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榮:任教于綿陽東辰國際學校,中學一級教師,青年學者,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出版《校長原規則》 《像教育家一樣思考》 《做個有修養的學生》 《小草根的教育視界》 《批判教育與教師成長》等書,編寫德育校本教材12本。
像教育家一樣思考和行走,看似虛無縹緲,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一個被“趕鴨子上架”當班主任的草根教師,一種“故事移植”生成有意義的教學方式,一次“另辟蹊徑”的教育征途,通往教師成長的道路每不相同,但最終都將殊途同歸,而這就是草根教師代安榮的教育抉擇。
“趕鴨子上架”當班主任
代安榮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當教師,但當收到師范學院通知書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職業將被定格為教師,而且很難會有什么改變。大學,代安榮的專業是史政專業,這意味著畢業之后,他將成為一名歷史老師。或許因為這是一門徹底的“副科”,所以一想到未來將成為歷史老師,代安榮始終心有戚戚。
進入大學后,代安榮一下子從高中的快節奏轉成了慢十八拍的慢生活,這讓他一時完全找不到學習的狀態。一次文學社的招新,讓帶著試試的態度去報名的代安榮結識了中文系的聶同學。慢慢地,代安榮發現聶同學在參加成人自學本科考試。這一下子給了正處于空虛無聊狀態的代安榮一線曙光。于是,代安榮決定嘗試選擇自考漢語言文學本科考試,試圖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同時拿到一個專科和本科文憑,在以后教書生涯中改變自己只能當副科教師的命運。
不過,因專科不是中文系,還要加考中文系4科核心課程,代安榮最終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讓代安榮欣喜的是,畢業后,自己被分配到了鎮上的區中學,好歹自己的教書生涯算是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開學前一天,因沒有事,代安榮下午下班就趕回老家去了。結果,第二天上班,校長卻通知代安榮到辦公室,讓自己當班主任。“我連怎么教書都不會,更不懂班主任如何做”,代安榮很驚訝校長如此選擇。但既然已經成為事實,代安榮只得硬著頭皮接受。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正在代安榮還在為自己是否能做好這個班主任猶豫不決的時候。在他教書當班主任的第一周,就有一個女生天真地質問代安榮:“老師,怎么其他班都是主科老師當班主任,全校就只有我們一個班是你這個副科老師當班主任。”一剎那,代安榮剛平靜的心緒又被打亂。努力壓抑了一下自己的心緒,代安榮還是擺出了一副平靜的面孔,告訴這名女生,副科老師當班主任并不意味著這個班不好。
雖然是“趕鴨子上架”,但代安榮非常明白,不管怎樣自己必須要管好和管住學生。于是,為當好這個班主任,代安榮堅持每天30分鐘的班會課不準語數外老師占課講作業,而是自己和學生交流,并利用這個時間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讀報學習的平臺。在沒有更多資源支撐的條件下,代安榮的此項舉措居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到初二時候,代安榮帶的班級任何一門學科基本上都比其他班級好,就連數學教師當班主任的班級的數學成績也趕不上代安榮班上的數學成績。不過,隨著初三的來臨,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進行整合,代安榮的班主任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了。
“故事移植”生成有意義的課堂
本來,代安榮進入學校時教的是歷史,然而一次戲劇性的變故,代安榮就不經意間轉成了政治老師。作為一個新教師,代安榮除了服從之外,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硬著頭皮上。
不過,在教書4年后,學校安排了一個政治本科生來教學歷史。但是,就在那個老師上了一周課后,卻跑來向校長傾訴自己上不了歷史,要求上政治。于是,教導主任找到代安榮,希望代安榮改教歷史。代安榮有點“暈圈”了,自己的政治課教學已經非常熟悉,此時再改教歷史似乎有點“為難”,況且自己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走向專業發展的道路,并在全國核心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學術論文,改教歷史意味著一切都需要重來。
但面對學校的強烈要求,代安榮只得再次答應“嘗試”。于是,就這樣代安榮又教了一年歷史后才再次轉回到了政治課堂。
還在讀大學期間,代安榮就認為自己以后要教的歷史比較“枯燥”。于是,大學期間,代安榮有意識地看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歷史故事,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以后在上課的過程中把這些故事融入到課堂當中去調節課堂、活躍課堂,讓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更有趣一點、也讓自己的課更有料一點。
但教政治之后,代安榮才明白,政治其實比歷史更“枯燥”。于是,代安榮便把當初準備在歷史課上講故事的做法“移植”到政治課上,讓學生在故事或案例所蘊含的哲理中去領悟他所要講的道理,從而實現頓悟,達到教學目的。
這樣的故事教育法,效果自然出奇地好。在帶領學生取得成績的同時,代安榮也因此開始“揚名立萬”。2011年,甚至有雜志專門邀約代安榮做了相關教育方法的敘述。
“另辟蹊徑”教育路
2011年,在家鄉的公辦學校堅守十多年后,代安榮放棄了自己的公辦教師身份,只身來到了離家鄉300多公里外的一所民辦學校任教,開始了另外一種教育人生。民辦教育的節奏確實很快,不過,在代安榮看來,其實只要一個人想要將工作做好,每個學校的節奏都是一樣。自己在當班主任的時候,都在工作之余抽時間抒寫屬于自己的文章,讓自己的靈魂和思想得以飛翔。
做了十幾年教師,代安榮說自己現在都還是一個中一教師。不過,在教師專業的發展道路上,代安榮卻也找到了另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2014年,代安榮的《像教育家一樣思考》一書獲得涪城區首屆社科獎二等獎;2016年,代安榮的《批判教育與教師成長》一書獲得和綿陽市第十五屆社科獎二等獎,并被邀請去做國培講座,代安榮感到了這些年來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
代安榮常說,幸好這個時代有網絡與紙媒,才得以讓自己這樣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一線教育草根得以散發出一點點微光。盡管自己所選擇的教育方向是一個最不賺錢而又最辛苦的行業,但在代安榮看來,自己做了貼近學生的靈魂教育,而不是為了賺錢而做教育,已經足夠。也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遵循教育規律的教育;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承受住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