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灌溉用水量極大,但由于我國的農業水價過低不足以彌補成本,使供水單位難以為繼。并且由于我國水資源短缺,解決缺水地區的水資源問題具有戰略意義,所以做好農業水價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闡述了農業水的主要特征,對農業水價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農業供水;特征;水價改革;問題;措施
一、農業用水的主要特征
1、農業用水具有商品性。首先,農業用水是通過交換而被使用的一種產品,基于水資源日益缺乏,農業用水的商品性也在日益強化,價格也在不斷的上升。水利單位想要要通過售水來補償供水的成本,農民則利用購水作為生產資料從而不斷促進農業的增產,不僅用水要付水費,就連改變用水權也必須有償的進行。其次,農業用水的商品性在我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現在只能說它是具有商品性的特殊商品,農民不能夠沒有限制地購水。水利單位也不可以完全的按照成本來定價,國家為了保護我國的農業生產,要求水利單位必須低價供水,但是我國農業用水的價格雖然低,但卻不能自由的向水價高的行業轉移,農民不僅僅是水的買主,還是農業水利工程末級渠系的投資者和管理者,這些都使農業用水和普通商品不同。
2、農業用水在成本回收方面具有風險性。水利單位在配水時或者是農民在進行灌溉時,一方面必須考慮種植面積、灌溉方式、種植結構、栽培方式、作物生長灌溉周期等一系列的經濟因素;另一方面還要考慮當地的土壤結構、水資源豐度與雨水大小等一系列環境因素。我國的自然環境因素對于水成本回收的影響很大,其中的原因是:首先,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不均衡,農業用水供求波動劇烈;其次,水資源供求在地理上分布不均衡,水利建設的成本在不斷上升;最后,水利工程在投資上面臨著巨大的氣候變化風險。
二、農業水價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業用水水價改革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現行農業用水水價與其供水成本嚴重背離 。據相關統計,對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灌區的抽樣測算,農業用水成本平均為0.17元/立方米,現行農業用水價格僅占其供水成本的近1/4,價格與成本差距較大。農業用水價偏低,難以調動用戶節水的積極性,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2)支出補償渠道不暢通。 大多數灌區既承擔供水灌溉經營性任務,又承擔著排澇和防洪等公益性服務?!端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水管單位用于社會公益性的成本費用由各級財政預算解決,用于生產經營性的成本費用通過價格予以補償。經過水管體制改革后,水管單位的人員基本支出經費基本落實。但維修養護經費沒有很好落實,農業用水水費收入既要補償農業用水成本,又要彌補公益服務支出,在農業用水水價格與成本嚴重背離、農業用水水費收取率較低的情況下,灌區用于社會公益性服務的成本費用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償。(3)水費收繳困難,實收率較低。由于末級渠系不配套,計量手段和量、測水設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沒有配套,渠道斷點多,效益面積銳減,灌區效益較差,造成水費征收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再加上大多數灌區仍是按畝均攤收取水費,造成用水多少一個樣,用和不用一個樣。尤其是補源灌區,由于無法合理確定補源范圍,只能依靠行政手段,凡是在規劃補源區的農戶都要交納補源水費。農戶用水的權力和交費的義務不對稱,造成了用水戶和水管單位的矛盾,增加了農業水價改革的難度。另外農民對用水繳費認識、征收主體不明確,水費征收缺乏硬性措施等也導致水費實收率低。
三、加強農業用水水價改革的措施
1、加大農業用水水價改革的宣傳力度。 深入宣傳水價政策,讓農民知道水資源供需形勢,通過耳濡目染,強化用水者樹立水資源危機意識、有償使用意識,使農民認識到水是一種商品資源,明白水價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開發利用、優化配置水資源,而不是單純提高供水價格,讓廣大農業用水戶真正明白,灌溉用水必須要交納水費,推進水價改革勢在必行,從心理上接受,行動上支持配合。
2、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灌溉系統配套與改造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應該納入公共財政支持的范疇。農業末級渠系是農田水利設施發揮效益的關鍵環節。在農民普遍貧困,基層財力不強的條件下,必須加大中央財政對農業末級渠系改造的投資與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群眾等多元化、多層次、制度化的投入機制,逐步完善末級渠系計量設施,切實做到計量收費,為推行終端水價創造條件,為水價改革提供必要的保證。
3、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用水價格形成機制 。農民對農業用水水價改革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各灌區應對本灌區農民的經濟和心理承受能力進行調研,確定農民普遍認為可以接受的農業水費標準。同時在考慮農民承受能力的同時,區別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認真測算各種灌溉方式的用水量,制定各地農業用水定額,對用水量大的漫灌逐步實行差別水價,對管灌、噴灌、滴灌、滲灌等用水實行優惠的價格政策。逐步將農業末級渠系水價納入政府價格管理范圍,推行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和面向農民的終端水價制度,合理核定到農戶的最終水價,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用水價格形成機制。
結束語:
目前我國農業用水水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進而全面推廣、系統推進我國的農業用水水價改革,充分發揮價格對農業水資源的調節作用,做到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與減輕農民負擔的平衡。
參考文獻:
[1]伊熱鼓,姜文來.農業水價效應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08)
[2]趙紅許,張國旺,程譜學.淺析農業水價體制改革[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07)
[3]楊檸等.農業水價改革的頂層設計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