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雞鳴寺水庫位于丘陵地帶,完工時間早,隨著幾十年的運行使用,雖多次進行除險加固措施,但主要水工建筑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甚至安全隱患,而該水庫具有灌溉、防洪、養殖等功能,須積極做好除險加固措施,保障水庫功能的發揮與下游居民安全。本文探討了水庫溢洪道的加固改造設計。
【關鍵詞】溢洪道;除險加固;設計
1、工程背景概況
雞鳴寺水庫位于鐘祥市東橋鎮清明村,地處丘陵地帶,1980年2月完工。水庫控制來水面積4.85km2,設計總庫容42.7萬m3,興利庫容20.0萬m3,死庫容1.4萬m3。設計標準20年一遇洪水位155.10m,校核標準200年一遇洪水位156.05m,正常高水位152.32m,死水位145.00m。該水庫具有灌溉、防洪、養殖等綜合效益,為小(2)型水庫。設計灌溉面積500畝(實際灌溉面積600畝),養殖水面20畝。該水庫防洪保護下游東橋鎮六個村民組以及下游水庫的安全,保護人口有2000多人。
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管等組成。溢洪道在大壩的左側,屬開敞式溢洪道,現狀進口底高程152.32m,堰頂寬度10.5m,最大泄量124.32m3/s。溢洪道左側緊鄰大壩壩體,右側為山體,溢洪道底部是人工開采的自然石料面,凹凸不平。溢洪道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消力池底高程144.5m(自然沖坑),尾水直接進入渠道。
2、水庫溢洪道問題的發現
水庫溢洪道雖經歷次除險加固,但每次都因經費限制,沒有解決根本性問題。現綜合歷年工程出險和現場檢查,發現溢洪道部分的問題如下:
(1)溢洪道位于大壩左壩端,沿山體人工開采而成,凹凸不平,斷面不規整。
(2)溢洪道堰頂寬10.5m,溢洪道總長85.1m,分為一級跌水,其中進口段長22m,斜坡段長31.9m,尾水直接進入渠道。經復核,溢洪道寬度不夠,泄洪能力不足。
(3)溢洪道左側部分為山體,山體出露巖性為泥質白云巖,坡高3.0~5.0m,表層0.5~1.0m屬強風化,風化裂隙極發育,影響水庫安全泄洪。
(4)溢洪道右側緊鄰大壩壩體,邊坡最大高度3.5m,最小高度1.5m。由于水庫運行時間長,水庫泄洪頻率高,多處邊坡出現垮塌現象。
3、溢洪道除險加固措施的確定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17),山區、丘陵區小(2)型水庫土石壩設計洪水標準:30~20年一遇設計,300~200年一遇校核,故雞鳴寺水庫按20年一遇設計,200年一遇校核。
由于庫區無實測徑流資料,本次設計暴雨計算采用△t=0.5小時,6小時的瞬時單位線方法計算洪水。
在萬分之一地形圖上量得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F=4.85km2,流域長度L=3.164 km,河道比降j=45.6‰,流域形狀系數0.35,屬山區扇形流域。
根據《湖北省暴雨統計參數圖集》,分別查出1h、6h、24h的均值依次為50mm、80mm,120mm,Cv值為0.50、0.57、0.50,Kp5%為1.99、2.14、1.99, Kp0.5%為3.05、3.45、3.05,計算各頻率下點雨量值如下。
P=5%時,H24p=Kp H24=1.99×120=238.8(mm)
P=0.5%時,H24p=Kp H24=3.05×120=366.0(mm)
根據設計點雨量,由《湖北省可能最大降雨圖集》提供分區成果,查1h、6h、24h面深系數,計算壩址設計面暴雨成果,計算壩址設計面暴雨成果。本次設計雨型采用《湖北省暴雨徑流查算圖集》推薦的tc=6h,△t=0.5h雨型,各時段雨量順次扣除穩損fc×△t后的值即為各頻率下的6h凈雨。
匯流計算采用瞬時單位線法。本流域位于水文分區第Ⅵ區,匯流參數取《圖表》中第Ⅵ水文分區的綜合公式:
由參數n、k值(其中k=m1/n)查《查算圖表》,求得綜合單位線S(t),換算為瞬時單位線u(t),再求出時段單位線q(t)=Fh/3.6Δt×u(t)即為地面徑流。地下徑流按下式計算。
t≤T Qt=Q0+(Qg+Q0)×t/T
t>T Qt=Qg+e-β(t-T)
式中:
β—退水指數 β=0.133F-0.28
T—地面徑流底寬 T=tc+D-Δt
D—時段Δt之單位線底寬
將各時段的地面徑流加上相應時段的地下徑流即全部設計洪水過程,得出不同頻率的洪峰流量。P=5%時為122.58 m3/s;P=0.5%時為189.63m3/s。計算成果如下表。
水庫6小時設計洪水成果表
根據該水庫大壩安全鑒定結論,結合本工程任務、現狀、洪水調節計算成果,將溢洪道除險加固工程措施設計為溢洪道進行擴寬寬。
4、溢洪道除險加固設計
4.1溢洪道校核
本次加固溢洪道采用開敞式寬頂堰,其過流能力依據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水力學》(吳持恭主編)相關公式計算。
Q=mB(2g)1/2H03/2
式中: Q—下泄流量(m3/s);
m—流量系數,m=0.385;
H0—堰上水頭(m);
B—寬頂堰溢流寬度(m)。
現狀溢洪道下泄流量Q=0.385×10.5 ×(2×9.8)1/2×3.733/2=122.29(m3/s)
溢洪道下泄流量122.99 m3/s小于水庫調洪后的流量152.76m3/s,可見溢洪道不能夠滿足洪水安全下泄。
溢洪道寬度應為:
B=152.76÷0.365÷ (2×9.81)1/2÷3.733/2=12.43(m),取值12.5m。
溢洪道設計流量Q=0.385×12.5×(2×9.81)1/2×2.78/2=98.81(m3/s)
溢洪道校核流量Q=0.385×12.5×(2×9.81)1/2×3.733/2=153.56(m3/s)
4.2溢洪道設計
根據水庫除險加固原則:在滿足壩頂高程的前提下,適當加大樞紐泄洪能力的方式,使水庫防洪能力達到設計標準。
本次設計溢洪道底高程152.32m保持不變,溢洪道寬度增加到12.5m,右側新建溢洪道導水墻和岸墻。溢洪道底部用C25混凝土護底,導水墻和右側岸墻均用C20混凝土做擋土墻。
4.3溢洪道結構設計
溢洪道由進口堰頂段、泄槽段和消力池段組成。
進口樁號0-022~0-010段按現狀斷面開挖至設計高程152.32m。樁號0-010~0+000段為堰頂段,堰頂高程152.32m,設計底寬12.5m,底板采取C25砼現澆,厚40cm,面層布Φ12鋼筋,底板下部鋪設10cm厚C10砼墊層;兩側邊墻采用C20砼現澆。 樁號0+000~0+025.6段為泄槽段,長25.6m,坡降1:2.9,設計底寬12.5m,底板采取30cm厚的C25砼現澆,面層布Φ12鋼筋,底板下部鋪設10cm厚C10砼墊層,兩側邊墻采用C20砼現澆。0+025.6~0+048.6段為消力池段,底寬12.5m,底板采取30cm厚的C25砼現澆,面層布Φ12鋼筋,底板下部鋪設30cm厚三級反濾料,兩側邊墻采用C20砼現澆。堰頂段、泄槽段和消力池段底板與兩側砼擋土墻均采用橡膠止水。
5、結束語
雞鳴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工驗收,通過對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的監測與分析,此次改造設計均有較滿意的成效,對后期同類型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