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泓銘
近年來,智庫建設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不斷得到完善,我國的智庫建設可謂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不同機構背景的智庫一時間大量浮出水面,吸引了眾多國人的眼球,數量上的增長一度勢不可擋。但從目前中國智庫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來看,一些重要的問題也值得我們引起重視、不斷完善。
出于對研究結論客觀公正性的考慮,智庫的建設往往要強調公正性、中立性,否則,智庫的觀點將喪失社會公信力,成為為出資方服務的工具。一些以國家重點領域為服務對象的智庫,則更應當強調安全性,避免受到境外勢力左右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不利影響。
透視近年來警方打擊網絡造謠傳謠專項斗爭可以發現,不少造謠傳謠的網絡大V不僅有犯罪前科,其背后還有國外政治勢力的支持,西方國家通過一些基金會、NGO等機構收買我國的網絡輿論“領袖”,在網上肆意造謠傳謠,甚至是散布一些詆毀、攻擊我國根本制度的言論。由于民間網站的融資形式非常開放,國外勢力可以通過參股、控股的形式,輕松地介入到網站的管理,并取得網站建設和內容發布的控制權。這些反面教材可以作為智庫建設的前車之鑒。未來我國智庫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同時,要謹防出現網絡大V那樣被國外組織和資本控制的局面。
早先,我國的智庫通常都是隸屬于國家政府部門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機構以及高校,背景權屬、研究課題和服務對象較為清晰。而隨著智庫行業的飛速發展,民間智庫大量涌現并承擔更多的服務職能必然成為一種趨勢。但民間智庫大發展的同時,其運營所需資金來源問題確實一個極大的困擾。國外民間智庫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是通過公共基金來支撐智庫課題的研究,由于公共基金大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屬于社會財富,并不受一個企業、團體或個人所控制,因此在項目基金支持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中立性,這也就為智庫的課題研究的獨立性、公正性打下了“經濟基礎”。然而,我國用于支持民間智庫的公共基金嚴重匱乏,這就使得我國民間智庫成立后普遍都存在很大的經濟壓力。試想,在這種狀態下,一些國內民間智庫為了緩解生存壓力,接受來自國外組織的獻金并承攬為國外服務的某些課題研究就不足為奇了。針對一系列智庫發展的“疑難雜癥”,我國有關部門要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中國的未來需要智庫力量的成功參與,新時代中國智庫的發展良機不容錯過。我們期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智庫的方針指引下,我國智庫業界上下能夠快速行動起來,科學制定行業的發展規劃,制定完善法律法規和行業準入制度,強化行業監督管理機制,解決長期困擾智庫發展的研究經費緊張難題,盡早形成尊重智力勞動成果的良性社會氛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