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華中路第一小學創建于1950年,60余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道德教育示范學校、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基地、中央電視臺“大風車——我看見”俱樂部會員學校、中國特色教育項目學校、全國中小學百佳校園電視臺、安徽省紅領巾示范學校、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安徽省少兒曲藝培訓基地,中國當代特色學校等稱號。
在校長劉紅的帶領下,2017年11月,安慶市華中路第一小學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成為安慶市唯一一所入選此殊榮的小學。
問及劉紅辦學的秘訣,她說,“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真正看到孩子眼中的精彩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最真、最善、最美的童心,真正尋找到教學的方法和教育的真諦,辦兒童喜歡的學校,是我一生追求的夢想。”
劉紅表示,學校應該屬于孩子,而不僅僅是屬于我們這些成年人。華一小在過去,現在,乃至未來,辦學的核心價值追求都是“辦兒童喜歡的學校”,真正把兒童看成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選擇的主體和創造的主體。創造一個能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生活世界,把學校建設成一個讓孩子們向往和留戀的精神家園,讓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伸展。
回歸兒童視角,讓孩子們喜歡環境
劉紅說,我們理想中的學校應該是浸潤童年、裝滿童真、灑滿童趣的多彩樂園,是孩子們發自內心喜歡并愿意停留的成長天地。華一小在文化建設中充分汲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讓老師和學生都成為校園設計師,教室、樓道,墻壁,讀書角,休閑書吧等都是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布置的……
其次,校園文化更具備育人功能。校園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處景點,都可以成為一種思想的傳遞,一種文化的表達,華一小著力打造四個校園:數字校園、藝術校園、書香校園、生態校園。校園是讀書的地方,走進華一小的操場,你就會看到大幅標語 :你今天閱讀了么?學校組織開展好書推薦、讀書沙龍活動;建立班級圖書角和書香班級;學校還開辟休閑書吧,閱讀長廊,讓孩子們隨時隨地拿起書本。學校一直倡導“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營造讀書的氛圍,讓閱讀真實地發生。
校園還是文化傳承的地方,“黃梅故里”“皖江名人”“宜城老街”“美麗安慶”這些樓層文化默默訴說著安慶的昨天和今天,也默默傳遞著安慶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內涵,感染著每一個孩子們。
校園還是孩子們生龍活虎成長的地方,“笑臉墻”“理念墻”“榮譽墻”,展現的是孩子們燦爛的童年。
“我覺得校園文化是一個軟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與華一小“辦兒童喜歡的學校”理念是一脈相承的,校園文化的建設也是始終圍繞著并服務于我們的這一理念,呈現我們的辦學思想,我們始終在思考兒童喜歡什么樣的校園,兒童喜歡什么樣的環境。”
多彩課程體系,豐富育人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唯一的,當教育能夠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最好的成長,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劉紅依據地域特色,結合學校優勢、學科拓展等需求開設了56門校本課程,學生們自由選擇,走班上課。學校還根據老師的特長,開發老師的二次課程;鼓勵家長參與,進行授課,家校協同發展;同時借助社會辦學機構的力量,使得學校的校本課程漸趨完善,每個星期二,孩子們快樂得就像小鳥一樣,拿著書本,飛進了自己選擇的學科教室中去上課。
除此之外,華一小還開發了特色的節日課程,通過節日來打造校本課程,學校一年有六個節:漢字節,數學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劉紅說,在未來,他們會開發更多的課程供孩子們選擇,同時打造更多的精品課程,做精做好,豐富其內涵;建立體系化的大課程,讓文化節日課程化,系統化。這些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們修內涵、愛科學、賞藝術、健身心、講傳承,從而滿足不同孩子的發展需求,劉紅覺得最理想的教育是為每一個孩子打造獨有的課程,這也是學校努力的方向。
劉紅說,“明禮、樂學、健體、尚美 ”是培養華一學子核心素養的指導方針,涵蓋了德智體美。明禮:明中華民族之禮,明國際秩序之禮。學校的目標是立足傳統,面向世界,走進兒童世界,培養世界兒童;樂學:快樂地學習,把學習當成樂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健體:抓體育課,強身健體,崇尚體育精神;尚美:懂得美,欣賞美,尊崇美,提升孩子的精神文化世界。教育不能太好高騖遠,要把心沉下來,腳踏實地,做一些教育最本質的東西,回歸到“人的成長”這一最根本的理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教育的終身目標還是“立德樹人”。做教育的人,特別是做基礎教育的人,要理解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本質,不忘初心。
老師也需要舞臺
“老師們需要更多的陽光,有了陽光就能燦爛;老師們需要更多的雨露,有了雨露就能成長;老師們需要更多的舞臺,有了舞臺就能精彩。學校就是要做陽光、做雨露、做舞臺,讓老師們都能綻放。”華一小教育集團首先倡導培養教師正確的育人理
念 :“順應天性,尊重成長”。 孩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尊重孩子,對孩子懷有尊重之心。其次鍛煉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學校通過開展組內磨課,公開課展示,師徒結課等方式讓一部分教師先專業以來,帶動其他老師,從而實現教師隊伍整體成長,教師的教學水平穩步提高。劉紅還通過核心價值觀建設、管理體系建設、干部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師德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建立了系統全面的學校管理,努力辦一所孩子們喜歡的校園。
“歸根結底,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認識兒童,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認識兒童不是簡單地對兒童身份的認知,而是真正地了解兒童的天性,明白他們內在的力量,體悟他們成長所需,珍惜他們的自然天性和純真。當我們將尊重與關愛、寬容與善意、期待與成全給予每一個成長中的生命時,他們也將不負眾望,自成一道美麗而自然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