去,如果說最有成就感的,作為我個人而言,是用理念引領發展,靠智慧經營學校,一直在努力地幫助越來越多的師生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斷地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就是我當校長的最大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