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芳 ,張穎穎 ,車 萍 ,鄭志娟 ,田 原
(1.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山東 濟南 250355;3.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考核改革及創新
王彥芳1,張穎穎1,車 萍2,鄭志娟2,田 原3
(1.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山東 濟南 250355;3.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目的 針對傳統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考核模式的弊端,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考核方式,形成實驗考核新體系。方法 進行形態學標本辨認能力考核、實驗操作考核、設計性實驗方案考核,全方位考查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期末實驗考核成績和座談會對考核方式進行評價。結果 期末實驗考核實驗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 新考核體系既能調動學生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值得推廣和深入研究。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考核方式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是在中醫院校開設的西醫基礎課程,是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生物群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防治方法以及人體的免疫功能狀態、免疫與疾病和健康的關系、免疫學在生物學和醫學實踐中應用的一門學科。該學科實驗性很強,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等方面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前我校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考核主要為實驗報告成績,且分值只占課程總分的20%,導致學生存在重理論輕實驗、動手能力欠缺、團隊合作意識不強問題,這引起了我們對傳統實驗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因此,筆者于2017年上半年對我校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考核進行了改革試點,初步建立了以能力為導向的實驗考核體系,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5級中藥學專科1、2班學生。1班(51人)為實驗組,2班(44人)為對照組。
實驗組考核分3部分進行。
(1)形態學標本辨認能力考核。從平時實驗標本中挑選出10個比較重要的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現象玻片標本,拍照并制成PPT,圖片下方配以問題,自動放映,30 s切換一張。學生將問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上,放映結束后上交答題紙并離開考場。每題1分,共10分。
(2)實驗操作考核。挑選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3組經典實驗——細菌的革蘭染色、抗酸染色、真菌壓片和凝集實驗,每一組實驗由一位實驗教師專門負責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進行一對一考核,使用統一的評分標準(見表1)。學生通過現場抽簽隨機選擇實驗內容,當場完成實驗并上交實驗報告,評分標準見表2。

表1 實驗組實驗操作評分標準

表2 實驗組實驗報告評分標準
(3)設計性實驗方案考核。把學生分成10個小組進行設計性實驗,每組5~6人,具體步驟如下:基本的實驗技術培訓→學生選題→查找、閱讀文獻→制定實驗方案→教師審查實驗方案→學生修正實驗方案→學生完成實驗→實驗總結。學生根據步驟分組開展一系列設計性實驗,上交實驗總結,評分標準見表3。

表3 設計性實驗評分標準
對照組按照傳統考核方法上交實驗報告,評分標準見表4。

表4 對照組實驗報告評分標準
通過期末實驗考核成績和座談會對考核方式進行評價。
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判斷兩組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對于實驗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對照組采用Shapiro-wilk檢驗,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均以(s)表示,P<0.05 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我們將兩組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期末考試實驗成績(共20分)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對實驗組進行正態性檢驗(P=0.052),采用Shapiro-wilk檢驗對對照組進行正態性檢驗(P=0.205),兩組均符合正態分布。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平均成績(11.81分)高于對照組(10.17分),差異具有顯著性(t=2.084,P=0.04)。
通過座談會得知,實驗組學生認為新考核方式對學習起到督促作用,使自己更加珍惜實驗課時間和動手機會,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備考過程中,學生對本學期實驗內容進行了全面梳理,對期末考試實驗題目的解答大有裨益;通過設計性實驗考核,學生增強了團隊意識,開闊了思路,培養了學習興趣。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學生往往對實驗課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單一的實驗報告成績已不能督促學生認真上課,也不能全面考核學生實驗能力。近年來,很多高校在摸索切實有效的考核方式,如黃筱鈞[1]認為應進行以提高醫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考試改革,以符合“5+3”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提高醫學生培養質量,并能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銜接。楊成等[2]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設置實驗技能考核制度,對學生進行統一的實踐能力現場考核,不僅鍛煉了學生現場應變能力,也改變了學生對平時實驗過程的態度,從思想層面重視實驗教學。黃衍強等[3]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開展設計性實驗,使學生初步學會了基本的臨床思維,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問題探究能力。厲榮玉等[4]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采用PBL教學法,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劉俐等[5]利用新興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構建虛擬教學平臺,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驗改革,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這些嘗試提醒我們,重理論輕實踐、單純考核記憶性知識的單一考核方式已不適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要求。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課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本課程常用的實驗方法,學會鏡下鑒別病原生物和免疫現象,并提高利用本學科知識解決今后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能力。基于此,在以能力為導向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中,我們采用形態學標本辨認能力考核、實驗操作考核、設計性實驗方案考核,以期全方位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本學期試點結果顯示,新考核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今后我們將以此為基礎,擴大考核人數,進一步優化測評標準和測評方式,并就實驗設計鼓勵學生申報SRT課題。此外,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青年教師,要提升自身實驗教學能力[6]。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教會學生知識,更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為今后的科研和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1]黃筱鈞.“5+3”人才培養模式下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考試改革的研究[J].醫學教育論壇,2016,3(13):265-266.
[2]楊成,劉輝.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改及其考核制度的構建[J].生物學雜志,2016,33(4):124-125,129.
[3]黃衍強,黃小鳳,韋連登,等.淺談如何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425-427.
[4]厲榮玉,董群,劉輝.P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9):79-81.
[5]劉俐,劉平安,李玲,等.虛擬仿真實驗技術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6):1-2.
[6]孔凡運,尤紅娟,劉曉梅,等.著力提高青年教師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能力的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3):66-67.
G424.74
B
1671-1246(2018)01-0041-03
2016年山東中醫藥大學實驗教學改革課題“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能力導向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SY201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