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水和諧的生態理念,是一種全新的現代生態理念,在這種生態理念當中對河道的治理,除了要達成堤防工程中種種應用之外,還需要利用生態護岸的最新技術手段,達成現代水利當中的最新發展趨勢,也就是“自然、生態、親水” 但發展趨勢。
【關鍵詞】生態護岸;生態理念;堤防工程;應用
一、生態護岸的工程技術以及特點
1. 生態化的特點
所以河道生態護岸就是指以治河工程為基礎,融合多種學科為一體的新型技術,這種技術應用于河道護岸當中,不但能夠達成傳統護岸強調的興利除弊,還能夠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建設。在這種形態中,人們對于河道的形態有了更新的規劃,人們對于河道的材料應用也選擇了更為接近于天然的材料。從效果上來看,傳統護岸工程能夠達成的效果,生態自然景觀更能夠達到。對于傳統護岸效果達不到的人們對于生態和景觀的需求,生態化護岸技術也能夠完美達到。
2. 生態化工技術
2.1生態型無砂砼
所謂生態型無砂砼,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新型護坡材料,這種材料的優點便是除了能夠達成混凝土個性化安全的要求之外,還能夠讓草在上面生長,這樣將綠化和硬化這一對相互矛盾的矛盾點進行了轉化,使得在硬化的同時也完成了綠化,調查環境得到了極大的美化。這種新技術形成的坡面能夠非常好的抵抗沖刷,草是具有緩沖性能的,這種坡面已經在很多地方成功的運用了
2.2格賓石籠
將抗腐蝕耐磨而高強的低碳高鍍鋅鋼絲,或者是鋁鋅合金鋼絲,交織成六邊形網布網片,網片形式為雙絞式,這就是格賓石籠技術。根據工程設計要求,這種蜂巢型的結構是最能符合力學原理的,能夠承受張力,對未知的壓力也有吸收的效果。這是一項結合了工程結構和生態環境的新技術,是治理滑坡保護河床和防治泥石流災害,防止落石的首選形式,同時還兼顧了環境保護。是一種非常好的技術。
2.3生態袋護坡護岸
生態袋的滲透性是具有目標性的,也就是透水不透土,這樣就能夠防止填充物流失在過程當中實現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這樣的技術讓植物在生長的時候得到了所需要的水分,更能夠讓植物穿過代替而進行自由生長,可以說對植物非常友善。在植物根系進入工程基礎土壤的時候,也就形成了無數根錨桿,這樣就緊密的聯系了袋體與主體的,時間越長越牢固,也就更進一步的實現了建造穩定性永久坡邊的目的。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完全是由植物來進行的,所以也就極大的節省了費用。
2.4 三維土工網墊
這是一種類似于絲瓜瓤的種植草土網,空隙率非常高,高達90%以上,這種土工網質地疏松,可以填充多種不同的東西。在岸坡上的草皮沒有長成之前,這樣的土工網墊可以保護土地表面不受風雨侵蝕,在草籽的播種初期,還可以穩固草籽。種植的草穿過網墊生長以后就將根系深入土中,這樣就讓植物、網墊、根系與土壤融合為一體,這樣就能有效的防止暴雨徑流或者水流對坡土的沖刷破壞。這種手段被廣泛的應用于國內公路的邊坡支護同時也能夠應用于水流流速不大的水下護坡。
2.5生態砌塊
所謂生態砌塊是一種柔性結構,這種結構能形成全面立體的自擋土。這種自擋土更有生態化,更具備人性化,更加完善了景觀化,也更加花園化,是一種解決了擋墻在當涂同時又需要排水這個矛盾的良好技術。這種砌塊層,能夠為魚提供巢穴,也能夠為動物和微生物提供交流通道,在洪水的時候還能夠提避難所,能夠為水陸雙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二、生態護岸應用實例
1. 親水型斷面
親水斷面更多的應用領域為河涌周圍房屋建筑,以及河道較窄的堤段。這種斷面的特點有四種:首先,這種緞面的景觀效果非常好,擋墻條石砌成的花槽中的水聲植物有一種綠色幔帳的效果,這就讓河道彰顯出的生命力,在水位較低的時候,也有水生植物搖曳生姿,更加貼近自然。親水平臺能夠讓行人小憩,并且能夠駐足觀覽河道美景,讓人性化設計更加得到體驗。這其中,,青花崗巖條石,也有古村落的固有特色。透水磚路面也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減輕城市排水壓力和防洪壓力,滴水有利于雨洪利用。
2. 生態型斷面
生態型斷面的應用和清水型斷面是完全不一樣。若是河道兩岸基本上沒有堤岸防護,兩岸的景觀以農田及果林為主,而房屋建筑比較少的話就能夠用生態型斷面。
這種生態型斷面的特點有如下的四個:首先,格賓石籠是一種生態柔韌結構,這直接減少了直立式擋墻的依賴性,也就降低了機體的應力,這樣機體的適應能力就更強。護角抗沖刷能力強,也就不會對河道造成硬底化,這樣也就保證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溝通順暢。其次,格賓石籠護岸的人工痕跡較少,還能夠種植水生植物,也就能夠充分的展現出河道的自然美。第三,生態砂混凝土護坡則需要設置在水位變動區,這樣可以抗水流沖刷,也可以種植綠化植物。最后,生態型斷面的施工比較簡單,工期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3. 自然形斷面
這種鍛煉應當應用于周邊用地比較寬裕的堤段。這種鍛煉有如下四個特點:首先,對混凝土結構表面作仿照木樁處理,這樣也就有足夠的空隙形成魚的巢穴。因為這種反哺莊的設計是參差不齊,錯落有致的,所以也就讓喝倒顯得更為生動,有了自然的氣息。其次便是,設置的親水平臺增加了親水性,而且打破了斷面形式單一的情況成為了一個亮點。第三則是路面采用透水路面,透氣性良好,透水性良好,可以充分吸收水和熱量,這樣城市的排水的防洪壓力得到了減輕,有利于防洪。
總結:
人水和諧,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態理念,生態化的技術就能夠達成這種理念,讓河水中充滿綠色和生機. 這些綠色和生機,就能在喧囂的城市中,將一片恬靜的生活空間開辟出來. 在今后的河流整治當中,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性考慮之外,還要對生態景觀的建設有所考慮,將生態景觀建設納入到考慮重點當中,在滿足人們物質文明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滿足人們更高的精神文明的要求,對于河流的生態有著更多的恢復功能,如此一來才能達成全社會保護生態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董哲仁. 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脅迫[J]. 水利水電技術,2003,(7).
[2]董哲仁. 生態水工學的理論框架[J]. 水利學報,2003,(1).
[3]董哲仁. 河流形態多樣性與生物群落多樣性[J]. 水利學報,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