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土渠輸水以及地表漫灌這幾種灌溉方法很難實現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再加上我國許多地區都存在水資源嚴重匱乏的現象,這種傳統的灌溉方法在許多地區都無法運用,這給我國的農田水利發展帶來嚴重影響。為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使用更少的水來獲取更高的產出效率,緩解我國農田水利工程水資源缺乏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積極推廣和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充分發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作用,為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作用
引言
利用高效節水灌溉,可以緩解我國農業能源緊張的情況,通過高效節水灌溉的方式,可以使用水效率不斷提高,建立節水型社會,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并且還可以保護生態環境,此外還可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使農民收入不斷得到增加,這也符合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理念。
1、農田水利工程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1.1渠道防滲技術
在我國農村渠道灌溉是最主要的灌溉方式,但由于水源直接接觸土壤,會造成水分滲透嚴重,近一半的水量都被浪費。為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農業科研人員研究了渠道防滲技術,進而提高了水資源的灌溉效果。渠道防滲技術模式主要是將輸水渠道做好防滲處理,從根源上解決水資源滲漏的問題,進而節約水資源,降低灌溉成本。渠道防滲技術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控制地下水。
1.2微灌技術
微灌技術作為當前農田灌溉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灌溉方式。微灌技術主要以農作物的需求量來對農作物進行合理灌溉,避免水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微灌技術中主要以滴灌和脈沖灌溉等形式主為,其與農作物生長環境有效結合,以此來確定所需的水量,并選擇適宜的灌溉方式來滿足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水量的需求。
1.3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
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模式也很常用,主要是利用管道進行灌溉,管道代替了傳統的渠道,使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低壓管灌系統主要是由水源、水泵、設備、水管連接裝置、水裝置等組成,低壓管灌模式具有很多的優點,例如可以節省大量勞動力,節省工時,因為施加了低壓,輸送水資源的速度較快,機械設備的維護較為簡單,這種灌溉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水資源的滲漏和蒸發,輸水的有效率在90%以上。低壓管灌裝置占地小,尤其在北方應用較為廣泛。
2、水利工程當中存在的問題
(1)設計不夠完善。利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但是當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缺乏完善的規劃制度,這樣就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發生。一些設計人員沒有來到實地考察灌溉工程,在實際工作當中只是利用過去的資料和數據,這樣不利于水利工程施工。(2)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在水利工程當中,項目工程團隊都比較重視和監控設計和施工,設計成功之后,卻沒有嚴格管理制度,這樣就會不利于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實施。后期實際應用沒有加強管理,導致水利工程無法投入使用,這主要是因為管理制度和體制方面產權不夠明確,沒有建立準確的管理制度,導致無法均勻的分配資源配置。(3)種植結構不合理。利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過程中,一些農村地區受到傳統種植模式和結構的影響,導致農田種植結構不夠合理,因此無法充分的發揮出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作用。
3、推動我國農田水利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的策略
3.1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田水利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水資源相對比較貧乏,針對這一問題,農田水利工程設計人員應從整體上進行設計分析,實現水資源的優化位置,推行分質供水。在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將推動農田水利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發展的基本思路,對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進行統籌規劃,加大力度監測和評估水利工程建設的環境。分配水資源時應貫徹落實“總量控制、配額管理”這一分配原則,對每一個灌區以及每一個用水單位農田灌溉的用水總量和農田灌溉的具體指標都進行明細化和確定化。同時,要求各個灌區及用水單位都應該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并落實到位,確保水資源能夠用在每一個必須要用的地方。在實現高效用水的基礎上,確保農業水資源配置和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有機結合。此外,盡可能選擇短窄畦灌溉,當畦長為30~50m,畦寬為1.5~1.6m時,灌溉水的流程減少了沿畦產生的深層滲漏損失,能夠起到節約用水量的作用。
3.2積極引進新型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當前,新型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首先,基于生物技術建立起來的調控灌溉技術。該灌溉技術在深入研究農作物生理特征的基礎上,于農作物特定的生理期內進行虧水生長,讓農作物獲得一定的虧水鍛煉,以提高農作物的品質,有效控制農作物地上部分的過分生長,在矮化密植的基礎上達到高效節水,提高農作物經濟效益的一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其次,基于3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以及遙感技術)技術建立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該灌溉技術借助3S等現代高科技技術,從而準確、及時地獲取農作物生長的相關信息并借助計算機來分析這些信息,并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需要來進行灌溉的一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最后,基于智能技術建立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該灌溉技術將生物學、智能化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技術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的全過程控制,實時監測農作物軀體當中的水分和土壤中的水分,再將信息傳遞到計算機中心,最后由計算機發出指令進行變量灌溉的一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3.3做好土壤墑情測報工作
積極做好土壤墑情測報工作,結合土壤墑情含水量以及作物在不同生長期需水量的不同,從而確定作物是否受旱,及時收聽或是收看天氣預報,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的前提下,盡可能利用雨水來達到灌溉目的。在灌溉地作物時先灌墑情好的作物;先灌經濟作物,后灌其他耐旱作物。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對于我國農業發展來說,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和相關工程建設工作的開展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在相關工作開展落實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于當前節水灌溉技術發展情況和工程建設情況進行明確,并且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進行處理解決,更好地實現其技術的發展,為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卿文.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4):97-98.
[2]王濤.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現狀與管理模式[J].北京農業,2015(28):117-118.
[3]賀誠.農業節水技術區域效益評價方法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