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衡量國家經濟指標的一個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不斷的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成果,按照目前的發展形式來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有了顯著成效,但是由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基礎薄弱,制度尚未完善,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另外,一些服務體系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在評價過程中多了很多不真實的因素,使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腳步緩慢。本文就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提出科學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
引言:
生態文明的建設是我們國家發展中建設的一個重點項目,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的相關體系,有利于我國提出有針對性的生態文明建設方案,進而提高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研究發展,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要充分重視兩者的關系,提高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一、現階段我國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從調查數據來看,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是理論多于實踐,重理論,輕實踐,雖然我國在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上保持支持的態度,但是沒有明確規定衡量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準,使我們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上多了很多盲目性,比如,生態文明的評價沒有規范的標準,考核制度也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使我國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舉步維艱。縱觀前幾年的生態文明建設,把理論性的東西看的尤為重要,不注重具體的實踐,使相關專業人員停留在自己的位置難以前進,沒有深入的研究生態文明評價標準,研究領域也有局限性,研究成果也不夠深,研究對象還是停留在以前的基礎上,研究水平沒有得到全面提高,所以,出現很多理論與實踐相背離的現象,導致生態文明建設沒有任何意義。
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的建議
(1)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圍繞綠色的核心思想。
建設生態文明評價有關體系要遵循生態文明政策的相關要求,在此基礎上創新發展。注重生態平衡,明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法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資源的綜合應用,節約資源,最大程度的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對水的建設要求比較高,一般情況下,需要建設風景區,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生態美的發展需求。一切以綠色為核心建設內容,遵循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選擇,完善生態文明有關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
(2)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政策,鼓勵人們積極參與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中。發揮個人的優勢,結合他們的觀點,重新設定與生態文明評價指標的內容,積極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以及對個人與國家發展的影響,讓人們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從而使評價指標更具有代表性,能夠真實的反映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3)加強對與生態文明有關的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通過發展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產業提高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通過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評價體系,為人們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同時。通過創新與其相關的評價指標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更具體的評價,總結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就這些問題展開全面的研究,強化評價體系的管理水平。
三、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體系的研究的發展趨勢
(1)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生態文明的建設越來越注重對資源浪費現象的抑制,對環保的重視,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規劃城市的整體格局,以及實現城市化的目標,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評價指標內容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體系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更加注重對生態文明相關體系的建設,實現生態文明整體生產線的共同進步,從社區到城市到國家,都遵循以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思想。使生態文明得到創新發展。
(2)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第二個發展方向就是建立生態文明指標體系,相關考核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一體化,更加注重對事物的定量分析,重點強化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薄弱環節。
(3)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第三個發展方向就是拓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內容。主要通過規范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以及提出新的時代下發展生態文明的指標要求。充分利用我國自然地理條件的優勢,拓展新的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新的內容。
(4)基于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的第四個發展方向是創新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具體表現在提高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加強城市的綠化建設,實現城市與農村的共同發展。圍繞構建美麗鄉村的發展任務進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發展戰略目標。
四、結束語
生態文明建設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管理意識,注重創新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增加發展基于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的相關內容,使評價結果更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真實水平。我國全面加強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力求打造美麗的城市,振興農村的發展。使農村與城市的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共同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使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高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曹順仙.深化生態文明研究的理論體系與方法[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2):86~89
[2]陳洪波,潘家華.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進展[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3~17
[3]陳麗鴻.中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綜述(2008~2010 年)[J].林業經濟,2011(11):70~73
[4]陳潤羊,張貢生.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建構[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