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龜叫坑溪現狀河道寬度較窄,河道淤積嚴重,河道平、枯水期幾乎干涸無水,洪水期則洪水泛濫,同時河道坡陡流急,岸線存在沖刷問題,對河岸穩定極為不利。為保障水安全,恢復和維系河流健康,為城鎮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創造有利條件,本文提出該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并對河道治理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關鍵詞】龜叫坑溪;河道治理;工程必要性;工程設計
1、流域概況
白溪為浙東南獨立入海健跳港水系的上游主要河流,上游主流為橋頭溪,主要支流有東屏溪、長林溪和巖下溪。河長18.5km,流域總面積114.8km2,屬山溪性河流。龜叫坑為白溪流域左岸一條支流,白溪匯入口以上集雨面積10.66km2,其中龜叫坑主流集雨面積5.58km2,主流長度5.72km,現狀河道寬度4~38m,河道平均比降為58.7‰,在白溪匯合口以上約290m處,支流灣塘溪匯入龜叫坑,支流灣塘溪集雨面積5.08km2,主流長度5.13km,現狀河道寬度8~19m,河道平均比降為54.2‰。
設計流域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6.6℃,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濕度為80%。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1630mm,最大年降雨量2256mm(1990年),最小年降雨量1003mm(1979年),平均風速2.2m/s。
2、 河道現狀存在的問題
1)防洪問題
龜叫坑溪現狀兩岸為農田和民居區,部分已建防洪堤,但防洪標準不滿足要求,同時現狀河道淤積嚴重,河床抬高,影響行洪通暢,導致洪水期洪水泛濫,對兩岸村莊和農田造成嚴重的威脅,龜叫坑溪現狀河道防洪能力已不能適應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
2)沖刷問題
龜叫坑溪屬山溪性河流,河流坡降大,由于上游缺乏控制性蓄洪工程,當出現大暴雨時,來水兇猛,短時間就能形成洪水,洪水量大峰高,加上溪流河道彎曲狹窄,洪水沿河橫沖直撞,沖毀兩岸農田,造成嚴重的土地損失。
3)生態親水問題
龜叫坑溪現狀河道淤積嚴重,且河床為強透水性砂礫層,致使河道平、枯水期幾乎干涸無水,其生態性、親水性和景觀性較差,沿岸的居民目前尚不能體驗親水休閑的生活品質;鎮區段已經建設的的堤防均以防洪、防沖為主,忽略了當地居民的親水需求,致使親水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3、 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1)提升區域防洪排澇能力
龜叫坑溪屬于山溪性河道,坡陡流急,且河床淤積抬高,致使過流能力減小,大部分區塊現狀防洪標準不滿足要求,汛期洪水不斷沖刷而造成河岸坍塌,對河岸穩定不利,影響兩岸村莊和農田的安全。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農田及基礎設施的安全,使區域防洪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協調統一,迫切需要加快推進龜叫坑溪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設。
2)提升城鎮品位
現狀龜叫坑溪河道功能單一,無親水、游玩設施,不能滿足沿岸居民親水需求,亦不符合“人水和諧\"的發展趨勢。因此有必要根據以上功能定位,對龜叫坑溪進行綜合整治,以改善河道沿岸的生態環境,提升鎮區凈化、亮化和有序化水平,將龜叫坑溪打造成休閑娛樂、健身康體、園林觀光為主的高品位新型城鎮綠地,這將充分改善橫渡鎮城鎮形象,提高城鎮品位。
3)改善沿河周邊的水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對生活環境改善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同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等多方面壓力的增加,更多的市民向往大自然,人們對良好的生態環境需求正日益增長。經整治后的龜叫坑溪河道面貌將煥然一新,在人口居住密集區將形成連續水面,使河道盡顯平和寧靜,清澈見底;同時結合兩岸沿河景觀綠化建設將為市民打造一條開放式城鎮河濱生態走廊,為城鎮居民提供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水質潔凈、游憩休閑需要的空間和人民安居樂業的小康環境。
4、 工程任務
龜叫坑溪是一條橫穿橫渡鎮鎮區的河道。本工程主要任務是通過對龜叫坑溪進行拓寬、疏浚、護岸建設、堰壩建設等整治措施,使河道行洪能力提高到10年一遇防洪標準。
5、 工程規模
整治河道長度4km,其中主流龜叫坑溪治理河長2.19km,包括:新建堰壩9座、加固鎮區段堤防530m、新建護岸4186m(左岸新建護岸2191m,右岸新建護岸1995m);支流灣塘溪治理河長1.81km,包括:新建堰壩1座、按現狀重建左岸堤防300m,疏浚河道長度1810m,平均疏浚深度約0.5m。
6、總體布局
1)布局思路
本次河道綜合整治總體布局以“回歸自然”與“以人為本”為思路,即:線形布置上,曲折深遠,回轉自如,以更加貼近自然形態;河道寬度上,岸線組合相互協調,有開有合,寬窄變化使水流有急有緩,凸顯河道富有的個性與動感;連通水面上,設置10座堰壩,形成1#琴潭、2#棋潭、3#書潭、4#畫潭等4個以“琴棋書畫”為主題的連續水面,使河道盡顯平和寧靜,清澈見底。同時沿溪兩岸布置游步道系統,左右岸形成連通回路,以供鎮區居民休閑游憩。
2)總體布局
河道總體布局結合了鎮區空間結構規劃布局,對應提出河道4個分區,即:花果生態莊園區、溪石特色公園區、鄉鎮休閑風貌區、麥田流水怡情區,分別對應鎮域規劃中的鄉村休閑旅游片區、四合院特色片區、老城生活居住片區、鄉村田園風貌片區,針對不同分區特色,采用不同的岸線布置方式和河道護岸型式,形成豐富的河道特色景觀,以更加彰顯龜叫坑溪河道蘊含的魅力。
7、 主要建筑物設計
1)拓浚工程設計
拓疏工程設計以提高河道行洪、防沖能力,同時結合河道生態蓄水、居民親水需求為目的,根據水利計算調算成果確定的縱坡,推算出河道河底高程為1.00m~36.43m。
龜叫坑溪是以防洪為主體功能的河道,洪水期河道流速較大,河岸如不加強防護,易造成河岸侵蝕、坍塌。復式斷面過流斷面較梯形斷面大、防沖能力強,以滿足行洪、結構穩定為首要因素,優先推薦復式斷面,其他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沒有放坡空間的采用梯形斷面。通過不同型式的斷面打造出變化多樣的視覺效果,既可以看到流水,也可以看到灘地、綠樹、小路等。
2、護岸工程設計
根據河道總體布局,結合河道地形地貌、生態環境條件及治理需求,龜叫坑溪護岸類型以緩坡式護岸作為河道護砌的主要形式。河灘地上設置1.50m寬游步道,路面采用5cm卵石鋪設,游步道與護岸之間設置一定寬度的緩坡綠化帶,再以M10漿砌大卵石(表面不露漿)連接至設計河底高程,坡腳采用1.5m深C25砼灌砌石護腳;水利范圍線以內,零星點綴布置河卵石和植被綠化,這種護岸型式更貼近自然,方便游人親水嬉戲。
3)堰壩工程設計
龜叫坑溪現狀河道淤積嚴重,河床為強透水砂礫石,致使河道平、枯水期幾乎干涸無水,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為滿足沿岸居民對龜叫坑溪親水、游玩的需求,本工程設計在現狀河道居住人口密集區,布置10座堰壩,以形成延續的水面景觀,使河道盡顯平和寧靜,清澈見底。堰壩中間采用C25砼灌砌石,上游側采用C25砼面板,厚50cm,溢流面采用灌砌卵石護面,堰頂寬5.0m,堰上設置條石汀步。堰壩典型結構型式見圖3所示。
8、 結語
為充分發揮龜叫坑溪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優越地理位置的優勢,在滿足防洪、景觀等基本功能的前置條件下,結合橫渡鎮鎮區發展總體布局,充分發掘了龜叫坑溪獨特的靈性,突出體現其“生態、環境、親水、景觀”,營造了人與自然、城鎮與自然的和諧氛圍,將提升城鎮品位,促進城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河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洪武.水磨河流域硫磺溝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 (2):64-65.
[2] 陳煜.麻線河(栗木村至小東吹段)河道治理工程設計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 (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