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也門前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被也門反政府武裝組織胡塞武裝打死。隨著這位曾致力于推動也門實現統一的前總統、中東地區著名的政壇“常青樹”的殞命,也門的局勢更加復雜化,面對政府軍與胡塞武裝的沖突、沙特與伊朗的角力,也門何時才能歸于和平穩定,充滿了未知數。
12月4日,薩利赫的車隊在逃離薩那、前往政府軍控制區的路上被胡塞武裝攔截,薩利赫被胡塞武裝抓獲后就地處決。當天,薩利赫方面的人士證實了該消息,胡塞武裝也宣稱“已平定薩利赫為首的‘內奸和反叛分子”。隨著薩利赫的殞命,薩利赫武裝和胡塞武裝的反政府同盟正式公開決裂,薩利赫武裝走向和政府軍同盟一起打擊胡塞武裝之路。
薩利赫曾經和胡塞武裝結成同盟。2011年,時任也門總統薩利赫在席卷中東地區的政治大動蕩中同意交權,時任副總統阿卜杜拉布·曼蘇爾·哈迪次年當選總統。當時,胡塞武裝參與了這次政治變動的談判卻沒有拿到任何利益,于是選擇繼續和政府對抗。2014年9月,胡塞武裝頻頻攻城略地,迫使哈迪流亡沙特。同年年底,基于利益推動,仍保存一定武裝力量的薩利赫和胡塞武裝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獲得國際承認的哈迪政府。2016年10月,胡塞武裝和薩利赫武裝組建所謂“民族救國政府”,但是在政治權利分享上雙方發生了嚴重分歧,同盟的脆弱突顯。今年9月,胡塞武裝單方面任命“軍隊指揮官”、“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財政部長”等要職引起了薩利赫武裝的不滿并拒絕承認,雙方的內訌開始逐步升溫。11月29日,薩利赫支持者拒絕胡塞武裝進入薩利赫清真寺慶祝第二天的伊斯蘭教重大節日圣紀節,雙方沖突加劇并開始發生零星交火。12月2日,薩利赫呼吁民眾和軍隊對抗胡塞武裝,并示好支持哈迪政府的沙特,薩利赫武裝和胡塞武裝的決裂正式擺上臺面。隨著12月4日薩利赫被胡塞武裝打死,這一脆弱的反政府同盟正式決裂,也門的局勢也隨著這一系列的變動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未來走向充滿變數。
翻開也門的歷史,分分合合,幾度戰爭,似乎沒有寧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奧斯曼帝國崩潰,也門在1918年脫離奧斯曼帝國宣布獨立,成立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1934年,也門王國在同沙特阿拉伯王室的戰爭中失敗,英國乘機占領南部也門,也門被正式分割為南北兩方。1962年,北也門發生革命,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1967年,南也門也在席卷亞非的民族獨立風潮中擺脫英國殖民,成立也門人民共和國,并在三年后改名為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奉行親蘇聯的社會主義。雖然南北兩個也門建立了不同制度的政體,但是政治局勢卻有相似之處,南北也門內部多次發生政變,元首被趕下臺或者殺害,似乎沒有任何安寧之日。1990年,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內部動亂不斷、社會處于崩潰邊緣的南也門開始放棄獨立,與北也門統一。其時,作為北也門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薩利赫利用北也門的相對強大和南也門的休克式財政危機,順利促成也門統一,并繼續擔任統一后的也門共和國的總統。但統一并未給也門帶來和平,1994年,也門南北雙方領導人矛盾激化,也門展開分裂與反分裂戰爭,這場歷時65天的南北戰爭以北也門的勝利告終,薩利赫也借助這次戰爭鞏固了自己的權勢,成為阿拉伯半島獨一無二的政治強人。
但這場戰爭也給薩利赫日后的死于非命埋下伏筆。當時為了打擊南方勢力,薩利赫重用了北方的部落武裝,胡塞武裝即是受到倚重而逐步壯大。進入新千年以后,也門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延長了總統任期,薩利赫進一步鞏固了權力,也讓胡塞武裝決意反戈挑戰中央政府。薩利赫基于維護政權和政體統一的需要,與胡塞武裝拉開戰陣并擊斃胡塞武裝創始人侯賽因·胡塞,但胡塞武裝始終沒有徹底平息,雙方沖突斷斷續續持續到2010年。
2011年,也門要求薩利赫下臺的呼聲響起。在各方的挑戰中苦苦掙扎無果的薩利赫只能接受沙特等海灣國家以及西方大國斡旋,被迫交權退出政壇。胡塞武裝雖然參與“倒薩”運動,但認為自身政治利益沒有得到滿足,拒絕沙特等國提出的也門過渡政府方案。后薩利赫時代,獲得沙特支持的哈迪政府、胡塞武裝、不甘寂寞的薩利赫以及各種錯綜復雜的內部矛盾和利益紛爭更加復雜,也門的局勢持續動蕩并于2014年底引發內戰。
2015年3月,沙特等國以軍事手段大規模干預也門內戰,也門局勢進一步動蕩。由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持續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據點進行空中打擊,試圖恢復哈迪政府對也門的控制。胡塞武裝也不甘示弱,頻頻利用先進武器對也門政府軍進行襲擊,甚至發射導彈攻擊沙特等國家。今年11月4日,胡塞武裝就向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只是被沙特的放空導彈攔截。
幾年的沖突,使得也門的環境持續惡化,再加上沙特等國對也門進行持續封鎖,不僅造成嚴重的傷亡和損毀,也使得也門面臨饑荒、霍亂暴發等多重人道主義危機。據《紐約時報》報道,持續多年的內戰以及2015年沙特領導的軍事干預給也門造成數以千計的平民喪生,也使得這個國家基礎設施崩潰而催生了一系列的危機。此外,沙特對也門港口進行封鎖,也可能會導致也門1700萬人糧食短缺,嚴重威脅也門民眾的生存。
薩利赫的死于非命,改變了也門三股力量并存的局面,也使得也門局勢更加撲朔迷離。當前,也門政府在沙特等多國聯軍的幫助下企圖穩控局勢,薩利赫武裝也獲得聯軍的空投武器的支持,似乎局勢會因為政府軍和薩利赫武裝的逐步走向同盟而變得有利?,F實情勢卻并沒有如此跡象,胡塞武裝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盡管和薩利赫武裝的同盟已經決裂,也持續面對沙特空中的打擊,但胡塞武裝的實力并沒有減弱。未來一段時間內,也門的沖突仍將持續。
普遍評論認為,也門動亂始終無法解決的根源是沙特和伊朗兩國在也門的博弈。沙特支持哈迪政府,伊朗支持胡塞武裝,兩個國家在中東地區的角力在也門發揮得淋漓盡致。盡管薩利赫武裝轉投沙特一方,但是這對沙特、伊朗兩國在也門的角逐并沒有大的影響,在沙特和伊朗兩國關系沒有轉好的情形下,也門很難有環境改善的空間和跡象。
但動亂造成的人道危機,不得不讓國際社會嚴重關切。12月3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發生在也門首都薩那和其他地區的武裝沖突表示嚴重關切,呼吁沖突各方與聯合國合作,重啟包容性談判,尋求沖突的政治解決。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就也門面臨人道主義危機表達關切,呼吁沙特立即結束對這一鄰國的封鎖。但關切的作用畢竟有限,也門的風雨,依舊未有休止的兆頭。(本刊綜合整理)
(編輯/陳勝東)