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
筑文藝高峰·思無止境
不忘初心,以筆為戈
張楚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也是黨領導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一次大會。大會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對于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深邃厚重,具有思想力度、情感溫度和邏輯密度,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對全體作家、藝術家具有引領性和指導性。
文學在重要的歷史時刻總是起著振奮人心、潤澤人心的重任。從祖國的前行中獲得力量、獲得新的視野,從容自信,展現人民的精神風貌和動人故事,用敏銳、豐富、飽滿的筆觸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是每一位文學工作者的重任。我們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時代,不忘初心,以筆為戈,寫出不辜負這個時代的作品。
我個人覺得,要寫好人民的故事,就必須“身入”、“心入”、“筆入”。
“身入”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名作家,我覺得自己有天然的優勢。大學畢業后,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從小長大的縣城。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條街道和每一條河流,每一棟新起的樓房和每一家新開的店鋪,我都會留意到,他們就像是我的親人,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讓我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人情的冷暖。在這里,我也接觸到各行各業的人,他們是我的朋友,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行業,有公路收費站站長,有藝術品收藏者、有燒烤店小老板,有養殖觀賞魚的場長,有鎮上的團委書記,有開微信商店的商人,有縣委辦公室職員,有清潔工,有房地產開發商,有退休的老干部,有理發店老板,有裝修工程師……可以說,我的日常生活,就是跟這些朋友一起度過的,我熟悉他們的生活境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他們,都是這個時代里最普通的人,他們,都是人民的一分子,他們在這個時代里的生活狀況,就是我最好的寫作資源。
“心入”就是以情交友,推己及人。我的這些朋友雖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們都有自己波瀾壯闊的內心世界。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品質,譬如愛國、善良、勇敢、擔當、虔誠,古老的優良傳統、道德戒律、人情世故在他們身上有著延綿不絕的傳承和實踐。我有時候會把自己想象成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和立場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在這種互換身份的思維里,我理解著他們,感受著他們,愛著他們。他們雖然貌似普通,但時常做出一些讓我敬佩的事情。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她是鎮上的干部,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個男孩父母雙亡,跟失明的奶奶一起生活。她就號召我們一幫朋友捐資助學,不定期給孩子送去電腦、衣物、錢財、食品,還聯系電視臺的朋友做了專題節目,當時有很多公司老板捐款,孩子的學費和奶奶的生活費用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這個朋友去年遇到不幸,得了重病,但她在治療期間依然時刻關注和資助著這個叫賈鵬旭的男孩,現在賈鵬旭在我們縣一中這個省重點中學上高三,成績一直很穩定地在全校一千五百名學生里排前三名。這位朋友的善心義舉感動著我,她讓孩子覺得這個社會終歸是溫暖而光明的,長大后會做一個樂于助人、充滿生活能量的人,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雖然我還沒有將這位朋友的經歷寫成小說,但是我想,某天我肯定以她為原型寫一篇關于愛的故事。
“筆入”就是以書為源,深情創作。有了好的故事,還要有創作的能力。有些作家閉門造車,文思阻塞,我想除了缺乏生活資源,也跟他們的閱讀和情懷有關系。一個作家不閱讀,我感覺就是慢性自殺。偉大的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汗牛充棟,如果不繼續閱讀,不饑渴地學習那些經典作家的寫作思路、寫作語言和寫作技法,就會陷入一個井底,最后變成了井底之蛙,而如果沒有情懷,無疑是只長葉子不能開花。我記得在魯迅文學院學習的時候,白描院長說過一句話,他說,作家的語言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技巧是可以培養的,所以一個作家到了最后,拼的就是情懷。我想他所說的情懷,就是愛國、憂思、擔當、仁愛、體恤這些精神和美德吧。所以要做一個有思考、有擔當、敢說真話的作家,把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灌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有精氣神,才能讓作品流傳下去。
初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之后,我時常想起 “以人民為中心”這句話。我想,作為一名作家,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文學創作,才是我們真正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