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中寧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對水資源狀況進行了詳實的概述,對中寧縣節水型社會取得的成果進行了簡單介紹,論證了進行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必要性,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節約水資源的一些做法和經驗。
【關鍵詞】中寧縣;水資源現狀;節水型;社會發展
1、中寧縣水資源特點
中寧縣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是全國著名的枸杞之鄉。素有“天下枸杞出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之美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種植歷史。中寧縣地跨北部黃河平原區和中部干旱臺地丘陵區兩大地貌。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冬長夏短,溫差較大,干旱少雨,蒸發強烈,熱量豐富,以風沙干旱為主要災害性天氣。年均降水量為221毫米,年均蒸發量達2055.3 毫米,為多年降雨量的9.33倍。中寧縣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0.192億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88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量為1.805億m3,則當地水資源總量為0.267億m3。由于這幾年黃河水量減少,水資源嚴重緊缺,國家對黃河流量實行統一調度,加之多年來實行節約用水,改變過去“大水漫灌”“大灌大排”的局面,全縣黃河引水量逐年減少,黃河年平均引水量為4.7億m3。
2、近年來節水工作進展情況
中寧縣在節水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中寧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型社會建設,成立了以主管副縣長為領導小組組長,水務局等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中寧縣節水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制定了相應的領導分工職責。二是實施了《中寧縣引黃灌區供水管理體制及水價形成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成立了鄉村農民用水者協會組織,規范了灌溉管理和水費收繳管理使用程序,明確了鄉村小農水工程的維修管護職責,解決了以往水費收繳項目多、環節多、強行搭車、不公不均等問題,減輕了農民負擔,實現了田間灌溉管理有人管,有錢管。三是緊緊抓住國家對水利工程建設資金傾斜的有利時機,以項目建設為龍頭,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節水改造力度,逐步改善水利基礎設施和灌溉條件,推進農業節水工作。四是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和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強化水資源合理利用、水利設施管理與保護、水利生態環境保護,查處破壞水利設施案件,杜絕浪費水資源現象。五是大力發展節水型工業,調整工業布局和產品結構,推廣節水新工藝,嚴格要求工業企業嚴格按照規定的行業用水標準定額,實行計劃用水,建立回水閉路循環系統,降低單位產品的耗水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3、對策建議
3.1 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
3.1.1 嚴格水資源總量控制。以《寧夏黃河水資源縣級初始水權分配方案》分配的用水量為中寧縣引耗水總量控制剛性約束指標,全面落實初始水權分配方案和寧夏引黃灌區年度水量調度預案,嚴格實行地表水用水總量、地下水可開采總量、排污總量和取水戶取水總量“四個總量”控制,實現水資源供需總體平衡。
3.1.2 推進水資源高效利用。落實各行業及用戶的用水指標,制定主要行業、產品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定額標準,劃定用水效率紅線。對超計劃、超定額標準用水單位要依法核減用水量,對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用水戶實行重點考核。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制度。
3.1.3 水資源節約保護優先。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則,加強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控制監督管理,強化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加強對重要引水河道和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管理,確保公眾飲水安全。
3.1.4 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制定水權交易規則,規范和完善水權交易機制,實行水權有償轉換,引導水資源向節水、高效領域配置。建立起水權分配、轉讓和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3.2 轉變用水方式。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建立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機制;控制用水總量,轉變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廢污水排放,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水環境與生態的破壞。
3.3 因地制宜、完善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建設。加大對現有水資源利用設施的配套與節水改造,推廣使用高效用水設施和技術,完善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體系,逐步建立設施齊備、配套完善、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合理調配水資源,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對地表水與地下水,新鮮水和再生水進行聯合調配。
3.4 大力推廣節約用水技術,建設節水工程技術體系。全面實施現代節水農業,積極引用節水新技術,采取覆膜技術,減少蒸發量。對枸杞和硒砂瓜等小株距經果類采用條覆膜技術,大株距經果林采取穴覆膜和砂覆膜技術,減少蒸發,保證墑情和成活率。
3.5 積極推進城市生活節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失率。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廠和中水利用設施建設,城市污水、工業廢水采取集中處理,城市綠化及生態環境用水強制使用再生水。
3.6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節水意識。進一步開展廣泛、深入、持久地進行宣傳教育,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水資源和水環境形勢以及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宣傳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發展戰略,節約用水的方針、政策、法規和科學知識等,促使全體公民樹立正確的用水觀念節水意識,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
節水型社會建設,必須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為保障,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轉變用水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體系。堅持以農業節水為主體、工業節水為重點、生活節水為輔助和非常規水利用為補充,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1]寧夏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
[2]寧夏中寧縣水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