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長開 邊建強
趕走煤層氣開發的攔路虎
○ 文/李長開 邊建強
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有氣無力的雞肋氣變成效益氣,成為華北油田發展的半壁江山。
砥礪創新,書寫傳奇。入冬時節,華北油田煤層氣產能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 華北油田技術人員正在進行鉆前準備工作。 攝影/宋學功
“光靠國家補貼才能生存,這樣的路走不長;只有通過創新,讓口口井都有經濟氣,煤層氣產業才有出路。”在整個行業低迷、踟躕不前的時刻,華北油田的煤層氣人為自己劃定了這樣一條底線。
“復雜技術用不起、簡單技術不管用。”面對煤層氣的技術窘境,華北油田煤層氣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勇氣,2013年下半年開始,以問題為導向、以效益為主題,確定4個方面23個課題,向國內國際企業都鮮有涉足的行業難題發起挑戰。
從“滿盆皆氣”到“貧富不均”的地質認識,從“升壓造縫”到“排水降壓”的改造思路,從“穩定緩慢”到“變速提效”的排采方式,煤層氣人從源頭深入研究煤層氣分布特征和開發規律,分析出煤層氣的“可壓縮儲層機理、非均質吸附性特征以及需降壓開采”的不同于常規氣田的特性,形成了以“三大理論”和“五項技術”為內容的重要創新成果。
“三大理論”包括,高煤階煤層氣協同、互補、共存成藏的理論認識,高階煤儲層固流耦合控產作用機理,以疏通理論為主體的工程設計新理念。“五項技術”包括,煤層氣勘探評價、鉆井完井、儲層改造、排采管控以及地面集輸等五大技術系列。
以這一創新科研體系為依據,煤層氣人在中高階煤的二類區,1000立方米以上評價井比例由50%上升到80%;在中低煤階勘探領域,于二連盆地吉爾嘎朗圖褐煤煤層氣井獲日產2000立方米高產氣流,于冀中大城深層煤層氣井獲日產2900立方米工業氣流。
許多人在直覺上,認為煤層氣都是“傻瓜氣”,有煤的地方戳個窟窿就出氣,而山西沁水縣樊莊、潘莊等區域日產直逼常規天然氣的萬方氣井,更讓人堅定了這一認識。
但2011年華北油田走出高效建產的樊莊區域,開發鄭莊、沁南、夏店等區域時,卻沒有這么幸運,新開發井產量明顯下降。
樊莊經驗為啥難以“復制”?2013年開始,煤層氣系統暫停了大規模建設,依托2012年成立的煤層氣研究中心以及各方面技術專家,集中力量找問題。
通過認真分析與思考,并逐步認識到影響單井產量高低的因素,除了地面排采外,還有地質物性差異、勘探開發理論的不完善以及工程技術適用性差等更重要的原因。
地質物性差異,決定著氣田底子的厚薄和資源的優劣。
“高階煤就像烤焦了的干饅頭,一壓就碎;中低階煤則像松軟的蒸饅頭,一壓就扁,越壓越瓷實。”朱慶忠說,以高階煤為主的樊莊“過火煤”(經過火山悶烤)煤質較硬,更利于鉆井、壓裂和井筒支撐,鄭村和成莊區塊緊挨樊莊地質情況類似,而長治區域的中低階煤煤質較軟不利于井筒支撐。
煤層氣人的“饅頭論”,形象地說明了不同煤階煤巖對開發的利弊。而國內最主要煤層氣企業的示范工程,都集中在山西沁水縣樊莊周邊十幾公里范圍內并非偶然。
“我們過去看待煤層氣都認為很簡單,沒有意識到它的復雜性和高難度;要讓這種邊際資源實現效益開發,需要更高水平的理論和技術支撐。”朱慶忠認為,煤層氣科研應尋找一條適合煤層氣勘探開發特點的技術新路。
早在2014年解決井壁坍塌問題的新型水平井試驗初步成功時,技術人員就發現,在鄭莊以及長治區域所打的井,即使煤層支撐較好的區域,也常常出現煤層壓裂改造后氣量不高或穩不住的情況。一次次“有氣難出”的壓裂現實,讓人們開始思考煤層是否真的適合壓裂造縫這種開發方式?
通過深入分析與現場實踐驗證,技術人員達成初步共識。這就是,煤層改造要由原來的“增壓造縫”變為以“疏通降壓”為主,盡量減緩地層壓力抬升和水體進入。依據這一指導思想,他們提出了改善直井的低傷害增產改造技術。
針對原生高階煤,他們試驗“低前置比快速返排”水力壓裂方法,在壓裂階段改“悶井”為“快速返排、多級加砂”,在排水階段改“慢排”為“分段變速快排”,減少無效液體大量進入煤層,縮短壓裂液在煤層的滯留時間、降低煤層污染。
隨后,他們又針對碎裂煤及中低階煤,試驗“水力造穴復合壓裂”改造方法,通過造穴疏通煤層、誘導裂隙并清除煤粉,通過復合壓裂溝通縫網、擴大改造范圍,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壓裂的改造模式。
2014年提出新認識并于2015年現場試驗后,截至2017年下半年,新的壓裂改進方法成功率達到90%以上。即使地質條件較差的安澤區域,直井日產也達2000多立方米。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秉承這種科學求實精神,煤層氣人一通百通,找到了解決煤層氣產量“瓶頸”難題的“新鑰匙”,開辟了一片全新的思維天地。
2017年3月,華北油田煤層氣事業部在山西臨汾安澤區域,啟動馬必東4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這個項目,是國內煤層氣二三類區能否有效開發的“風向標”。
盡管投資計劃已經獲批,但在原材料上漲、工程補償提高、安全環保投入加大的背景下,仍然存在5000多萬元的投資缺口。
煤層氣井建設投入,同其他油氣井相比,已處于較低水平,還能一減再減嗎?他們將希望寄托在新型的工廠化施工作業上。
傳統投資取費方式對照的是一般直井的標準,但如果將直井傾斜聚集形成叢式井組,就可以省去許多重復的建設投入或提高施工效率。
基于這一思路,他們將600多口直井統一規劃為65個叢式井組,采取工廠化鉆井、工廠化作業方式,減少單井動遷費用支出;采取市場化招標方式,口井可節約7萬元左右的鉆井、固井、測井以及作業費用。
他們還采取“減少泥漿池數量和占地、泥漿無害化集中處理、閑置設備利用”等措施,預計可以完全消化投資缺口問題。
規劃的科學,是最大的節約。如果按照傳統油氣田的管理模式,馬必東4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的后期管理需要數百甚至上千人,光人工成本一項就能讓其扭虧無望。能否從源頭上減員增效?煤層氣人創新思維,在頂層設計時就提出要建設智慧氣田,用“物聯網”信息化手段實現自動化管控。
本著“無人值守、全天監控、重點巡視、組織運維、安全平穩、層級簡化”的原則,結合樊莊區域已形成的自動化成熟經驗,他們設計了一整套適用于馬必東4億立方米產建項目的自動化系統,力求達到“五化”目標,即“處置及時化、辦公遠程化、經營市場化、運行高效化、管控智能化”。
“安澤的馬必東區域,是我們創新技術集束應用的試驗場。”華北油田公司煤層氣事業部經理姚紅星表示,要把這一區域做成煤層氣二三類區開發的示范區、技術領先的示范區、高效管理的示范區。
穿著紅工衣的采氣工坐在寬敞的監控室里,用鼠標巡查著幾十公里外數百口氣井;抽油機在無人操控下,根據井筒水量自動抽排水;無人機巡航在崇山峻嶺間,不間斷地發回巡線數據。借助創新的翅膀,中國最高端的智能化煤層氣示范區, 不久的將來必定在馬必東精彩亮相。
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